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3分)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3分)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感情。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不译作“紊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不超过30字)。

 

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感情,而外文不能。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筛选重点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意思。(注,重点词语可参照:“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如何”或“什么怎么样”的模式来寻找。)最后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答题。本题要求概括翻译家的观点,所以考生关注的信息应该在后半部分。首先找到关键句“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感情”,再由所举例子来看,这些译成中文的国名都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情感。而且文中特别提到外国的译名“不含有褒贬意义”。由此稍做总结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两个话语情境都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加以修改,使之准确。(2分)

情境一 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二 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暴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1)                     改为                     (1分)

(2)                     改为                     (1分)

 

查看答案

“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与这一上联对仗最工整的下联是(    )(3分)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

 

查看答案

将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以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心。这就犹如_______________。   

A.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  

B.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  

C.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   

D.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1),俭,吾从众。拜下(2),礼也;今拜乎上,泰(3)也。虽违众,吾从下。”(《子罕》)

【注释】 (1)纯:丝绸,黑色的丝。(2)拜下:大臣面见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3)泰:这里指骄纵、傲慢。

1.下列对选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重视周礼,但又不拘泥于周礼,所以,对待礼帽的质地,他赞同从俭,对面见君主的礼节,也认同可以从俭。

B.孔子赞同用比较俭省的黑丝帽代替用麻织的帽子这一做法,说明他并不是坚持周礼是不能变的,而是认为其是可以“损益”的。

C.孔子在礼节仪式上从俭不从奢,跟他强调礼的本质,不苛求礼的形式的思想是一致的。

D.孔子主张根据实情,对周礼进行“损益”,体现了孔子处理问题时的灵活性和原则性。

2.结合上面选段,分析下面选段,孔子是如何看待“礼”的。(3分)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

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影响,要谨慎选择。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

B 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C 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D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2.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学而》)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