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显示某一规模农场自1850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100年中生物的多样性不断降低
B.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
C.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D.农作物逐渐在选择中占据优势
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的比例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饲养方式 | 植丛中的动物 | 底栖动物 | 浮游动物 | 其他 | |
鱼种a | 单养 | 0.42 | 0.12 | 0.01 | 0.45 |
混养 | 0.05 | 0.35 | 0.05 | 0.55 | |
鱼种b | 单养 | 0.43 | 0.23 | 0.01 | 0.33 |
混养 | 0.40 | 0.12 | 0.04 | 0.44 | |
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 ②单养时鱼种b多出没在池底 ③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 ④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 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④
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
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以发生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无关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
B.随着时间的推移,弃耕的农田可能演替成森林
C.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