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油菜物种I(2n=20)与II(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

油菜物种I2n=20与II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注:I的染色体和II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_______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_______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观察油菜新品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______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_______条染色体。

3该油菜新品系经过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

组别

亲代

F1表现型

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乙

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实验二

乙×丙

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________性。

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________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汇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                                               。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1)纺锤体 不会 (2)分生 76 (3)①隐 ②R AARR 10/13 ③植株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植株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 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1/48 【解析】 试题分析:(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形成纯合体,所以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由于油菜新品系是油菜物种Ⅰ(2n=20)与Ⅱ(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所以细胞中含有(10+9)×2=38条染色体.观察油菜新品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分裂旺盛的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含有76条染色体。 (3)①由实验一可判断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隐性。 ②由实验二的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可判断F1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子代黑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A_rr,黄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A_R_、aaR_、aarr,可判断当R基因存在时,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一中,由于F1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则乙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由于实验二中,由于F1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AaRr),则丙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F2中产黄色种子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RR、aaRR、aarr,占3/13,所以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3/13=10/13。 ③就R/r基因而言,实验二亲本基因型为RR和rr,F1体细胞基因型为Rr,而该植株体细胞中含R基因的染色体多了一条,可能是植株丙在产生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产生的配子为RR:Rr:R:r=1:2:2:1.因此,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A_rr)的植株所占比例为3/4×(1/6×1/6)=1/48。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染色体变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        图中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        

2图中所示包含神经突触  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该结构的数目将   

3图中A、C和D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    填箭头旁字母

4E、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如果在E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B点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  次偏转原因是                                     

刺激B点时,B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B点与未兴奋部位形成了         

5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B处刺激E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F处刺激E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对                      有阻断作用

 

查看答案

普通小麦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

1A组的育种方法是             F2的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2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不育的是       类。B组矮秆抗病个体需经相应处理才能推广,与其他育种方法相比,这种育种优势是                              

3ABC三组方法中,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组。C组方法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查看答案

图为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和结果,请据图回答:

1T2噬菌体的化学成分是            ,用放射性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           

2要获得32P标记的噬菌体,必须用含32P的大肠杆菌培养,而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原因是                                                               

3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                                           ,离心后放射性较高的是            上清液沉淀物

4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最可能的原因是                   

5赫尔希和蔡斯还设计了一组实验,请简述对照实验设计                             。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查看答案

有一对患多指症的夫妇生了A男孩、B女孩、C男孩三个小孩,A、B均正常,C患多指症,试回答下列问题基因用D和d表示

1多指症属于    显、隐性遗传病。

2写出该夫妇及子女的基因型:

丈夫   , 妻子     ,  B     , C       

3C为纯合子的概率为 

4如果C和一个正常的女孩结婚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  

5如果C和一个其父亲是正常的多指症女孩结婚,他们所生的男孩患多指症的概率为     

 

查看答案

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雄性植株,其突变性状是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状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让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如表所示

性别

野生性状

突变性状

突变性状/野生性状+突变性状

雄株

M1

M2

Q=

雌株

N1

N2

P=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值分别为1、0

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

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1

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21/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