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蛾类是二倍体生物,其茧有白色和黄色两种颜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和b,D和d)共同控制,显性基因D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色素的代谢过程中的某种酶的合成,而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D基因的表达。其生化机制如图所示,据此回答:
(1)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原因是
。
结黄茧的基因型有 种。若要确定结黄茧雄蛾的基因型是否为杂合,最好应该选择基因型为 的个体与之交配。
(2)若基因型分别为BbZDW和BbZDZd的两个杂合雌雄蛾交配,子代出现结白色茧蛾的概率是 。
(3)现有基因型不同的两个结白茧的雌雄蛾杂交,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结白茧蛾与结黄茧蛾的比例是3∶1。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BbZDZD×BbZDW,还可能是 。
(4)若d为隐性纯合致死基因(ZdW也是纯合致死基因型,Zd的雌雄配子均有活性),则该种蛾中结黄茧的基因型有 种。
玉米子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和紫色三种。为了解玉米子粒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以下6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第五组 | 第六组 |
亲本 组合 | 纯合紫色 × 纯合紫色 | 纯合紫色 × 纯合黄色 | 纯合黄色 × 纯合黄色 | 黄色× 黄色 | 紫色× 紫色 | 白色× 白色 |
F1子 粒颜色 | 紫色 | 紫色 | 黄色 | 黄色、 白色 | 紫色、 黄色、 白色 | 白色 |
(1)玉米子粒的三种颜色互为 。根据前四组的实验结果 (填“能”或“不能”)确定玉米子粒颜色由几对基因控制。
(2)若第五组实验的F1子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据此推测玉米子粒的颜色由 对等位基因控制,第五组中F1紫色子粒的基因型有 种。第四组F1子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 ;第五组F1中所有黄色子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子粒的比例应是 。
(3)玉米植株的叶片伸展度较大,易造成叶片间的相互遮挡,影响对光能的利用率。在玉米田中,偶然发现一株叶片生长紧凑的植株。检验此株玉米叶片紧凑型性状能否遗传,最简便的方法是 (填“杂交”、“自交”或“测交”)。若此性状可遗传,则后代出现 。如果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同,则最初紧凑型性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或 。
女娄菜是雌雄异株的植物,性别决定类型属于XY型。其叶片形状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并获得相应的实验结果。由此可推测( )
组合 | 父本 | 母本 |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
① | 窄叶 | 阔叶 | 全部是阔叶雄株 |
② | 窄叶 | 阔叶 | 阔叶雄株∶窄叶雄株=1∶1 |
③ | 阔叶 | 阔叶 | 阔叶雌株∶阔叶雄株∶窄叶雄株=2∶1∶1 |
A.控制阔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带有基因e的花粉无受精能力
C.若窄叶植株比阔叶植株的药用价值高、雄株的长势比雌株好,那么可以选择某种亲本组合方式,使所得后代的雄株全部为窄叶
D.组合①中的母本与组合③中的母本基因型相同
矮牵牛花瓣中存在合成红色和蓝色色素的生化途径(如图所示,A、B、E为控制相应生化途径的基因)。矮牵牛在红色和蓝色色素均存在时表现为紫色,三种色素均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色。若一纯合亲本组合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红色∶蓝色∶白色=9∶3∶3∶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途径1:…→白色蓝色
途径2:…→白色黄色红色
A.亲本基因型为AABBEE×aaBBee或AABBee×aaBBEE
B.本实验可判断A、B、E基因都独立遗传
C.F2中蓝色矮牵牛花自交,其后代中纯合子的概率为2/3
D.F2中紫色个体与白色个体杂交,会出现白色个体
某动物的体色有褐色的,也有白色的。这两种体色受两对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Z与z、W与w控制。只要有显性基因存在时,该动物的体色就表现为褐色。现有一对动物基因型分别为ZzWw和Zzww,繁殖多胎,后代中褐色个体与白色个体的比为( )
A.15∶1B.7∶1C.1∶1D.3∶1
人类皮肤含有黑色素,其合成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控制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个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夫妇结婚,推断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肤色最浅的孩子基因型是aaBb
C.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占1/4
D.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占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