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自然界中,除了植物和动物以外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无处不在,大多数对我们人类是有利的,少数有害。我们只有清楚地认识它们,才能合理利用它们。
传统发酵技术中,人们利用酵母菌酿制果酒、醋酸菌制醋、毛霉制作腐乳,以及乳酸菌制作泡菜。
①可以依据是否_______将酵母菌、毛霉与以上其他微生物区分开。
②没有经过严格的灭菌过程。却能够获得传统发酵产品,请说出两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______的土壤中取样,采用_______法接种到_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
④若对土壤悬液进行梯度稀释时,未经振荡而直接取上层悬液进行梯度稀释,用不同稀释倍数的样液接种到平板上进行培养和计数,统计出的菌落数往往比正确操作统计出的菌落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⑤自然界筛选的菌种需要进一步经过_____处理,才可能获得满足人类要求的能够高效降解石油成分的微生物。该育种方式的不足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需要大量处理供试材料。
近年来,毕业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报道屡见不鲜。他们有的开垦荒山变成果林,改造洼地成为鱼塘,以及在山中放养土鸡等。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敢闯敢拼、不怕吃苦的创业精神。回答下列问题:
(1)荒山、洼地经过改造成为果林、鱼塘,人类的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进行。
(2)果林中美国白蛾等趋光性害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的方法进行调查,预测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变化的依据是年龄组成,而不是性别比例的原因是______。
(3)生态学家不会以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试从物质循环特点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4)鱼塘中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乌鳢。输入鳙鱼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乌鳢,一部分储存在鳙鱼体内(未利用),其余能量的去向是______和被分解者利用;鳙鱼给分解者的能量包括_________两部分。
研究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经典实验是所谓的“供体——受体琼脂块”方法,现利用如下图处理方法做实验。
(1)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4个实验受体琼脂块,其中含有生长素的是________。
(2)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实验①,过一段时间,发现下端的受体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作为其对照组,最合适的是_____。
(3)有人提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的观点。最适合判断该观点是否正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_,实验结果为_________,则该观点正确。
豌豆、玉米和果蝇等都是常见的遗传实验材料。下图一位玉米的传粉示意图,图二是不同的传粉方式。
(1)图一玉米的传粉方式是________(填“自花传粉”、“异花传粉”或“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若在传粉时节正好遇上连续阴雨的天气,为了提高产量,可以采用________(填“喷洒适宜浓度生长素处理”或“人工授粉”)的方法。
(2)图二是针对相对性状非甜和甜的三种不同的杂交方式,能够区分显隐性的是________,请说明能够的理由(假设杂交子代足够多)______________。
(3)玉米籽粒的一对相对性状饱满(A)对皱缩(a)是显性,基因型Aa的玉米,因基因A所在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含A的卵细胞只能与含a的精子结合成合子,则该玉米植株自交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___。
目前,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科研团队正在进行高产攻关,培育出能在沿海滩涂和盐碱地上生长的水稻新品种—“海稻86”实验推广成功,平均亩产达到150公斤,这在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短缺问题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1)水稻叶肉细胞中能够消耗水并伴随着ATP产生的具体场所有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对水稻进行了产量与播种量关系的研究,结果如下表:
播种量(kg•hm2) | 30 | 60 | 90 | 120 | 150 | 180 | 210 |
产量(kg•hm2) | 4500 | 5500 | 6500 | 7500 | 7300 | 6500 | 5000 |
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要获得最高的水稻产量,在播种时应该做到__________;
②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播种量小于90kg•hm2时,水稻产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而播种量大于150kg•hm2时水稻产量下降的原因是固定相同的太阳能,但_______;
③从生物群落中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播种最适宜,可以减弱______,使产量提高;
④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非生物因素分析,播种量过高时水稻产量下降的原因有_______。(写出两点得分)
(3)研究团队培育出了抗旱的水稻新品种,而海岛水稻没有抗旱类型,现在想培育出抗旱的海岛水稻新品种,但是用海岛水稻与抗旱的陆地水稻进行了多次杂交,始终得不到子代,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下列对“某种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格里菲斯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某种物质”使R型菌突变成了S型菌
B.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达尔文的胚芽鞘实验认为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生长和弯曲
C. 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假说中认为控制生物性状的“某种物质”(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而配子中只含成对中的一个
D. 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斯他林和贝利斯认为是盐酸刺激狗小肠黏膜产生“某种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到胰腺引起胰液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