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蜷伏/卷曲 禁止/禁受 怅惘/为虎作伥 抨击/怦然
B.拼搏/渊博 徘徊/低徊 戛然/叽叽嘎嘎 娇媚/门楣
C.惦记/掂量 蹊跷/蹊径 踱步/气度非凡 馄饨/混沌
D.箴言/诤言 穿着/着急 大概/慷慨大方 婆挲/摩挲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土地供给你营养,让你不断攀向高处时,你得低下头来看看土地的面容和伤痕。人往高处走,高处有无尽的奇观;水往低处流,低处更多的是需要爱心浇灌的土地。人到了高处才觉得低处的广阔,但是人只有在低处,才可以看到山的高峻。人生时时都要面对高处与低处。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 。(《庄子·逍遥游》)
(3)嗟乎, ,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滕王阁序》)
(4)吾师道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5)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 。”(《论语》)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注]久要:长久的困顿处境。要,约,困顿。
1.(1)两则文字谈到了一个相同的问题,但角度有所不同,第一则文字是从 角度谈的,第二则文字是以师生答问的方式展开。
(2)从上述语段看,孔子培养人才的理想目标是什么?请结合现实,评析一下这个培养目标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2题。
菩萨蛮 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用了多个意象,着意渲染了 的意境。
2.结合词作,简要分析下阕是怎样抒发思想感情的。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5题(18分)
张仪诳楚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师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惧诸侯,安居而熄天下”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 诚:如果
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 吊:哀伤
C.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 责:责问,质问
D.富贵不能淫 淫:过度,不节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却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
D.许多人包括孟子都认为,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张仪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现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是 恶 足 以 为 大 丈 夫 哉 君 子 立 天 下 之 正 位 行 天 下 之 正 道 得 志 则 与 民 由 之 不 得 志 则 独 行 其 道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②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