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请根据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注意】①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筛选出两个主要信息。
湖北荆州见义勇为的大学生和许多其他为了他人献身的勇士一样,是这个物欲横流、唯金钱利益论社会中人性与社会道德价值的忠实捍卫者,他们在危急关头将个人安危抛在一边,毅然选择“拔刀相助”。这种毅然与坚决正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
只有当全社会都接受了这种新的社会道德价值观,类似的看似“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救人行为才不会产生争议,我们也才能真正迎来和谐社会。
信息1:
信息2:
2009年,“开心农场”“种菜”等风上时尚大行其道,有无数网友一夜之间变成“种菜人”或“偷菜人”,从中小学生到大叔大妈,“种菜”者和“偷菜”者乐此不疲,甚至定闹钟半夜起床“偷”菜。有的人认为从中找到了乐趣,而有的人则认为从中找到了乐趣,而有的人则觉得这无聊的游戏让人浪费时间和精力。对此,你如何看待?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简明。(不超过70字)(4分)
“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悲剧人物(如阿Q、格里高尔、夏瑜、窦娥、杜十娘等),他们让读者深思。请仿照示例,另选两个人物写两句话。
要求:(1)符合作品内容和人物思想性格;(2)句式相近。
示例: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丧夫失子、孤独寂寞,更是思想愚昧,最后在鲁镇的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以下4题。
木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然后是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对不起,能换组曲子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你不应该忘记今天是你的什么考试吧?”
朱丹答:“没有忘记。可是 请原谅 ”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披着雪花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那里,竟然有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大了,一团一团,纷纷扬扬的飘洒下来。仁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
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选文有改动)
1.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请从手法、情感等角度对文中划线句进行赏析。
3.文章以木笛为题,有何作用?(4分)
4.有人认为文中大师的所作所为显得十分做作,且不合情理,你觉得呢?(6分)
填空(6分)
(1)“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这是画家的技巧,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天姥山的雄伟气势则是另一番气象:“天姥连天向天横, ① 。天台一万八千丈, ② 。”杜甫《登高》被后人评之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甚至称它为“旷世之作”,其中颔联“ ③ ,不尽长江滚滚来?”,成为千古佳句。好的文学语言常常善于把抽象化的感觉形象化,如苏轼的《赤壁赋》“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④ ,泣孤舟之嫠妇”。
(2)鲁迅的三部小说集分别是《呐喊》 ⑤ 和《故事新编》;弗吉尼亚·伍尔夫是 ⑥ (国籍)著名小说家,《墙上的斑点》是她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