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接触面竖直),此时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与B的质量之比为
A. B. C. D.
如图所示,D、E、F、G 为地面上间距相等的四点,三个质量相等的小 球 A、B、C 分别在 E、F、G 的正上方不同高度处,以相同的初速度水 平向左抛出,最后均落在 D点.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可判断 A、B、C 三个小球
A.初始离地面的高度比为 1:2:3
B.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1:2:3
C.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为 1:2:3
D.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之比为 1:2:3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M和 m的两个小球静止置于高低不同的两个平台上,a、b、c分别为不 同高度的参考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以 c 为参考平面,M的机械能大
B.若以 b 为参考平面,M的机械能大
C.若以 a 为参考平面,m的机械能大
D.无论如何选择参考平面,总是 M的机械能大
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现象,并由此而引入了“场”的概念
B.伽利略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应用了“微元法”也就是微积分的基本原理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了很多的小段,每一小段近似地看做为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的方法
C.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变压器就是以这一现象作为其工作原理的
D.库仑在发现了库仑定律之后,进一步得出了电场强度以及磁感应强度的公式定义式,从而总结出了利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如图所示,半径R=0.5m的光滑圆弧面CDM分别与光滑斜面体ABC和斜面MN相切于C、M点,斜面倾角分别如图所示。O为圆弧圆心,D为圆弧最低点,C、M在同一水平高度.斜面体ABC固定在地面上,顶端B安装一定滑轮,一轻质软细绳跨过定滑轮(不计滑轮摩擦)分别连接小物块P、Q(两边细绳分别与对应斜面平行),并保持P、Q两物块静止.若PC间距为L1=0.25m,斜面MN足够长,物块P质量m1= 3kg,与MN间的动摩擦因数。求:
(1)小物块Q的质量m2;
(2)烧断细绳后,物块P第一次到达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物块P在MN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
滑雪运动中当滑雪板压在雪地时会把雪内的空气逼出来,在滑雪板与雪地间形成一个暂时的“气垫”,从而大大减小雪地对滑雪板的摩擦.然而当滑雪板相对雪地速度较小时,与雪地接触的摩擦力增大。假设滑雪者的速度超过4 m/s时,滑雪板与雪地间的动摩擦因数就会由=0.25变为=0.125.一滑雪者从倾角的坡顶A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滑至坡底B(B处为一光滑小圆弧)后又滑上一段水平雪地,最后停在C处,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坡长L=26 m。求:
(1)滑雪者从静止开始到动摩擦因数发生变化所经历的时间;
(2)滑雪者到达B处的速度;
(3)滑雪者在水平雪地上运动的最大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