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细胞粘着性降低,但增加了一些癌细胞特有的蛋白成分,所以可用 的方法来鉴定细胞是否癌变。
(2)丹参酮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脂溶性菲醌化合物,其作用机制之一是诱导细胞凋亡。以下是相关的实验研究过程及结果:
①将等量的人肝癌细胞(HepG2)悬液,分别接种于若干含有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将培养瓶放于37℃、 (气体条件)培养箱中培养24h,静置、去掉上清液;
②实验组用0.02%二甲亚砜溶解的0.5ug/mL、1ug/mL、1.5ug/mL的丹参酮溶液,对照组用 ,再加入等量的培养液,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中继续培养;
③培养72h,每24h用细胞计数仪检测癌细胞数。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为减少误差,实验中每组细胞培养瓶不止一个,统计每组各瓶数据并 。
(3)设对照组癌细胞增殖率为100%,用下面公式计算各用药组癌细胞增殖率:增殖率(%)=[(用药组各时段癌细胞数一用药组开始癌细胞数)/(对照组各时段癌细胞数一对照组开始癌细胞数)]×100。得到以下数据:
组别 | 培养时间(小时) | |||
24 | 48 | 72 | ||
对照组 | 100 | 100 | 100 | |
给药组 Ug/mL | 0.5 | 78 | 62 | 48 |
1.0 | 68 | 36 | 21 | |
1.5 | 48 | 12 | 5 | |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丹参酮对HepG2细胞的作用效果的特点是: 。
(4)将培养48h的培养液离心,去除上清液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及分析,得到对照组和给药组48h细胞周期变化、凋亡率及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量如表2所示:
组别 | G1 | S | G2+M | 凋亡率 | Bax | Bcl-2 |
对照组(%) | 55 | 36 | 9 | 5.6 | 28 | 53 |
实验组(%) | 67 | 24 | 9 | 32.6 | 37 | 38 |
据此推测,丹参酮使HepG2细胞周期阻滞于 期。丹参酮可能通过促进HepG2内的
表达来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5)顺铂(DDP)是一种DNA损伤药物,也是目前临床上多种癌症化疗的首选药物。若要探究丹参酮联合顺铂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除了上述丹参酮给药组外,还应设置
等给药组才能得出结论。
对非洲爪蟾(二倍体)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图1和图2表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观察到细胞中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则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图1表示有丝分裂,图2表示减数分裂
C.图3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b、c
D.图4曲线E点上的细胞一定含有2个染色体组
为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先于叶片光合速率下降
B.提取实验组叶片中的色素并分离,在滤纸条上不会出现色素带
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02浓度下降引起的
若“P→Q”表示P—定能推理得出Q,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A.P表示真核生物的细胞,Q表示该细胞中一定具有核膜
B.P表示母亲是伴X隐性遗传病患者,Q表示儿子患该病
C.P表示某植物细胞中ADP转化为ATP的过程,Q表示该过程进行的场所一定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D.P表示遗传病,Q表示该个体含有致病基因
小麦是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纹枯病是小麦的三大病害之首,一种野生山羊草具有纹枯病的抗性基因。现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山羊草原生质体,破坏其所有的细胞核。且使染色体片段化,井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小麦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纹枯病的杂种植株。流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①过程利用了酶的专一性原理,获取的原生质体应培养在0.9%的氯化钠溶液中
B.②过程利用了膜的流动性原理,同时含有叶绿体和细胞核是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C.③过程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原理,该过程中需用不同激素不同浓度的培养基培养
D.④过程利用了生物大分子杂交原理进行筛选,最后还需用纹枯病菌感染进行鉴定
下列实验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是
①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②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
③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
④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⑤用健那绿染液对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后观察线粒体
⑥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对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