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放射性现象中发生α衰变后变成,已知、和α粒子的质量分别是m1、m2和m3,它们之间应满足
A.m1=m2+m3 B.m2=m1+m3
C.m1>m2+m3 D.m1<m2+m3
如图所示,一列横波沿x轴传播,实线和虚线分别是t1时刻和t2时刻波的图像.已知t2 = t1+1/8s,振动周期是0.5s,则波的传播方向与传播距离是
A.向x轴正方向,9m B.向x轴负方向,3m
c.向x轴正方向,3m D.向x轴负方向,9m
蚌壳内表面上有一薄层珍珠质,在自然光照射下常会呈现美丽的色彩,这是因为
A.光在折射时产生色散
B.光在干涉时产生色散
C.光在全反射时产生色散
D.蚌壳凹面对光有汇聚作用
某种放射性同位素能进行β衰变,在β衰变中放出的电子来自于
A.原子的外层电子
B.原子的内层电子
C.原子核内的电子
D.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衰变成一个质子时所放出的电子
如图所示,固定的凹槽水平表面光滑,其内放置U形滑板N,滑板两端为半径R=0.45 m的1/4圆弧面,A和D分别是圆弧的端点,BC段表面粗糙,其余段表面光滑,小滑块P1和P2的质量均为m,滑板的质量M=4m.P1和P2与BC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10和μ2=0.40,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滑板紧靠槽的左端,P2静止在粗糙面的B点.P1以v0=4.0 m/s的初速度从A点沿弧面自由滑下,与P2发生弹性碰撞后,P1处在粗糙面B点上,当P2滑到C点时,滑板恰好与槽的右端碰撞并与槽牢固粘连,P2继续滑动,到达D点时速度为零,P1与P2可视为质点,取g=10 m/s2.问:
(1)P2在BC段向右滑动时,滑板的加速度为多大?
(2)BC长度为多少?N、P1和P2最终静止后,P1与P2间的距离为多少?
质量M=3kg.足够长的平板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平板车的左端放有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小车左上方的天花板上固定一障碍物A,其下端略高于平板车上表面但能挡住物块,如图所示.初始时,平板车与物块一起以v0=2m/s的水平速度向左运动,此后每次物块与A发生碰撞后,速度均反向但大小保持不变,而小车可继续运动,已知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10m/s2,碰撞时间可忽略不计,求:
(1)与A第一次碰撞后,物块与平板车相对静止时的速率;
(2)从初始时刻到第二次碰撞后物块与平板车相对静止时,物块相对车发生的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