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公 民 证 【前苏联】A·马里纳特 一次,某夫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公 民 证

【前苏联】A·马里纳特

一次,某夫妇俩出发去海滨度假。他们想在那里痛痛快快地游泳,好好地晒晒太阳。像这样清闲自在地出去旅游,对他们来说还是第一次,而且是到那没有风、水温暖得像餐桌上的茶一样的海边。 

所在工厂给他们开了到“迎宾”休养所去的许可证。为了到休养所去,他们得乘电气火车、公共汽车,最后甚至换乘老旧的蒸汽轮船。可是,刚一到那儿就出了新鲜事:休养所当局拒绝接收他们,不给他们提供膳宿,理由是夫妻俩都没有携带公民证。是啊,公民证是这样一种凭证,没有它,你别想得到一张床位、一把椅子。坐在走廊里等着吧,期待吧。可等什么,期待什么呢?……要知道,规定就是规定。要是没有带游泳衣,这好办,可以到海滨浴场远一点的地方,各自穿着普通裤衩到海里也没什么事儿。可是没有公民证,无论你到哪儿都不行,甚至私营旅馆也不肯留你过夜。

“梅兰尼娅,我们怎么办呢?”丈夫问妻子。

“亲爱的亚基姆,我怎么知道呢?”妻子耸了耸肩。

在这个“迎宾”休养所既没有你的床位,也没有你的餐桌,只有一个小卖部。

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   

“梅兰尼娅,我们怎么办呢?”

“亚基姆,我怎么知道呢?”

最后梅兰尼娅忽然想起该给母亲发份电报,让她把公民证立刻寄来。

又等了两天,最后总算盼来了珍贵的挂号信。信一到,邮局就通知了他们。他们高高兴兴地去领取挂号信。到了领取的窗口,他们拿出通知单,自我介绍了一番。

“看看公民证!”窗口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说。

“什么公民证?”亚基姆惊奇地问。

“当然是您的公民证!”

“它就在您手里,在这个信封里啊……姑娘,我们就是等它啊!”

“我不知道信封里面是什么。但是,要取信,您就得交验公民证。”

第二天、第三天去——还是白费口舌。这对没有公民证的夫妇,谁的信任也得不到。

他们在“迎宾”休养所的领地上又闲荡了两天,在小卖部以夹肉面包和果汁为食,晒了几次太阳,游了几次泳,然后摇摇头,动身回家了。又是轮船——电气火车——公共汽车,好了,总算到了基希涅夫,由此到家不过咫尺之遥——坐上出租汽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邮局去取公民证。按时间算,他们的公民证应该早退回来了。

“我的挂号信从疗养所退回来了吗?”亚基姆问。

“退回来了!”女营业员回答说。

“谢天谢地!请给我吧……您不知道,为这封信我们吃了多少苦头啊!但愿您不要再让我们吃苦头了……”

“看看公民证!”姑娘说。

“怎么?又是公民证!我们的公民证就在您拿着的信封里啊!”

“信封里有什么我不感兴趣,可您必须交验公民证才能拿信。”

他们又到邮局去了两趟——还是白搭。

第三次去时邮局告诉他们:信又退回到“迎宾”休养所交亚基姆收去了,因为按规定信件留存不得超过一个月。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开头写海滨的惬意,与下文写因没带公民证所带来的一系列麻烦事形成对照,强化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B.因为忘记携带公民证出门,亚基姆和梅兰尼娅夫妻遇到了一连串的麻烦,度假变成了受气。而公民证在邮局的来回往返,总是取不出来。小说批判了一些人做事不认真、丢三落四的毛病。

C.“公民证”是故事中的导火索,是不可或缺的中心部件,情节的推进,场面的展开,情绪的变化,无不依靠它来完成。它也是主题思想的载体,人们可以通过它而窥见作品的主题。

D.小说的情节不仅突出了一个“变”字,而且变中有同,发展中有反复。作者对两次领取公民证场面的描写,采用了“重复”手法,深化了主题,揭示了问题的普遍性。

E.故事的结尾让人觉得太过荒诞,不可信,是这篇小说的败笔。

2.请说说这篇小说情节构思的妙处,并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3.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1.B E(答对一个给3分) 2.简单而不单调,故事集中而不呆板,一波三折,跌宕起伏。(1分)①亚基姆夫妇怀着“痛痛快快”、“清闲自在”的心情出发去度假。②当他们历经辛苦而到达海滨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故事情节突转了,由于他们忘了携带公民证,在海滨连“一张床位,一把椅子”也得不到。痛快顿时化作愁闷烦恼,情绪一落千丈。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妻子梅兰尼娅想起发电报让母亲把公民证寄来,而且很快就寄来了,至此,故事情节峰回路转,人物情绪随之回升。④当夫妇二人兴冲冲地跑到邮局领取挂号信时,作者又一次出人意外地让情节再次掀起波折。邮局要看公民证,他们的希望破灭了,不得不返回了家。⑤可回到家,公民证依然无法取出来,最后竟然又被寄回休养所去了,心情郁闷。(3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3.这个怪诞的故事,深刻地讽刺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通病——刻板僵化的工作作风。(4分) 小说也可以启示我们:制定规则原是为了让社会变得有秩序,但是教条地执行规则,加上规则自身的缺陷性,无疑会让人变成规则的奴隶。(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B 对小说主旨理解错误;E 荒诞中反而显出严肃的主题。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的分析。前一问,小说情节构思的妙处,要答出小说情节的波澜起伏。后一问概述情节内容,重点要能写出人物情绪的变化:痛快、清闲——无奈、发愁——高兴——无奈、郁闷——郁闷。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以及自己对这一现象的看法。理解小说主题要在把握情节的基础上理解,小说围绕公民证,没有公民证,无法住宿、就餐,没有公民证,自己从邮局取不出自己的公民证,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深刻地讽刺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通病——刻板僵化的工作作风。回答第二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莫让“下班沉默症”伤害亲情

上班时侃侃而谈妙语连珠,下班后却疲惫不堪,连一句话都不愿多说;酒桌上笑容满面,家庭聚会就面无表情;挣工钱时铆足了劲,家务活却爱理不理……这些症状,被称为“下班沉默症”。一项调查显示,83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

“下班沉默症”说到底是工作对生活的挤压变形,是一种交往行为上的自我封闭,是社会互动缺失的产物。一个颇为流行的解释是:激烈的职场竞争,紧张的节奏,高强度的工作,过多地消耗了人们的精力;职场里的工具关系和利益博弈,戴着“面具”的戏剧呈现,让人们不堪重负。回到家中,只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休闲娱乐,却忽视了与家人的语言交流和亲情互动。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创办人乐嘉认为,面对压力和疲惫,不同性格人群的反应不同,“‘下班沉默症’的产生既和生活压力有关,也和性格有很大关联。”

生活就像一个舞台,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场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旦场域发生改变,角色转换也就在所难免。不论是自娱自乐地玩手机,还是乐此不疲地上网,抑或是想方设法逃避做家务活,“下班沉默症”通常会忽略家庭角色的期望,没有很好地顾及家人的感受,造成家庭成员尤其是夫妻关系紧张。

如果是一个性格内向或偏内向的人,患上了“下班沉默症”又长时间得不到矫治,就会给自身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更为关键的是。“下班沉默症”会让人逐渐变得麻木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的家庭生活,往往缺乏活力与乐趣。

诗人泰戈尔曾说:“沉默是一种美德,但在爱的人面前,沉默就是懦弱。”消减“下班沉默症”,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改善职场生存生态,减少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对人的异化;另一方面,职场人士也要更新价值排序,更加重视家庭生活,更加注重亲情互动,让欢声笑语取代沉默寡言。

1.下列选项和原文理解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下班沉默症”是工作对生活的挤压变形,是一种交往行为上的自我封闭,通常会忽略对家人感受的顾及。

B.在生活的大舞台上,人们场域的变化会带来角色的转换,因此,家庭成员尤其是夫妻关系紧张。

C.如果是一个性格内向或偏内向的人,患上了“下班沉默症”就会给自身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导致抑郁症。   

D.“下班沉默症”者的家庭生活往往缺乏活力与乐趣,所以职场人士应更新价值排序,把家庭生活放在首位,注重亲情互动,让欢声笑语取代沉默寡言。

2.试分条概括文中“下班沉默症”产生的原因。(3分)

3.最后一段中引用诗人泰戈尔的名言有何作用?(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篇第十六》)

②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孟子·尽心下》)

③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孟子·离娄下》)

对于“大人”“圣人”,孔子和孟子有什么不同的观点?试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探春在什么情况下说了这段话呢?说这话之前和之后,她做了什么?请简述相关情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周瑜大张筵席,奏军中得胜之乐,轮换行酒。告众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公等勿疑。”

周瑜所言“同窗契友”是指谁?围绕此人的到来,周瑜做了哪些安排?请简述相关情节。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除夕前一天,高家堂屋灯火辉煌,满满地坐了两大桌,梅在高家吃完团年饭后,回家便病倒了。觉新为不能去看望她而感到极端痛苦。 (《家》)

B.吴老太爷新丧,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开的丝织厂遇到了多方面的挑战。素有公债界魔王之称的赵伯韬找到他和他姐夫杜竹斋,要联合做一笔多头生意。亟待资金的吴荪甫虽然知道赵为人阴毒,但是也冒险参与,第一次合作吴荪甫赚钱了。  (《子夜》)

C.当克洛德看到弗比斯同爱斯梅拉达亲热地幽会时,不禁妒火中烧,趁机刺伤了弗比斯,然后逃走。当时被吓昏的爱斯梅拉达醒来后成了替罪羊。宗教法庭审判,认为是她运用巫术伙同她的小山羊刺杀了弗比斯。  (《巴黎圣母院》)

D.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玛丝洛娃赶到聂赫留朵夫途经的车站去见他。在头等客车的窗子里,她看到他正坐在靠椅的扶手上,不知在笑什么。她一认出他来,就举起冻僵的手敲窗子。一个军官打算把窗子放下来,聂赫留朵夫在帮助军官的时候,发现了她,立即推开那军官,动手放下了窗子。  (《复活》)

E.葛朗台临死前,神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把一个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嘴边让他亲吻基督,他做了一个可怕的动作,想抓住十字架。这一使劲要了他的命。最后他喊欧也娩前来,对她说:“好好照看一切。到了那边向我交账!”他死了。  (《欧也妮·葛朗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