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近日,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团队成功在两个单光子之间建立起强大的相互作...

近日,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团队成功在两个单光子之间建立起强大的相互作用,据科学家介绍:两个相互作用的光子同时到达时显示.出与单个光子完全不同的行为,该项成果朝着轻拍校验量子通道或建立光学逻辑门发送信息迈出了重要一步.我们通过学习也了解了光子的初步知识,下列有关光予的现象以及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利用紫光照射某种金属可以发生光电效应,改用红光一定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B.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

C.当氢原子的电子吸收光子时会从较低的能量态跃迁到较高的能量态,吸收的光子的能量由频率条件决定

D.一个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可以释放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E.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之间发生碰撞时,将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所以光子散射后波长变长

 

BCE 【解析】 试题分析:当入射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时,不会发生光电效应;大量光子体现波动性,少量光子体现粒子性;玻尔理论可知: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根据数学组合,从而求解辐射几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康普顿效应中,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散射后波长变长,从而即可求解. 【解析】 A、紫光照射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改用绿光,因绿光的频率小于紫光,则照射这种金属不一定发生光电效应,故A错误; B、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少量光子体现粒子性,故B正确; C、玻尔理论可知,核外电子由较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时,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而吸收光子的能量是由两能级差决定,故C正确; D、根据数学组合,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可以释放=3种,但一个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可以释放2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D错误; E、康普顿效应中,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长,故E正确; 故选:BCE. 【点评】考查光电效应发生条件,掌握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内容,理解玻尔理论中跃迁时,动能与电势能的变化情况,注意几种衰变的区别,最后掌握康普顿效应中的波长如何变化,注意一个与一群的区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直角等腰玻璃三棱镜ABC的截面如图所示,∠ABC=∠ACB=45°,一条单色光线从腰AB上的D点射入三棱镜,射入玻璃的折射角r=30°,折射光线传播到BC边的E点.已知该玻璃的折射率n=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1)求光线的入射角i;

(2)判断光线在E点能否发生全反射.

 

查看答案

一简谐振子沿x轴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t=0时刻振子的位移x=﹣0.1m;t=满分5 manfen5.coms时刻x=0.1m;t=4s时刻x=0.1m.该振子的振幅和周期可能为(  )

A.0.1m,满分5 manfen5.com s

B.0.1m,8s

C.0.2m,满分5 manfen5.com s

D.0.2m,8s

E.0.1414m,8s

 

查看答案

若一条鱼儿正在水下10m处戏水,吐出的一个体积为1cm3的气泡.气泡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且气体质量保持不变,大气压强为P0=1.0×105Pa,g=10m/s2,湖水温度保持不变.

(1)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气体吸热还是放热?请简述理由.

(2)气泡到达湖面时的体积多大?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分子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势能的缘故

B.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汽,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

C.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那么它一定从外界吸热

D.如果气体分子总数不变,而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因此压强必然增大

E.一定量气体的内能等于其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查看答案

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区域oabc内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5.0×10﹣2T;第一象限内有沿﹣y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1.0×105N/C.已知矩形区域oa边长为0.60m,ab边长为0.20m.在bc边中点N处有一放射源,某时刻,放射源沿纸面向磁场中各方向均匀地辐射出速率均为υ=2.0×106m/s的某种带正电粒子,带电粒子质量m=1.6×10﹣27kg,电荷量为q=+3.2×10﹣19kg,不计粒子重力,求:(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满分5 manfen5.com

(1)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

(2)从x轴上射出的粒子中,在磁场中运动的最短路程为多少?

(3)放射源沿﹣x方向射出的粒子,从射出到从y轴离开所用的时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