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4题。
中国之美
【美】赛珍珠
这就是中国!
她的美是那些体现了最崇高的思想,体现了历代贵族的艺术追求的古董、古迹,这些古老的东西,也和它们的主人一样,正缓慢地发生着变化。
这堵临街的灰色高墙,气势森严,令人望而却步。但如果你有合适的钥匙,你或许可以迈进那雅致的庭院。院内,古老的方砖铺地,几百年的脚踏足踩,砖面已被磨损了许多。一株盘根错节的松树,一池金鱼,一只雕花石凳!凳上坐一位鹤发长者,身着白色绸袍,宝相庄严,有如得道高僧。在他那苍白、干枯的手里,是一管磨得锃亮、顶端镶银的黑木烟袋。倘若你们有交情的话,他便会站起身来,深鞠几躬,以无可挑剔的礼数陪你步入上房。二人坐在高大的雕花楠木椅子上,共品香茗;挂在墙上的丝绸卷轴古画会让你赞叹不已,空中那雕梁画栋,又诱你神游太虚。美,到处是美,古色古香,含蓄优雅。
变化中的中国发生了一些让人伤心的事情。
前几天,我去了一个著名的中国现代画家的画室。看着那一幅幅广告画,一幅幅俗套的
健美女郎像和那用色拙劣的海上落日图,我的心直往下沉——一堆粗制滥造的油画!但是在
画室的一个不显眼的角落,我发现一幅小小的水彩画。那是一条村巷,在夏日黄昏的阵雨中,弥漫着淡蓝色的雾,一些银灰色的斜线划过画面。从一座让人感到亲切的小屋的窗口,闪出
微弱的烛火。一个孤零零的人手撑油伞踽踽独行,湿漉漉的石块上投下了他那摇晃的身影。
我转过身来,对画家说:“这是最好的一幅。”
他的脸顿时明朗起来。
“你真这么看?我也是这样想的!这是我以前每天都看到的故乡街巷,但是,”画家暑.息
一声,“这是我为消遣而画的,这画不能卖掉。”
虽然这儿的千百万为生计奔波的人们,一直都在为一口饭而终日辛劳,但我知道,无论如何,人不能仅靠植物生活。我们最需要的是那些大家都能自由享用的美——澄塘霞影,婀娜的花卉,清新的空气,可爱的大自然。
前几天,我把我这个想法对我的中国老师讲了,他随口答了一句:“仓廪实则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
我想是这样的。
然而,我相信我的园丁昨晚美餐了一顿。当时,他在草坪上快’活地干活,我则坐在竹丛下沉思。突然,一片奇异的光彩把我从沉思中惊醒,我抬头一看,西天烧起了绚丽的晚霞,令我心驰神往。
“噢,看哪!”我喊道。
“在哪儿?在哪儿?”园丁紧紧抓住锄把叫道。
“在那儿。看那颜色有多美!” “哦,那呀!”园丁却不胜厌恶地说,弯下腰去接着修整草坪。“你那样大声喊叫,我还以
为有蜈蚣爬到你身上了呢!”
说实在的,我并不认为爱美要以填饱肚子为前提,再多的美食家也只是美食家。此外,如果我的中国老师说的那句话绝对正确,那我该怎样解释下列情况呢?那叉老又聋的王妈妈,
可怜的寡妇中更可怜的一个,整日里靠辛辛苦苦为人缝衣换碗饭吃,然而,她桌子上那个有缺口的瓶子里,整个夏天都插有不知她从哪儿弄来的鲜花。当我硬是送她一个碧绿的小花瓶
时,她竞高兴得流出了眼泪。
还有那个小小的烟草店。那位掉光了牙齿的老店主,整天都在快活地侍弄他的陶盆里一
株不知其名的花草。我院外的那位农夫,让一片蜀葵在房子四周任其自然地长着。还有那些
街头“小野孩儿”,也常常害羞地把脸贴在我门上,向我讨一束花儿。
不,我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田里,都能播下爱美的种子。尽管困苦的生活有时会将它扼杀,
但它却是永生不灭的,有时它会在那些沉思冥想的人的心田里茁壮成长,对这些人来说,即使住进皇宫与皇帝共进晚餐也远非人生之最大乐趣。他们知道自已将永远不会满足,除非他们以某种方式找到了美,找到人生之最高境界。
1.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如何围绕“中国之美”这一题旨逐层展开文章的?(5分)
2.文中画线处有两处景物描写,试分析它们在描写内容、语言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3.阅读相关段落,回答下面问题。
(1)画家先“明朗”后“叹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园丁的“快活”和“厌恶”反映出怎样的内心世界?(3分)
4.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1)“仓廪实则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这句话作者显然并不完全同意,请结合全文举例说明作者怎样看待物质与审美的关系。
(2)文末说“除非他们以某种方式找到了美”,你认为可以有哪些方式?(4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题)(5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2)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韩愈《师说》)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5) ,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6)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7)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8) ,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物类之相摩①,近而异门户者,众而难识也。故或类之而非,或不类之而是;或若然而不然者,或不若然而然者。
谚日:“鸢堕腐鼠,而虞氏以亡。”何谓也?日:虞氏,梁之大富人也。家充盈殷富,金钱无量,财货无赀。升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游侠相随而行楼下,飞鸢适堕其腐鼠而中游侠。游侠相与言日:“虞氏富乐之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志。吾不敢侵犯,而乃辱我以腐鼠。如此不报,无以立务于天下。请与公僇力一志,悉率徒属,而必以灭其家。”此所谓类之而非者也。
何谓非类而是?屈建告石乞日:“白公胜将为乱。”石乞日:“不然。白公胜卑身下士,不
敢骄贤。大斗斛以出,轻斤两以内。而乃论之以不宜也?”屈建日:“此乃所以反也。”居三年,
白公胜果为乱,杀令尹子椒、司马子期。此所谓弗类而是者也。
何谓若然而不然?子发为上蔡令,民有罪当刑。狱断论定,决于令尹前,子发喟然有凄怆
之心。罪人已刑而不忘其恩。此其后,子发盘罪威王而出奔,刑者遂袭②恩者,恩者逃之于城下之庐。追者至,踹足而怒,日:“子发视决吾罪而被吾刑,使我得其肉而食之,其知厌乎!”追者以为然而不索其内,果活子发。此所谓若然而不然者。
何谓不然而若然者?昔越王勾践卑下吴王夫差,请身为臣,妻为妾;奉四时之祭祀,而入
春秋之贡职;委社稷,效民力;隐居为蔽,而战为锋行。礼甚卑,辞甚服。其离叛之心远矣。然而甲卒三千人,以禽夫差于姑胥。此四策者,不可不审也。
夫事之所以难知者,以其窜③端匿迹,立私于公,倚邪于正,而以胜惑人之心者也。若使人之怀于内者,与所见于外者,若合符节,则天下无亡国败家矣。夫狐之捕雉也,必先卑体弥耳,以待其来也。雉见而信之,故可得而禽也。使狐嗔目植睹,见必杀之势,雉亦知惊惮远飞,以避其怒矣。夫人伪之相欺也,非直禽兽之诈计也。物类相似若然,而不可从外论者,众而难识矣。是故不可不察也。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①相摩:相互联系。②袭:掩藏。③窜:隐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飞鸢适堕其腐鼠而中游侠 适:恰好
B.轻斤两以内 内:买入
C.民有罪当刑 刑:惩治
D.必先卑体弥耳 弥:竖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何谓若然而不然 今日之事何如
B.此四策者,不可不审也 知来者之可追
C.以其窜端匿迹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D.则天下无亡国败家矣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各种事物既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又分属不同门类而有所区别,因此对它们的本质要仔细辨别探究。
B.虞人遭遇灾难,完全出于偶然因素,所以值得人们同情;而白公胜假仁假义包藏祸心,就令人愤慨。
C.子发的叹息出于真挚的同情,所以赢得了受刑者的帮助;而勾践的卑躬屈膝,也为复仇赢得了机会。
D.文章用狐狸捕捉野雉的事例,意在说明人的虚伪狡诈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因而也更需要留心观察。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与公僇力一志,悉率徒属,而必以灭其家。
译文:
(2)此所谓若然而不然者。
译文:
(3)委社稷,效民力;隐居为蔽,而战为锋行。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阅读之惑:人文何用?
刘伟见
如今一走进书店,占据畅销榜上的多是生活实用类书籍,不是身体保健类的读物就是职
场竞技类的作品,就连小说,也是官场、职场类小说最为火爆。思想、哲学、文化类的人文读本已经很难销售上榜了——社会竞争、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到了出版。一个时代人文作品的创作与传统经典的阅读往往与其时代精神状况密切关联,行走在实用凸显、人文消退的书的丛林里,阅读之惑油然而生:人文何用?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恰恰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今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议案,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原因是孔子在“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作出的无价贡献”。对于孔子思想,我们至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农耕文化的落后思想。这使人想起《法华经》中佛祖以三车比喻人自身本有宝藏,而一味向外寻求。传统文化的疏离,使国人陷入对本国文化的无知和对来自外人赞誉的诧异中。
不久前辞世的科学大家钱学森先生在与温家宝总理见面时曾说,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
知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最近出版的《20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辞典》中,讲述了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人文修养的故事。如法国科学家里歇,他同时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
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写的《创造力与自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于东西方的考察》则大
力推崇中国的老庄,认为自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
人文是什么,是人由历史、现实而提升出来的精神气质,它呈现、凝结于文化之中。就像人皆有骨架身体,但人的修养体现在他的精气神中。但现实发生的倒置是:人必须以生理需求作为第一要义然后再满足精神需求。生理需求一旦满足后,精神需求反而无所适从。所
以,人文润泽恰如生理需求,是人快乐生活之两翼。阅读与此同理,我们不能只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还要体会阅读带给我们内心的安静。
人文涵养缺失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忽略了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人们
不能选择自己出身的文化环境,所以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成长环境密切联系。同理。人
们无法逃离母体文化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因为一国之母体文化不仅表现在书籍上,还表现在
典章制度、器物风俗、行为礼仪、风俗习惯上。读书不仅要读书本,还要读山川、读风物。确实,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临河川而叹逝水,其中蕴味,大可玩味。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言山川之登临,可使所读之书与事理情景相接通,与此同理。所以,提高我们的人文涵养,要从学习本国的文化精要开始。
当前面临的一个困惑是:知识界通晓传统的大家很少,一提倡学习本国文化精要就容易
陷入利弊之争。而通过学习浅尝传统之妙的人又在某种名利驱动下去大讲传统,面临理论质
疑又难以回应。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使大众无所适从,人文涵养之提升可谓难矣。在竞争之
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趣味,在忙碌之余放一把椅子在阳台看看十五的月亮。而不
是只在八月十五才看一眼圆月,在不断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把眼前的得失放到长期的
规划中去考量,通过阅读获得历史的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整理个人
身心的积极启发。因此,从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中走出来,阅读人文,丰富情趣。
(2009年12月1日《中国青年报》)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人文消退”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与当今时代精神密切关联,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
B.部分国人对本国文化的无知或错误认识,忽略了它是提高人文涵养的最基础部分。
C.当今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导致人们无所适从,学界又不能及时廓清迷雾,正面引导。
D.片面追求生理需求的满足,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无法体会阅读带来的内心安
静。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从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的身上可以看出人文和科学并不矛盾。
B.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的人文修养验证了钱学森先生“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的观点。
C.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国科学家影响很大,法国科学家里歇也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大力推崇老庄。
D.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在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通过阅读获得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也许能得到积极启发。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提高人文涵养,首先要重视传统文化,使国人了解本国文化的精髓,认识到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
B.人们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成长环境关系密切,因母体文化内涵丰富,所以母体文化对人们成长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
C.读书本要与读山川和读风物结合起来,才可深刻领会人文之妙,丰富人文内涵。现今缺少大家的原因就因为对这一认识存在分歧。
D.只要走出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阅读人文,获得历史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就能丰富情趣,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