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节选自《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性简易,不治威仪 治:讲究、注重
B.善属文 属:连缀
C.文帝(曹丕)御之以术 御 :统治
D.公车令坐死 坐死:因罪处死
2.下列句中,表明曹植“特见宠爱”和“植宠日衰”的原因的一组是( )(3分)
⑴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⑵植援笔立成,可观
⑶性简易,不治威仪 ⑷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
⑸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 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⑺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 ⑻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
A.⑴⑵⑷/⑸⑹ B.⑵⑶⑷/⑹⑺ C.⑴⑷/⑸⑺⑻ D.⑶⑷/⑸⑹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植十多岁就博览群书,下笔成文,以至使曹操以为是请人代写的,后来,在新落成的铜雀台上的比试中,曹植因其出众的才华让曹操非常看重。
B.曹植原来性情平和,生活简朴,不事张扬,加之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曹操对他很宠爱,曾多次想立他为太子,但他后来放任无忌,最终失宠于曹操。
C.曹植做事任性,饮酒无度,加上又不像曹丕那样善于伪装自己讨人欢心,渐渐失去了曹操的宠信。后来司马门和醉酒事件是他当不成太子的失望心情的流露。
D.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想派他带兵去解救曹仁。曹植因醉不能受命,曹操反悔就罢免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2)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2)狗吠深巷中, 。 (陶渊明《归园田居》)
(3)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4)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6)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自己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上帝分给天堂和地狱两把长勺子。地狱的人们把食物只往自己嘴里送,可勺子太长了,他们根本就吃不到食物,结果所有人都只有不断受到饥饿的煎熬。而天堂的人们却把食物往对方嘴里送,他们互相喂食,互相帮助,美美地享受着美食。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教育部近日指出,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多家电视台的台标不合规范,如央视台标CCTV是英文缩写,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法规要求,需改为汉字。央视则表示该台标非常珍贵,不能更改。
材料二:面对教育部的批评,央视“不可能轻易更改”的回复,有人认为“太过霸气”,“央视敢于叫板的底气,无非还是来自其特殊的地位”。这部分人力挺教育部,认为教育部是为了传统文化而做努力,应该支持。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你是如何看待材料中这个问题的?请简要阐述。
人们在交际中说话应该文明高雅,这就得使用谦辞和敬辞(3分)
示例:请人原谅,可以说“请谅解”,文雅一点就可以说“请您海涵”。
⑴当你离开朋友家,朋友送你很远,你要客气地说“请不要送了”,也可以文雅点,说“请 ”。
⑵你把自己的文章寄给了编辑部,一般要客气地说“请修改指正”,也可以谦敬地说“敬请 ”。
⑶在与人交谈时,自己要先走,可以说“你们慢慢聊,我有事先走了”,也可以文雅地说“我 了”。
草 堂 诗 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咸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茎兰兰担i尘萱苎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jb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宇)(2分)
答:
2.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答:
3.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4分)
答: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
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