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较高。Akt是一种蛋白激酶,在肿瘤...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较高。Akt是一种蛋白激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科研人员研究了Akt抑制剂对人胃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满分5 manfen5.com

1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使细胞中       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由于癌细胞膜上的

                  等物质减少,使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

2取人胃癌组织加入       将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加入Akt抑制剂进行培养,同时设置对照组。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明确,因此在制备的培养液中通常需加入       等天然成分。将培养瓶置于5%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的原因是            

3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分裂间期又包括一个DNA复制期S和复制期前后的两个间隙期G1期和G2Akt抑制剂对人胃癌细胞细胞周期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图中a峰与c峰之间的b段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该结果说明Akt抑制剂可以将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中的       期,这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糖蛋白 (2)胰蛋白酶 血清 维持培养液的 pH (3)DNA 分子的复制 G2、M 【解析】 试题分析:(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 (2)使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常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由于人们对动物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此,通常需要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将培养瓶置于5%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的原因是维持培养液的 pH。 (3)分析曲线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 峰细胞DNA相对含量(约 60)是a峰细胞DNA相对含量(约120)的一半,据此可判断a、b、c段细胞分别处于 G1期、S 期、G2期,S 期细胞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实验组c段细胞数多于对照组,而a段细胞数却少于对照组,说明用Akt抑制剂处理后,使 G2期、M期的细胞数增多,即Akt 抑制剂可以将细胞阻滞于G2、M 期。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癌变、动物细胞培养、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家蚕是二倍体生物,雄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蚕的性染色体为ZW。研究发现雄蚕比雌蚕食桑量低,产丝率高。为了达到只养雄蚕的目的,科研人员做了下列研究。

满分5 manfen5.com

1家蚕幼虫的皮肤正常和皮肤透明受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用正常皮肤的雌蚕与透明皮肤的雄蚕交配,后代中皮肤透明的皆为雌蚕,皮肤正常的皆为雄蚕。由此判断皮肤正常为             性状,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根据这对相对性状可以在幼虫时期淘汰雌蚕。

2为了更早地进行雌雄筛选,科研人员利用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卵色的一对基因Aa采用下图所示方法培育出限性黑卵雌蚕。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为                       ,变异家蚕的减数分裂中能够产生       种配子。用培育出的限性黑卵雌蚕与白卵雄蚕交配,后代              卵发育成雄蚕。

3为了省去人工筛选的麻烦,科研人员培育出了一只特殊的雄蚕。甲的Z染色体上带有隐性胚胎致死基因bd及它们的等位基因。利用甲与普通雄蚕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雌蚕在胚胎期死亡,可达到自动保留雄蚕的目的。

甲的基因型为       ,其与普通雌蚕杂交,后代雌蚕胚胎期死亡的原因是                  

在实际杂交中后代雌:雄≈14:986,推测少量雌蚕能成活的可能原因是      

为能代代保留具有甲的特殊基因型的个体,科学家将B基因转接到W染色体上构建与之对应的雌性个体,其基因型为           ,甲乙交配产生的后代出现胚胎期死亡的比例为          ,成活个体可保持原种特性。

 

查看答案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传染病。接种乙脑疫苗是防治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科研人员对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在机体内的免疫应答机制进行了研究。

满分5 manfen5.com

1乙脑疫苗进入小鼠体内,作为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大部分B细胞分化为       ,产生抗体。

2取健康小鼠分为六组,每组20只,以原液、103104105倍稀释的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原液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获得免疫小鼠,几天后,每组选取10只小鼠抽取血清进行稀释,测量达到标准抗原抗体反应效果的血清稀释倍数,所得平均值见表,以此反映小鼠的抗体水平。实验中自变量为        。分析可知,两种疫苗都能诱导      免疫机制的发生,且随着减毒活疫苗稀释倍数的增加抗体水平      

3研究人员取每组其余10只免疫小鼠进行实际免疫效果的测定。测定时,将                   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14天,记录小鼠的存活数量,结果如图。结合2中实验结果分析,A组和E组相比较,       ,据此推测与灭活疫苗相比,减毒活疫苗可能还存在较强的细胞免疫机制。实验中            两组的比较也可以支持上述推测。

满分5 manfen5.com

4为证明3的推测,科研人员选取2       A三组免疫小鼠,从三组小鼠的脾脏中提取效应T细胞,把靶细胞混合培养,4小时后测定靶细胞的       。若                       ,则说明上述推测正确。

 

查看答案

通过下列生物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在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加入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B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通入无菌空气制作果酒

C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和反应物分别保温后再混合

D鉴定DNA时向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摇匀后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查看答案

某地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在每年的八九月份会发生由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引起的局部病虫灾害,导致桐花树的枝叶大面积泛黄枯死。人们一般通过喷施农药杀死小卷蛾,科研人员发现螟黄赤眼蜂能寄生在小卷蛾体内,也可用来防治小卷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桐花树大面积枯死,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B可用黑光灯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小卷蛾的种群密度

C喷施农药使小卷蛾产生抗药性突变,种群抗药基因频率增加

D利用螟黄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查看答案

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基因的空间结构改变    BDNA聚合酶的催化

C消耗四种核糖核苷酸     D识别并转运氨基酸tRNA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