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背诵检测(3分)
(1)子曰:“贫而无怨难, 。”
(2)子曰:“邦有道, ;邦无道,危行言孙。”
(3)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
根据课文补写出空缺的内容。
(1)人生如梦, 。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3)薄雾浓云愁永昼, 。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 ,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张逸字大隐,郑州荥阳人。进士及第,知襄州邓城县,有能名。知州谢泌将荐逸,先设几案,置章其上,望阙再拜曰:“老臣为朝廷得一良吏。”乃奏之。他日引对,真宗问所欲何官,逸对曰:“母老在家,愿得近乡一幕职官,归奉甘旨足矣。”授澶州观察推官,数日,以母丧去。服除引对帝又固问之对曰愿得京官。特改大理寺丞。帝雅贤泌,再召问逸者,用泌荐也。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后邑人陈希亮、杨异相继登科,逸改其居曰桂枝里。累迁尚书兵部郎中,知开封府。有僧求内降免田税,而逸固执不许。仁宗曰:“有司能守法,朕何忧也。”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逸凡四至蜀,谙其民风。华阳驺长杀人,诬道旁行者,县吏受财,狱既具,乃使杀人者守囚。逸曰:“囚色冤,守者气不直,岂守者杀人乎?”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诛之,蜀人以为神。会岁旱,逸使作堰壅江水,溉民田,自出公租减价以振民。初,民饥多杀耕牛食之,犯者皆配关中。逸奏:“民杀牛以活将死之命,与盗杀者异,若不禁之,又将废穑事。今岁少稔,请一切放还,复其业。”报可。未几,卒于官。
(《宋史·张逸传》)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服除引对帝又固问之对曰愿得京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授澶州观察推官,数日,以母丧去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B.狱既具,乃使杀人者守囚
见犯乃死,重负国
C.而守者果服,立诛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未几,卒于官
故燕王欲结于君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谢泌向朝廷推荐张逸,皇帝两次问张逸想做什么官,并按其意愿授官。
B.在青神县任官很重视教育,使得当地出了陈希亮、杨异这样的人才。
C.张逸知开封府,某僧人请求由皇帝下令免田税,张逸报告皇帝处理此事,因此皇帝称赞他能严明执法。
D.张逸知益州,曾上书朝廷放还因饥饿杀耕牛食肉而犯罪发配的人。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再召问逸者,用泌荐也。
译文:
(2)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使人遗赵王书 遗:送
B.窃计欲亡走燕 窃:谦词,私下
C.其势必不敢留君 势必:一定
D.有智谋,宜可使 宜:应该
2.下面关于特殊句式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句)
B.君何以知燕王(宾语前置句)
C.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定语后置句)
D.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
3.简要分析上面两段文字对刻画蔺相如的形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答: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鱼游春水
无名氏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馀塞犹峭,红日薄侵罗绮。嫩草方抽玉茵,媚柳轻窣黄金蕊。莺啭上林,鱼游春水。
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1.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结合全词思考上片景物描写在全词中的作用。
答:
2.简要分析“几曲阑干遍倚”中“倚”与“把栏杆拍遍,吴钩看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拍”各流露出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填入下面空格处的诗句,恰当的一组是( )
念奴娇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 。
A.别是闲滋味 更看今日晴未 B.却又闲愁滋味 更看今日晴未
C.别是闲滋味 更看家国破碎 D.却又闲愁滋味 更看家国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