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找到了一块外形不规则的长条状的大理石块代替了摆球(如图),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A.将石块用细尼龙线系好,结点为N,将尼龙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
B.用刻度尺测量O、N间尼龙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
C.将石块拉开一个α≈5°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
D.从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由T=得出周期;
E.改变O、N间尼龙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和T;
F.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的l和T的平均值作为计算时使用的数据,代入公式g=_______求出重力加速度g.
(1)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或不当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只填写相应的步骤代号即可)
(2)该同学测单摆周期时,在步骤F中使用的公式是g= 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用ON的长l作为摆长,这样做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4)该同学对数据处理进行了改进,作出T2-l图象,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理论上T2-l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如图所示.造成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由图象求出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取π2=9.87)
用半径相同的两小球A、B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如图,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实验时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 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求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 A球仍从 C处由静止滚下,A球和 B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 O点是垂直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 O点的距离:OM=2.68cm,OP=8.62cm,ON=11.50cm,并知 A、B两球的质量比为 2:1,则未放 B球时 A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____点,系统碰撞前总动量 P与碰撞后总动量的百分误差=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一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中.若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Ⅰ,进入泥潭直到停止的过程称为过程Ⅱ,则( )
A. 过程Ⅰ中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
B. 过程Ⅱ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过程Ⅰ中重力的冲量的大小
C. Ⅰ、Ⅱ两个过程中合外力的总冲量等于零
D. 过程Ⅱ中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零
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m2的速度一定为v
B. 射线甲是α粒子流,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C. 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
D. 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
用盖革—米勒计数器测定放射源的放射强度为每分钟405次,若将一张厚纸板放在计数器与放射源之间,计数器几乎测不到射线。10天后再次测量,测得该放射源的放射强度为每分钟101次,则下列关于射线性质及它的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射源射出的是α射线
B. 放射源射出的是β射线
C. 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5天
D. 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2.5天
放射性衰变有多种可能途径,其中一种途径是先变成,而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 (X代表某种元素),也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 和最后都变成,衰变路径如图所示。可知图中( )
A. a=82,b=206
B. a=84,b=206
C. ①是β衰变,放出电子,电子是由中子转变成质子和电子而生成的
D. ②是α衰变,放出的是正电子,正电子是由质子转变成中子和一个正电子而生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