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血债

曹德权

(1)西迈的爹是下午赶到学院的。这地方很大,高墙内到处都是高楼,院内道路纵横交错,绿树成行。西迈爹一下就傻了眼,打听了许多人,都说不出他儿子在哪座楼。人家问他儿子是哪个系哪个班的,他也说不出。瞎转悠了好半天,他才想起身上带着儿子的信壳儿,就赶忙找出来问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西迈上课的地点。

(2)西迈想不到爹会赶到学校,望着满头大汗的爹就埋怨说:“你要来就该先写封信来嘛,我也好去接您呀。”西迈爹说:“傻儿子,这你就不懂了,你去接我不耽误上课读书吗?”

(3)西迈望着一脸认真的爹就笑了,他将爹引到自己的寝室安顿下来。西迈同寝室的同学们听说西迈爹来了,很高兴,就合伙凑钱,在馆子里为西迈爹接风。

(4)买单时,一个领头的同学掏钱,西迈爹就说:“这哪儿成呢,咋会让你们摸荷包呢?你们都是读书的学生,妈呀老汉儿哪有那么多钱拿给你们。这钱,大叔我出!”

(5)同学们就说这不成,我们这里有规矩的,不管哪个同学的亲人来了,同寝室的同学都要为他接风。西迈也说:“爹,您就算了吧,您等会儿再出钱吧,饭钱他们出,等会儿我们去卡拉OK厅唱歌,您就出这个钱好了。”西迈爹听大家这么一说,也就不再说什么了,随同学们去了一家卡拉OK厅。

(6)西迈爹是第一次进卡拉0K厅,这里的一切都让他感到陌生,灯光很暗,茶桌儿很小,摆了茶具就没什么空处了。他生怕碰翻茶杯,也不敢去抽叶子烟,地上铺了红地毯,怕烟灰弹到地上给人家整脏了。室内有机器吹冷风,外边热得让人流汗,里边风飕飕的,确实很科学。更科学的是那台机子,像电影,有人娃儿和山山水水什么的,音乐一响,同学们对着话筒摇头扭腰一吼,就把好听的歌儿吼出来了!

(7)西迈爹觉着吼得最好听的是儿子,唱的什么弯弯的月亮,嗓门儿挺清亮的,还吼了什么像香港人唱的歌,听不清那词儿,但声音很好听的。

(8)西迈爹觉着儿子出息了,考进大学脱了农家脑壳,连歌也唱得这么好,真是祖上积了德哟!西迈爹就由着儿子和同学们直吼得个脸红筋胀四季花儿红。

(9)这么着在OK厅里耍了两三个钟头,同学们都吼够了,西迈爹就摸出两张10元钞,对着冲茶的姑娘就喊:“喂,收茶钱!”

(10)那姑娘就应声往台子里一晃,一会儿就来告诉他:“先生,你们这单346元。”

(11)西迈爹立时脑壳就木了:“你说啥子来?300多块?有这么贵的茶吗?”

(12)西迈脸一红,一下拉住爹:“爹,您别出洋相了,除了茶还要出歌钱的。”西迈爹一愣:“什么歌钱?你们出了这么大的力气给他们唱,还倒过来开钱?奇怪了!那些唱戏的,不都唱了收看戏的钱么?”

(13)西迈和同学们就给西迈爹反复解释,最后西迈爹好像弄了个大半灵醒,把荷包里的钱全部摸出来。一点,还差十五块。西迈连忙摸出自己身上带的钱凑上交了。西迈爹不知是怎么走回儿子寝室的,这一夜,他一直大睁着眼没能睡着。

(14)第二天上午,西迈爹离开学院走了,走时没告诉儿子。西迈下课回寝室,发现爹的行李没有了,他叹了口气,愣在那里。他发了一会儿呆,一下躺在床上,觉着枕头下不对劲儿,忙挪开枕头,发现下面放着厚厚—叠钞票,钞票里还夹着一张单子。

(15)一张卖血单!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_____

A.本文叙事简洁,人物语言典雅风趣,但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面。

B.文章多个段落以“西迈爹”开头,这些“西迈爹”的使用使一个兴冲冲而来,寒心而去的伟大父亲形象在字里行间凸现出来。

C.西迈爹说到怕耽误儿子上课学习,“西迈望着一脸认真的爹就笑了”,这笑是笑父亲的过于认真,同时表现西迈也为自己对待学习的松懒态度感到羞愧。

D.西迈爹拿着20元钱来结账,嫌茶钱太贵,西迈觉得父亲不懂现代生活,在别人面前丢了他的脸,不由得脸红了。

E.西迈爹贯穿小说始终,但他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作者只是以他为视角,强烈谴责当代大学教育的缺失。

(2)小说标题“血债”有怎样的含义?请简要说明。

(3)小说结尾颇有“欧·亨利式”结尾之妙,请简要分析。

(4)本文有哪些现实意义?请联系社会实际,加以探究。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白处。

①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 《望岳》

②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劝学》

③桑之未落,其叶沃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春别应令四首 (其四 )

萧绎

日暮徙倚渭桥西。 正见凉月与云齐。若使月光无近远。 应照离人今夜啼。

1.这首诗的前两句选取了那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这首诗的后两句是怎样写思家的?请结合诗句,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归去来兮辞》,完成下列各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B. 景翳翳以将入     景:景色。

C. 乃瞻衡宇       瞻:看见。

D. 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悟已往不谏,知来者可追    B. 瞻衡宇;设九宾礼于廷

C. 策扶老流憩;云无心出岫    D. 门虽设常关;河曲智叟笑止之曰

3.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 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

C. 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地享尽其余生。

D. 最后一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确是发自内心的,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脱身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鲁枢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俊(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

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摘自鲁枢元教授在台湾淡江大学的讲演,原文有删节)

1.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B. 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C. 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D. 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2.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

A.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B.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C. 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D. 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 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B. 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C. 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D. 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