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军事演习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调动海洋、风云、高分、遥感4个型号近10颗卫星,为地面军事演习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高分一号”突破了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大覆盖面积相结合的大量关键技术。如图为“高分一号”与北斗导航系统两颗卫星在空中某一面内运动的示意图。“北斗”系统中两颗卫星“”和“”以及“高分一号”均可认为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和“”为同步卫星,某时刻两颗同步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高分一号”在C位置。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步卫星“”和“”的轨道半径大小相等,均为36000千米
B、如果有3颗同步卫星均匀分布,其通讯范围就可以覆盖地球南北纬55度的区域
C、卫星“”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所需要的时间为6小时
D、“高分一号”卫星所在高度有稀薄气体,其运行后,高度会降低,机械能回减小
如图所示为一交流发电机的原理示意图,其中矩形线圈abcd的边长,,匝数为n,线圈的总电阻为,线圈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匀速转动,角速度为。线圈两端通过电刷e、f与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连接,从线圈经过中性面开始计时,则( )
A、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
B、线圈值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表达式为
C、经过周期时间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
D、此发动机在上述工作状态下的输出功率为
有一静电场,其电势随x坐标的改变而改变,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若将一带负电粒子(重力不计)从坐标原点O由静止释放,电场中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将沿x轴正方向一直向前运动
B、粒子在P点与Q点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粒子经过P点与Q点时,动能相等
D、粒子经过P点与Q点时,电场力做功的功率相等
在水平面上静止地放一足够长的长木板N,将一铁块M放在长木板上,在长木板的右端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力的大小由零逐渐增大。已知铁块的质量为、长木板的质量为m,铁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长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且满足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则( )
A. 如果外力,则铁块与长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不动
B. 如果外力,则铁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C. 如果外力,则铁块与长木板之间有相对运动
D. 在逐渐增大外力F的过程中,铁块加速度的最大值大于
质量均为m的两物块A和B之间连接着一个轻质弹簧,其劲度系数为k,现将物块A、B放在水平地面上一斜面的等高处,如图所示,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物体与斜面均能保持静止,已知斜面的倾角为,两物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和水平地面间一定有静摩擦力
B、斜面对A、B组成的系统的静摩擦了大于
C、若将弹簧拿掉,物块有可能发生滑动
D、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的古国,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曾一度领先与世界,在物理方面更是取得了不少令人称道的成就,下列记载反映的物理现象或规律错误的是( )
A. 王充《论衡》曰:“盖望远物者,动若不动,行若不行,何以验之?”反映处运动的性对性原理。
B. 东汉科学家张衡提出了“近天则迟,远天则速。”(所谓天,是指设想中的天球壁)的行星运动规律的思想,定性地描述行星运动的快慢和行星到运转中心的距离的关系。这一发现比开普勒提出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早1500年。
C. 《墨经》中说:“力,形之所以奋也。”这里“形”指物体,“奋”值运动快慢,这句话反映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想法比伽利略早1800之久。
D. 东汉的王充在《论衡》中阐述了“顿牟辍芥”的现象(即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这个现象即物理学上的摩擦起电,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电知识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