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私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觉、要求和愿望,英才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思来体现。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然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的人,他是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实现。当然,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先人后己”是很高的道德标准,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黄金律”的第二个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别人。而“己欲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人更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
1.下列各项对“道德黄金律”解释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 )
A.是针对社会转型事情提出的公共道德基本原则。
B.是世界各民族间相同的待人态度和方式的标准。
C.是有普遍适应性的,人人都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
D.是孔子最早总结出的有伦理智慧的世界性理论。
2.文章阐释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列阐释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 )
A.文中画横线的话的意思是:如果别人对待你的行为让你不满意,那么你就坚决反击,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不要把自己感到厌恶的东西,再加到别人身上,让别人来承受。
C.“自私自利”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者的行为,常常达不到符合“道德黄金律”的行为准则。
D.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中心,而忽视他们相关者的利益。
3.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社会转型时期,仍应要求人们遵守道德的普遍准则,准则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B.在新时期,必须确立和推行中国的“道德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和世界各个民族“待人如己”的准则是一致的,这个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的规范有积极意义。
D.在社会转型新时期,研究社会道德规范原则时,应当重视对中国传统道德中有益成分的继承与弘扬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典籍,是研究孔子思想和早期儒学的最为可靠的史料。其编辑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B.《四书》是《大学》、《春秋》、《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它得名于宋朝的朱熹。
C.“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的“文”指《诗》《书》《礼》《乐》等儒家文化经典,“依于仁,游于艺”中的“艺”指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D.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创立。孔子因此被称为“圣人”,其学派的继承人孟子被称为“亚圣”。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的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
A.一是贪恋高官厚禄,与季氏沆瀣一气;一是坚持原则,丢掉荣华富贵:这是当时孔子可走的两条路。
B.孔子主张“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即以道德为最高价值。
C.《礼记》讲“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的“大同”,《中庸》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D.孔子不是一个爱“耍嘴皮子”的人,但也有说俏皮话的时候,像下面一句便是:“凡是自己不说‘怎么办呢?怎么办呢?’的人,我对这种人也没法怎么办。”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
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
D.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要想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武大得多。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曾被寄予厚望的“山寨春晚”在遭遇资金缺口、合作媒体退出等问题而无声谢幕后,创办人称将引入商业化模式继续筹办,网友们认为这不是“梦”,而是倚马可待。
B.在严打斗争中,公安干警发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激烈的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
C.比赛开始了,远动员们陈力就列,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
D.2月28日,中国外长杨洁篪在会见日本外相时就钓鱼岛主权问题全面阐述了中方的严正立场,要求日方谨言慎行,避免事态扩大化。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喟(kuì)然长叹 举一返三 荷(hè) 枪实弹 祸起萧墙
B.屏(pínɡ)气凝神 发奋忘食 箪食(sì)瓢饮 循循善诱
C畏葸(xĭ)不前 礼崩乐坏 斐(fěi)然成章 文质彬彬
D.色厉内荏(rěn) 耰而不辍 曲躬(gōng)枕之 杀身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