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梅尧臣评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解。(200字左右)(10分)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句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境。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巧妙点题,毫无斧凿之痕。
B.“客行”句点明早行的原因。这里“悲”字含有怀念故乡而欲归未归的意思,表情达意十分传神,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C.“榆叶”句仍紧扣“早行”。“叶落”反衬出路寂静;而“明”字则准确写出因为天色未亮,驿墙边鲜红的枳花格外耀眼。
D.“杜陵梦”与“悲故乡”遥相呼应,与中间写景相辅相成,使“早行”所见之景与“早行”所发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在横线上写出诗文原句。
① ,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 。
(屈原《国殇》)
②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
(李煜《虞美人》)
③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
(刘禹锡《陋室铭》)
④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 。
(王羲之《兰亭集序》)
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世之所贵,同而贵之,谓之俗;世 人 所 用 同 而 用 之 谓 之 物 苟 违 于 人 俗 所 不 与 苟 忮 于 众 俗 所 共 去 故 人 心 皆 殊 而 为 行 若 一 所 好 各 异 而 资 用 必 同 此 俗 之 所 齐 物 之 所 饰。故所齐不可不慎,所饰不可不择。
(取材于《尹文子·大道》)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弘宇巨君,会稽车阴人也。从祖吉,宣帝时为西城都护。弘少为乡啬夫,太守第五伦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①,举孝廉。
弘师同郡河东太守焦贶。楚王英谋反发觉,以疏引贶,贶被收捕,疾病于道亡没,妻子闭系诏狱,掠考连年。诸生故人惧相连及,皆改变名姓,以逃其祸,弘独髡头负鈇锧,诣阙上章,为贶讼罪。显宗觉悟,即赦其家属,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由是显名。
拜为驺令,政有仁惠,民称苏息。迁淮阴太守。四迁,建初初,为尚书令。后出为平原相,征拜侍中。建初八年,代郑众为大司农。旧交阯②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风波艰阻,沉溺相系。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于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在职二年,所息省三亿万计。时岁天下遭旱,边方有警,人食不足,而帑藏殷积。弘又奏宜省贡献,减徭费,以利饥人。帝顺其议。
元和元年,代邓彪为太尉。时举将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③朝见,弘曲躬而自卑。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以为故事。在位四年,奏尚书张林阿附侍中窦宪,而素行臧秽,又上洛阳令杨光,宪之宾客,在官贪残,并不宜处位。书奏,吏与光故旧,因以告之。光报宪,宪奏弘大臣漏泄密事。帝诘让弘,收上印绶。弘自诣廷尉,诏敕出之,因乞骸骨归,未许。病笃,上书陈谢,并言窦宪之短。帝省章,遣医占弘病,比至已卒。临殁悉还赐物,敕妻子褐巾布衣素棺殡殓,以还乡里。
[注]①督邮:官名。②交阯:泛指五岭以南,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③正朔:农历正月初一。④迁尉:官名,掌刑狱。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诣阙上章,为贶讼罪 拜访
B.于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 平坦
C.帝请让弘,收上印绶 责备
D.帝省章,遗医占弘病 察看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同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皆改变名姓,以逮其祸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为贶讼罪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旧交阯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
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D.因乞骸骨归,未许
不如因而厚遇之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举孝廉
(太守)看见(郑弘)后,认为他是奇才,召见他并让他代理督邮一职,推举他为孝廉
B.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
郑弘亲自护送恩师焦贶的遗体及其妻子儿女返回了故乡
C.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以为故事
(皇帝)于是允许摆放云母屏风,把他们分隔在屏风两边,从此把这作为定例
D.病笃,上书陈谢,并言窦宪之短
(郑弘)病得很重,(向皇帝)上奏章表示认罪,并且谈论了窦宪的缺点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焦贶冤死,门生、老朋友都害怕被牵连,纷纷躲避,而郑弘抱必死之心,为恩师奔走辩解,最后使冤情得以昭雪。
B.交阯七郡从海上运输贡品接连发生沉船事故,做大司农的郑弘便下令修建道路,在职两年,省下的利息共三亿元。
C.每年正月初一,大臣朝见皇帝时,已做太尉的郑弘对曾奖掖自己而现在品级在自己之下的司空第五伦恭顺而自谦。
D.郑弘上书弹劾依附权贵窦宪、有贪污等秽行的尚书张林和窦宪的门客——贪婪凶残的洛阳令杨光,但是没有奏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凡是诗词都是用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刻画出一个完整或具体的形象,传达出一种情致。读一首诗就要抓住它的形象和情致, , , 。
, ,语言的音乐性在默读中见不出来,必须朗读,而且反复地朗读。
①要抓住情致,必须抓住语言的音乐性
②诗词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须加以反复回味,设身处地地体验
③要做到这一点,单像读散文故事那样一眼看过去,还不济事
④诗词的情致是和它的音乐性的语言分不开的
⑤才可以逐渐浸润到它的深微地方,领略到它的情感
A.①④③②⑤ B.①②③④⑤ C.③①⑤④② D.③②⑤④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