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B.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C.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D.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种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充分反映了战国时期劳动人民炉火纯青的聪明才智。
B.美国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强大起来和他分庭抗礼,包扩日本在内的“盟友”们。
C.有一种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涣然冰释,这,就是微笑的力量。
D.十八岁,花样年华,众多的莘莘学子,满怀憧憬地徜徉在大学的校园里。
本大题共两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如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公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后,苏轼(公元1037-1101年)的《水调歌头》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咏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和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等。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
1.下列说法符合题意的一项是
A.人类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是人类创造了的基础
B.举李白、苏轼作品为例,表明题材不同的作品也能引起热闹的共鸣
C.科学的深刻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形成反比。
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2.根据文意,简要说明艺术和科学所追求的普遍性分别是什么。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古 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 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景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在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安然的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作其中4道题)。
①户庭无尘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④雕栏玉砌应犹在,____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⑤山映斜阳天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苏幕遮》)
⑥山映斜阳天接水, , 。(范仲淹《苏幕遮》)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日存乎鸽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日不存十发十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