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把下列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性格”下定义。 ①性格中包含了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把下列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性格”下定义。     

    ①性格中包含了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②性格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③这种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

    ④这种特征比较稳定并具有核心意义。

答: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包含了许多社会道德含义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许多学校大兴读书之风,积极营造书香氛围,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名著。这本是教育回归人文的一大幸事,但当今学生阅读的大多是“导读”“概要”“速读”之类的"快餐式"作品。对此,专家认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名著阅读方式,其结果只能是误人子弟。

材料二:有识之士们早就对中小学生疏远经典名著感到痛心疾首,言谈中无法抑制对“浅阅读”的反感与痛斥。但是,凡存在的东西总有其合理的一面,中学生对经典的“浅阅读”也不例外。陶渊明就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也写道:“我告诉你,很多东西,不必细读,浏览一下就行了。”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

                                                                                

(2)你对上述材料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查看答案

 

青 山 行

季宇

      ①初秋的一天,我们乘车来到马鞍山,开始向青山进发。车窗外,江南的景色一一掠过,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安静的集市,宁静的原野,就连秋日的阳光也暖洋洋的,飘浮着令人向往的闲适。当涂的秋天是富有诗意的,可就在这一片安宁恬淡之中却充满了令人心动的喧哗。

     ②这都是因为李白啊!

     ③这位“千古一诗人”与这块土地有着不解之缘。据考证,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当涂,并终老此地,埋骨青山。可以说,当涂的山山水水印满了李白的足迹,也一次次激荡起诗人奔放的情怀和灵感。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当涂才使我们备感不同寻常,踏上这块土地,就连我们的呼吸也充满了浓郁的诗情。

     ④渐渐地,青山出现在了眼前。秋天的青山是丰盈的,也是朴素的。这是一个绿的世界,到处草木盛开,一片葱茏。据说,以前这里曾经长满了枫树和野菊,每到秋天,漫山红遍,野菊怒放,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一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李白就常来这里,登高望远,饮酒作诗,消磨他在人生的最后岁月。

     ⑤今天的青山墓园掩映在一片松柏苍翠之中,显得古朴而肃穆。屹立于墓前的石碑,高五尺有余,上刻“唐名贤李太白之墓”,据说出自杜甫之手笔。山风轻拂着,仿佛在轻声诉说;墓园上芳草萋萋,树影婆娑;远处偶有鸟鸣传来,四周一片宁静。置身在这样的幽静中,极目远眺,李白笔下的山水宛如一幅水彩画缓缓展开──呵,山与水,水与天,紧紧相连,融为一体,迷迷蒙蒙的景色,带着些许梦幻。在这梦幻之中,历史仿佛向我们走来……

     ⑥青年李白第一次踏上当涂的土地,只有25岁,这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纪。那时的诗人气宇轩昂,踌躇满志,抱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和“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梦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路上,他飘飘若仙,豪情万丈,南下江陵,游洞庭,溯湘江,之后抵江夏,继而登庐山,下金陵,并来到了当涂。那也是一个秋天啊,艳阳高照,或清风明月,诗人沿着长江,泛舟而下,一路上美景如画,诗酒当歌。

     ⑦天宝六年,这是李白政治上最失意的时期。长安三年,他屡遭谗毁,饱受打击。离开长安后,他带着满身伤痕,再次来到了当涂。

     ⑧此时的李白,内心充满了太多的苦闷!他不理解为什么“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而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苦难更使他忧心如焚。天宝六年正是安史之乱的前夜。李白很想为国家出力,可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只能寄情于山水与诗酒,并从中得到些许慰藉,以抚慰自己痛苦的心灵。

     ⑨至德二年,李白一生中最严重的政治打击降临了。就在这一年,隐居于庐山的李白不幸卷入了永王李璘事件。他原本抱着一片救国热忱,没想到却卷入了一场宫廷之争,流放夜郎。这是李白生命中最灰暗的时期。“夜郎万里道,西去令人老”、“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⑩晚年的李白再次滞留于当涂。此时的他已是贫病交加,穷困潦倒。在致其族叔李阳冰的信中,当年“散金三十万”、一向豪放潇洒的李白只能徒唤无奈,发出“英雄气短”的哀叹:“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宝应元年,一代大诗人李白在当涂寓所离开了人世。

     ⑾雨果在巴尔扎克追悼会上曾说过,一个伟大的死会给我们带来宗教上的震撼。“那不是黑夜,而是光明;那不是虚无,而是永恒;那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我想李白的死也是如此。在青山凭吊时,我们的心情一直很沉重。李白一生以诗名,他的诗登峰造极,不可逾越。所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人说,有诗歌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从这一点说,李白是幸福的;但他又是不幸的。中国知识分子向来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人生的最高理想。李白的不幸就在于时运不济,报国无门。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大悲痛。在这大悲痛的深处,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对人民的伟大忠诚,是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不朽的伟大精神。

                                              (选自2008年第6期《散文选刊》)

1.为什么说李白与当涂有着“不解之缘”?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概括,然后分条作答。

                                                                               

                                                                             

2.第五段在全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者为什么说“李白是幸福的;但他又是不幸的”?请概括作答。

                                                                               

                                                                               

                                                                               

4.本文在运用艺术手法方面特点鲜明,请指出两种,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2)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园田居>>)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答: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3题。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搒杀之。州以闻,太宗曰:“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曰:“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擢咸阳丞。

    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曰:“今兹澍泽①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②徐驱,公私交泰。”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显庆五年,伐辽,义府欲斥以罪,使督漕,而船果覆没。坐免官,白衣随军

    百济③再被乱,僵尸如莽,仁轨始命瘗④埋吊祭焉。葺复户版,署官吏,开道路,营聚落,复防堰,赈贫贷乏,劝课耕种,为立官社,民皆安其所。遂营屯田,以经略高丽。仁愿至京师,帝劳曰:“若本武将,军中奏请,皆有文理,何道而然?”对曰:“仁轨之辞,非臣所能。”帝叹赏之,超进仁轨六阶,真拜带方州刺史,赐第一区,厚赉妻子,玺书褒勉。

    时刘仁愿为卑列道总管,诏率兵度海,使代旧屯,与仁轨俱还。仁轨曰:“上巡狩方岳,又经略高丽。方农时,而吏与兵悉被代,新至者未习,万一蛮夷生变,谁与捍之?不如留旧兵毕获,等级遣还。仁轨当留,未可去。”仁愿不可,曰:“吾但知准诏耳。”仁轨曰:“不然。苟利国家,知无不为,臣之节也。”因陈便宜,愿留屯。诏可。

    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赐其家实封三百户。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①澍泽:雨水。②六飞:舆轮。③百济:国名。位朝鲜半岛西南部。其时被唐军攻占,为攻打高丽扫清障碍。④瘗(yì):尸体或随葬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为定数言             窜:删改,修改

B.百济再乱             被:遭受

C.劝耕种               课:赋税

D.因陈便宜,愿留屯       便宜:好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宁暴横自如         以其求思之深无不在也

B.州闻               焉用亡郑陪邻?

C.李义府所恶         乃令秦武阳

D.吾知准诏耳         卿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宗去同州校猎。刘仁轨劝谏太宗延迟校猎,让百姓完成秋收,不再承担校猎之差役,可见刘仁轨体恤百姓。

B.百济战乱后,民生涂炭。刘仁轨采取埋祭死者、登记户口、任命官长、开筑道路、营聚村落、修复堤堰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安心安居。

C.太宗召还刘仁愿与刘仁轨。刘仁轨认为官吏兵将都被替换,新来者不熟悉情况,万一当地有变,很难抵御,就自请留守。足见其既有远见又顾大局。

D.刘仁轨逝世,武后让百官前去吊唁,并追封官职,陪葬皇陵,厚赐其家。这是对刘仁轨功绩的充分肯定。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瑰惊异,补息州参军。

    译文:                                                                   

   (2)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

    译文:                                                                 

   (3)坐免官,白衣随军。

    译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