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一品确察各自发展的历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研究西方史学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
B.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都是研究世界历史的主要方法
C.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D.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文明史观更科学合理
“当时,船队返航至佛得角群岛时,发现船上的日期是7月8日星期三,岸上却是7月9日星期四。他们回国向皇帝和教皇汇报,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探讨,逐渐揭开了时差之谜。”材料中的“他们”是
A.迪亚士船队
B.达·伽马船队
C.哥伦布船队
D.麦哲伦船队
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显然是自然的产物,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无族、无法、无家之人,这种人是卑贱的,具有这种本性的人是好战之人,这种人就仿佛棋盘中的孤子。他认为
A.人的自由受城邦生活的制约
B.亚里士多德崇尚和平与正义
C.在城邦居住者皆为城邦公民
D.希腊城邦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外交
A.注重推广儒家思想扩大文化影响
B.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
C.旨在加强海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D.范围狭窄局限于周边临近国家
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提出:“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官僚政治局面其所以是由秦国开其端绪,乃因中国二千余年的地主经济制度,是由秦国立下基础。这种政治经济形态的配合,不但改变了中国封建性质,改变了中国官僚政治形态,且也改变了中国专制君主与官僚间,乃至官僚相互间的社会阶级利害关系。”该结论
A. 夸大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B. 开创了现代化史观的研究新视角
C. 肯定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D.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态度
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阶段 | 留学方向和群体 | 人数 | 留学生代表 |
鸦片战 | 留美幼童学生群 | 1872 年起 4 批共 120 人 | 唐绍仪、詹天佑等 |
争到甲 午战争 | 福州船政学堂留欧学 生群 | 1877 年起 4 次共 80 余人 | 严复、马建忠等 |
甲午战 争到民 国初 | 涌向日本的留学群 | 推算当在 22000 人以上 | 宋教仁、蒋介石、 鲁迅、陈独秀等 |
留学欧美学生群 | 辛亥革命前至少在 600 人左右 | 孙中山、蔡元培、竺可桢等 | |
民国初 到 20 世 纪 20 年 代末 | 留美学生群 | 推算人数达 5362 人 | 茅以升、闻一多、梁思成等 |
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群 | 共计有 1700 名以上 | 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 | |
留苏的政治家群 | 总计在 1600 人左右 | 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 | |
留日学生群 | 当在 20000 人以上 | 郭沫若、苏步青、李大钊等 | |
留 欧学生群 | 当在 5000 人以上 | 徐悲鸿、李四光、朱德等 | |
1979 年 到 2000 年 | 分布欧美日等 100 多 个国家和地区 | 由教育部门派出的就达 457700 人 | 陈竺(原卫生部长) 万钢(原科技部长)等 |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近现代中国留学教育,以合理的时空视角,自拟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