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以...

下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请解释在A、B、C三点时该化学反应的状况。

A: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

B:反应速率在此时达_________________

C:反应速率不再随着________________的增加而升高,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2)如果在A点时将温度升高10℃,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_________?原因:图中原曲线表示在____________下催化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应速率都会变_________

(3)如果在B点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_________?该曲线表明,B点的反应底物的浓度足够大,是________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这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__________

 

加快 最高 反应底物浓度 如果A点时温度升高10 ℃,曲线上升的幅度变小 最适温度 变慢 曲线斜率会变大 酶的数量 加快 【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在O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点之后,因为酶饱和,所以反应速率不变。由此可见,如果在A点时将反应体系温度升高10℃,则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曲线上升的幅度变小;如果在B点时向反应体系加入少量同种酶,则反应速率加快,曲线斜率会变大。 (1)据图分析可知,A点时刻,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点时刻表示反应速率在此时达到最高;C点表示反应速率不再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2)由题意可知,题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如果在A点时将温度升高10℃,就会超过酶的最适温度,反应速率会变慢,所以曲线上升的幅度会变小。 (3)在B点时,反应速度不再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上升而上升,可见不是反应底物浓度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可能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所以如果在B点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曲线斜率会变大。 【点睛】 解读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相关曲线 (1)温度和pH: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或pH)升高,酶的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或最适pH),随着温度(或pH)升高,酶的活性降低。低温和高温都能降低酶的活性,但低温不使酶失活,只起到抑制作用,高温能使酶(蛋白质类)变性而失去活性。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失去活性。 (2)底物浓度:在一定的底物浓度范围内,酶的催化速率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浓度后因为酶的数量有限(所有酶都参加了反应),反应速率变化不明显。 (3)反应时间:酶有它的产生和消亡过程,当酶发挥作用一段时间后,由于钝化而使其活性降低,最终被分解。 (4)酶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之后由于底物有限,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C5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    )

A.C3和C5都迅速减少

B.C3和C5都迅速增加

C.C3迅速增加,C5迅速减少

D.C3迅速减少,C5迅速增加

 

查看答案

下列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是

A. 酵母菌    B. 乳酸菌    C. 破伤风杆菌    D. 硝化细菌

 

查看答案

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丙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查看答案

下列在生物体内发生的反应,错误的是(  )

A. 蓝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反应式:CO2+H2O (CH2O)+O2

B. 植物吸收无机盐时消耗ATP的反应式:ATPADP+Pi+能量

C. 酵母菌进行发酵的反应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

D. 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查看答案

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下图,叙述错误的

A. 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或④

B. 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③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C. 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D. 真核细胞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