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标题为“流浪的二胡”,请结合全文概括“流浪”的两层含义。
文章的第⑥自然段说“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怎样理解“极致”在文中的含义?(3分)
文章的第②自然段,把“马头琴”“唢呐”“二胡”放在一起来写,作者要表明一个什么样的观点?(3分)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流浪的二胡》是诗的散文,是散文诗。语言优美形象,句式错落有致,修辞手法多样。
B.二胡在江南丝竹中最具悲剧性格,最能表达墨客骚人、显贵官宦的不平和心声。
C.“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这句话的意思是,二胡曲所表达的那种无奈、悲凉和沧桑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写照。
D.作者提到了故乡的孙文明,他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台,而使二胡民间的纯粹性得以丧失,这就是他的悲剧性。
E.这篇散文揭示了二胡的地域性、社会性和时代性,记人清晰、叙事精当、情节曲折,低沉、悒郁的感情贯串全文。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①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③;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④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诚:真是。②熄:同“息”。他们不活动,则天下平息无事。③冠:男子成人后戴的帽子,这里用作动词,开始戴上成人的帽子;命之:主持典礼,给予训词。④女:同“汝”。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景春眼里,公孙衍等人一旦发怒,诸侯都害怕;安居在家,天下就平静,在政坛上有举足轻重的权柄,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算是大丈夫。“妾妇之道”其实就是他对公孙衍等人的评价,表明他们只是听凭君王指示的顺从者。
C.孟子指出,大丈夫必须是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对国家有责任感,对人民有关怀心,对理想有坚持的勇气。
D.孟子这番话,不仅批判了景春的错误,也确立了大丈夫的形象,为世人订下了一个立身行事的楷模,有相当的醒世作用。
(2)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3分)
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l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家》中觉新和梅的爱情悲剧。
(2)简述《堂吉诃德》中桑丘的总督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