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4题。 柴达木看山 马卡丹 自小生长在山村,日夕与山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4题。

柴达木看山

马卡丹

    自小生长在山村,日夕与山厮磨,山中四时景致看得都有些麻木了,山的千姿百态也再难引起新奇感。这些年随俗从众走东岳、西岳、黄山、武夷,那些名山奇景在我眼中,也不过就是石奇一点,峰险一点,松怪一点。可再奇再险再怪,古人今人那些佳词丽句早就将其囊括无遗了,反倒是比喻和想象往往比山本身更让人着迷。

    但到柴达木看山却是例外。

    山终于屁颠屁颠地过来了,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像是一群半大的孩子,像如今营养过剩胖得有些规模的独生子女,蹲着坐着,似乎再也挪不动步子,等着你去搀起来,拍拍屁股,拍拍尘土,再撒上一会娇。可仔细一瞧,不对了,胖则胖矣,却无肉,山的表皮不见草木,不见泥土,只突着嶙峋而敦实的骨骼,那是壮士!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力拔山兮气盖世”,不知道纵横秦末的楚霸王项羽,是不是也这副壮墩墩的模样?

    山似乎停住步,不再向我靠拢,只是一一端立着,任我以举重运动员的挑剔眼神,从它们身边缓缓经过。说实话,对它们,开初我是没怎么放在眼中的,那么矮,似乎还有些木头木脑,它不就是东邻老李家那愣小子吗?它不就是西邻老张家那胖妞吗?不过人不可貌相,山也不可貌相,愣小子胖妞后来成了硕士、博士不是让我大吃一惊吗?平心静气想这山,矮虽矮矣,可要论海拔高度,泰山、华山、黄山、庐山,一干名山其实统统只在它屁股下。它其实高耸于群山之上,却又不给你那种高不可近的感觉,这才见胸怀呀!如果你是它,尾巴不早翘到天上了?这样想着,看那愣小子看那胖妞的眼神,不觉多了几分敬意。

    怀着敬意看这山,越看越看出了名堂。一墩一墩的山,粗看寻常,可无数墩的集合,汇成一列一列,逶迤连绵直到天的尽头,这寻常可就成了不凡,成了壮观。而细看这每一列每一墩,那充满骨感的山体,尽都是那样的五彩灿然。赤、赭、黄、白、黑,这五彩尽都是从骨子里生出来的,不靠草木的披挂,不靠泥土的涂抹,本自天然。那种嶙峋,那种奇峭,它给你的那种无以言传的震撼,真是让人觉得天地有大美呀!它像什么,什么都不像,什么都不是,就是美,让你呆若木鸡的美。任何比喻其实都是蹩脚的呀,你不禁想起适才把它们比做愣小子胖妞,比做举重选手,比做……多么的浅薄啊!真正的大美是无法比喻的,是无需与任何具象相似的,独特就是美,原初的震撼就是美!

    我想起我的为文来了,为什么总在前人今人的文章中讨生活呢?为什么总在那里探求为文的格式呢?为什么总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寻寻觅觅呢?太多的文化太多的知识太多的套路遮蔽了心智,你看见的不再是山,只是文化。没有了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怎么可能心有灵犀,又怎么可能发现独特的美呢?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醉眼看山的时候,想必早已敞开肺腑,把一颗心交给了众鸟,交给了孤云。若不是融入自然,他会厌的,山也会厌的。

    其实,所有的山都是看不厌的,只要你的心不再屏蔽。

    哦,相看两不厌,柴达木的山!当我篡改李白名句的时候,我还真有点忐忑:我看山可以不厌,可山看我呢?

1.从全文看,柴达木的山有哪些特点?请分条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写东岳、西岳、黄山、武夷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太多的文化太多的知识太多的套路遮蔽了心智,你看见的不再是山,只是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我篡改李白名句的时候,我还真有点忐忑:我看山可以不厌,可山看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在描写柴达木山时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并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外形粗壮憨实     ②品格谦逊    ③本自天然。 2.通过写东岳、西岳、黄山、武夷的奇、险、怪,衬托柴达木山给人耳目一新的独特感受;同时为下文描写柴达木的山作铺垫。 3.(1)创作必须突破文化、知识和套路的遮蔽,做到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意思对即可)    (2)我不敢确认自己能否像李白那样敞开肺腑去看柴达木山,是否真的领略到柴达木山的独特之美。(意思对即可) 4.①比喻。如:将“柴达木山”比作“愣小子胖妞”,“愣小子胖妞后来成了硕士、博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柴达木山虽矮,但海拔高,又不给人高不可近的感觉的谦逊、不张扬的品质。     ②拟人。“山终于屁颠屁颠地过来了,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表现柴达木山的敦实可爱。     ③对比。“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通过对比,表现“柴达木山”的壮实、威力无比。    (每点手法1分,例子正确、分析合理1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将名篇中的名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二选一)(5分)

   (1)明道德之广崇,                                      。(司马迁《屈原列传》)

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用“                 ,                  ”表现了洞庭湖的浩瀚壮美。

仓廪实则知礼节,                        。        (《管子·牧民》)

   (2)                ,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杜甫在《蜀相》中用“                                      ”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业绩。

故不登高山,                 ;不临深溪,                 。(《荀子·劝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①“政”通“正”,正当的意思;②“清和”指农历四月。

   (1)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写景很有特色,请选择一个角度赏析。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3题。

    贾黄中,字娲民,沧州南皮人。父玭严毅,善教子,士大夫子弟来谒,必谆谆诲诱之。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其诵读。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黄中多识典故,每详定礼文,损益得中,号为称职。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旨。会克江表,选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奉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赐钱三十万。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拟官吏,品藻精当。黄中素重吕端为人,属端出镇襄阳,黄中力荐于上,因留为枢密直学士,遂参知政事。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而未尝言,人莫之知也。太宗召见其母王氏,命坐,谓曰:“教子如是,真孟母矣。”诗以赐之,颁赐甚厚。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明年,知襄州,上言母老乞留京,改知澶州。辞日,上戒之曰:“夫小心翼翼,君臣皆当然;若太过,则失大臣之体。”黄中顿首谢。上因谓侍臣曰:“尝念其母有贤德,七十余年未觉老,每与之语,甚明敏。黄中终日忧畏,必先其母老矣。”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其母尚无恙,卒如上言。赠礼部尚书。上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黄中端谨,廉白无私。在翰林日,太宗召见,访以时政得失,黄中但言:“职典书诏,思不出位,军国政事,非臣所知。”上益重之,以为谨厚。及知政事,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   (选自《宋史》)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诵读                     课:督促

    B.远人便之                     便:感到安适

    C.皆旨                       称:符合

    D.拟官吏                     除:罢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贾黄中清廉正直和处事谨慎的一组是                  (    )

6ec8aac122bd4f6e    A.俟业成,乃得食肉

每详定礼文,损益得中

6ec8aac122bd4f6e    B.上言母老乞留京,改知澶州

中书政事颇留不决

6ec8aac122bd4f6e    C.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

上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

6ec8aac122bd4f6e    D.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

臣职典书诏,思不出位,军国政事,非臣所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黄中,沧州人,幼极聪敏。因其父亲善于教子,贾黄中幼年时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读了大量的书籍,七岁即能提笔写文,开口赋诗,十五岁就考中进士。

    B.贾黄中对官吏品评鉴定十分得当,两次掌管科举考试,不避寒俊,唯才是举,向朝廷选拔引荐了大量能文有德之士,因其未曾对人谈及这些事,世人对此并不知晓。

    C.贾黄中处理政事简便易行,将升州治理得秩序井然,并把可能玷污法律亡国害人的前朝数百万珍宝如数上缴朝廷,得到皇帝的嘉赏。只是他有时行事不能当机立断。

    D.皇帝对贾黄中的母亲评价甚高,认为她贤德明敏,可与古代孟子的母亲相媲美。贾黄中处事过于小心谨慎,终日忧虑,皇帝担心他会先于其母去世,后果被皇上言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中出己奉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

 

 

   (2)上益重之,以为谨厚。及知政事,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

    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连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七种,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一子亦算失败。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只进不退。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缩影。

    围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围棋弈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无能的统帅存活。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考虑到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1.下列对“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棋局小世界,围棋和象棋的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来对垒拼杀。

    B.下围棋就是要保有地盘,使地盘连成一片,而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这折射出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

    C.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

    D.围棋表明中华文化体系存在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象棋则表现出来先人的爱国情操和忠君行动,反映先人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围棋中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体现出人类的终极目标和平等价值观念。

    B.象棋中马、炮地位相等,开局时炮优于马很多,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不少。马可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二者各具威力。

    C.围棋弈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以全局形势为依据判断胜负;而下象棋只考虑统帅的存活,受限制多,没有主观能动性。

    D.围棋和象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有不同,但围棋体现的平等理念、民主精神与象棋体现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围棋必须要有自己的根据地,要有一个“气眼”,否则没有回旋的空间。因而下围棋就是要多造“气眼”多占地盘,地盘多者为胜。

    B.围棋的产生比象棋早很多,在尧的时代就产生了围棋,而象棋则在秦以后才出现,“楚河”、“汉界”可以佐证,围棋更能体现中国早期文化的特征。

    C.从棋子地位来看,围棋各子平等,机遇相同,体现中华先秦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象棋各子地位不同,本领不同,体现出中国封建专制思想。二者的价值观念不一样。

    D.下围棋就如用加法,棋子下得越多越好,最后要填满全部棋盘,不留一空;而象棋则用减法,棋子不断减少,直到将死对方为止,因而吃对方的子越多越好。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通向西方的贸易通道,从西安出发,经新疆的南路和北路,到达中亚、西亚各国,再由这些国家转道至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陶瓷之路、香药之路。

    ①“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又一重要通道

    ②与茫茫沙海、驼铃叮当的陆上丝绸之路一样

    ③其路线是由广东、福建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国南海,至波斯湾、红海

    ④史料记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在中国秦汉时期便已出现,到唐宋时期最为鼎盛

    ⑤而欧洲商人则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象牙等异域珍品

    ⑥中国商人将中国丝绸、陶瓷、香料、茶叶、漆器等物产运往欧洲

    A.④①②⑥⑤③                     B.②①④③⑥⑤   

    C.③⑥⑤④②①                     D.①②④⑥⑤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