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
A. 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B.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 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 D. 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元代科举考试,出题范围,限制在程朱注疏的四书中,明代的科举以程朱理学为主要内容,考生答题的语气句式要仿照古人,对八股文内容有诸多限制,观点必须与朱熹相同。元明时期的科举考试的做法,
A. 对儒家经典的学习承袭了宋代大儒的理论
B. 确定了程朱理学为王朝的正统统治思想
C. 引导了民间向学风气,强化了儒学思想正统
D. 反映了古代王朝推行了宗教专制的政策
宋代工商业发展巨大,“官退民进”趋势明显,“四民皆本”逐步成为基本的社会观念。“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据此可以推断
A.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
B. “市”的设置已经打破了时空限制
C. 外贸使商业税为重要的财政收入
D. 商业革命的出现,金融币制革新
隋唐时期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占据中国古代书籍印刷的主流,而更方便、快捷的活字印刷术虽然在宋元时期出现、发展,但并不占据古代中国印刷的主流地位。这反映了
A. 农耕文明对文化教育需求有限
B. 专制主义制度的强化压抑了文化发展与进步
C. 社会发展迟滞使科技进步缓慢
D. 重农抑商政策使经济对文化发展无拉动作用
北宋时期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对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是
A. 推动了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B. 劳役地租成为农业税收主要形式
C. 荒年募兵政策消除流民影响
D. 便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工商业转移
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新唐书》卷46《百官志》)主要有“平章事”和“同中书门下三品”等。高宗以后,宰相必须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衔,否则即使担任中书令也不能称为宰相。对此说明
A. 三省六部长官未必都是宰相,统理国政
B. 宰相名实分离,权力分散直至消亡
C. 相权更为分散,三省长官不一定是宰相
D. 三省长官有宰相之名、无宰相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