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叶先生自称“爱书家”,这可不是谦辞。在他眼里,世上合格的爱书家并不多。学问家务求...

 

叶先生自称“爱书家”,这可不是谦辞。在他眼里,世上合格的爱书家并不多。学问家务求“开卷有益”,版本家挑剔版本格式,所爱的不是书,而是收益或古董。他们都不是“爱书家”。

  爱书家的读书,是一种超越了利害和技术的境界。就像和朋友促膝谈心,获得的是精神上的安慰。叶先生喜欢把书比作“友人”或“伴侣”。他说常置案头的“座右书”就像是   A   ,又说翻开新书的心情就像是  B  ,而随手打开一本熟悉的书则像是   C  。他还借吉辛之口叹息那些无缘再读一遍的好书如同   D   ,倘若临终时记起它们,“这最后的诀别之中将含着怎样的惋惜”!可见爱书家是那种把书和人生亲密无间地结合起来的人,书在他那里有了生命,像活生生的人一样牵扯着他的情怀,陪伴着他的人生旅程。

  凡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领略过那种澄明的心境。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6ec8aac122bd4f6e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然而,这种“心境澄澈的享受”不易得。对于因为工作关系每天离不开书的职业读书人来说,更是难乎其难。就连叶先生这样的爱书家也觉得自己常常“并非在读书,而是在翻书、查书、用书”,以致在某个新年给自己许下大愿:“今年要少写多读。如果做不到,那么,就应该多读多写。万万不能只写不读。”

  这是因为以读书为精神的安慰和享受,是需要一种寂寞的境遇的。由于寂寞,现实中缺少或远离友人,所以把书当友人,从书中找安慰。也由于寂寞,没有纷繁人事的搅扰,所以能沉醉在书中,获得澄明的享受。但寂寞本身就不易得,这不仅是因为社会的责任往往难于坚辞,而且是因为人性中固有不甘寂寞的一面。试看那些叫苦不迭的忙人,一旦真的门庭冷落,清闲下来,我担保十有八九会耐不住寂寞,缅怀起往日的热闹时光。大凡人只要有法子靠实际的交往和行动来排遣寂寞,他就不肯求诸书本。只有到了人生的逆境,被剥夺了靠交往和行动排遣寂寞的机会,或者到了人生的困境,怀着一种靠交往和行动排遣不了的寂寞,他才会用书来排遣这无可排遣的寂寞。如此看来,逆境和困境倒是有利于读书的。叶先生说:“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他必定是一个在广阔的人生道上尝遍了哀乐,而后才走入这种狭隘的嗜好以求慰藉的人。”我相信这是叶先生的既沉痛又欣慰的自白。一个人终于成了爱书家,多半是无缘做别的更显赫的家的结果,但他却也品尝到了别的更显赫的家所无缘品尝的静谧的快乐。

                       ——节选自周国平《爱书家的乐趣》

1.文中说“我相信这是叶先生的既沉痛又欣慰的自白”,为什么说叶先生的自白是“沉痛”的又是“欣慰”的?(4分)

答:                                                                           

                                                                               

2.将下面的句子分别填到文中恰当的空格处。

①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新的伴侣      ②最知己的朋友       ③从前偶然邂逅的友人     ④不期而遇一位老友

A              B              C              D              

3.解释文中“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一句话的含义。

答: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叶先生为什么可以自称为“爱书家”?(4分)

答:                                                                           

                                                                                

                                                                              

 

 

1.文中说“我相信这是叶先生的既沉痛又欣慰的自白”,为什么说叶先生的自白是“沉痛”的又是“欣慰”的?(4分) 【参考答案】“沉痛”是因为他在逆境和困境中尝遍了哀乐(无缘做别的更显赫的家)(2分);“欣慰”是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了安慰,获得了澄明的享受(品尝到了静谧的快乐)(2分)。 【解题提示】此题是考查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这两个词都是“自白”的定语,结合“这”所指代的内容,不难从叶先生的话中得出答案的信息点,再结合所处的语段,提炼出关键词,组织语言即可。 2.将下面的句子分别填到文中恰当的空格处。 ①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新的伴侣      ②最知己的朋友       ③从前偶然邂逅的友人     ④不期而遇一位老友 【答案】A    ②          B     ①         C     ④         D    ③       【解题提示】此题为选句填空形式,实质上也属于考察句子含义题,考试角度与下题有些重合,只是为了调节试卷难度,纯属一个送分题。目的在以考促学,学习在论述性句子中运用修辞靓化语言。 3.解释文中“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一句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读书时杂念皆消,进入了忘我的境界(1分),同时又获得了澄明的心境(1分)。 【解题提示】此题是考查重点句子含义题,设题方式传统,以求让学生形成回答此类题的一般方法。此题只要回到句子所属语段,明确“忘却自己”与“获得自己”指的是什么即可。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叶先生为什么可以自称为“爱书家”?(5分) 【参考答案】叶先生读书超越了利害和技术的境界,他把书和人生亲密无间地结合了起来,书在他那里有了生命;叶先生读书时,力求去获得“心境澄澈的享受”;叶先生在人生道上尝遍了哀乐,而在这爱书的嗜好中获得了慰藉。(每答一点给2分,答到三点给满分) 【解题提示】此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以及对内容要点的归纳。“叶先生自称为‘爱书家’”出现在首段,下面三段都是在陈述真正爱书家的特点,三四段从内容上看联系较为紧密,还是可以分为两层意思,一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领略过那种澄明的心境。一是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必定是一个在广阔的人生道上尝遍了哀乐,而后才走入这种狭隘的嗜好以求慰藉的人。找到了这样的句子再结合叶先生的相关内容结合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外定向阅读检测(3分)

  由探春等人筹建的海棠诗社,园中绝大部分的小姐媳妇,都是其成员,但一度松散。后经    提议,大家决定,重新整理起社,更名为     ,并议定由     任社主。红楼梦中很大部分的诗作都与这个诗社有关。

 

查看答案

 《论语》背诵检测(3分)

    (1)子曰:“贫而无怨难,          。”

    (2)子曰:“邦有道,          ;邦无道,危行言孙。”

(3)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补写出空缺的内容。

  (1)人生如梦,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3)薄雾浓云愁永昼,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          ,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张逸字大隐,郑州荥阳人。进士及第,知襄州邓城县,有能名。知州谢泌将荐逸,先设几案,置章其上,望阙再拜曰:“老臣为朝廷得一良吏。”乃奏之。他日引对,真宗问所欲何官,逸对曰:“母老在家,愿得近乡一幕职官,归奉甘旨足矣。”授澶州观察推官,数日,以母丧去。服除引对帝又固问之对曰愿得京官。特改大理寺丞。帝雅贤泌,再召问逸者,用泌荐也。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6ec8aac122bd4f6e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后邑人陈希亮、杨异相继登科,逸改其居曰桂枝里。累迁尚书兵部郎中,知开封府。有僧求内降免田税,而逸固执不许。仁宗曰:“有司能守法,朕何忧也。”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逸凡四至蜀,谙其民风。华阳驺长杀人,诬道旁行者,县吏受财,狱既具,乃使杀人者守囚。逸曰:“囚色冤,守者气不直,岂守者杀人乎?”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诛之,蜀人以为神。会岁旱,逸使作堰壅江水,溉民田,自出公租减价以振民。初,民饥多杀耕牛食之,犯者皆配关中。逸奏:“民杀牛以活将死之命,与盗杀者异,若不禁之,又将废穑事。今岁少稔,请一切放还,复其业。”报可。未几,卒于官。

                    (《宋史·张逸传》)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服除引对帝又固问之对曰愿得京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授澶州观察推官,数日,母丧去

   少父任,兄弟并为郎

B.狱既具,使杀人者守囚

   见犯死,重负国

C.而守者果服,立诛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D.未几,卒

   故燕王欲结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谢泌向朝廷推荐张逸,皇帝两次问张逸想做什么官,并按其意愿授官。

B.在青神县任官很重视教育,使得当地出了陈希亮、杨异这样的人才。

C.张逸知开封府,某僧人请求由皇帝下令免田税,张逸报告皇帝处理此事,因此皇帝称赞他能严明执法。

D.张逸知益州,曾上书朝廷放还因饥饿杀耕牛食肉而犯罪发配的人。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再召问逸者,用泌荐也。

译文:                                                                           

  (2)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使人赵王书           遗:送

B.计欲亡走燕           窃:谦词,私下

C.其势必不敢留君         势必:一定

D.有智谋,可使         宜:应该

2.下面关于特殊句式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句)

B.君何以知燕王(宾语前置句)

C.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定语后置句)

D.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

3.简要分析上面两段文字对刻画蔺相如的形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