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3分) 好的家庭要有丝网般的滤过功能。快乐的幸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3分)

好的家庭要有丝网般的滤过功能。快乐的幸福的消息,如___________,肥水快流,多拉快跑。让佳音火速进入所有成员的耳鼓。忧郁的不幸的消息,只要不关急务,便遮掩它,蹒它,让时间冲刷它的苦涩,让风霜漂白它怵目惊心的严酷。

1.材料空缺处该补写一个成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高屋建瓴B.另辟蹊径C.轻歌曼舞D.影影绰绰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修改。(1分)

 

1.A(2分) 2.珊——跚(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A.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 。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B.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C.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D.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根据语境可选出答案。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根据词义可以巧记字形,“蹒跚”两个字的偏旁都是“足”。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优雅的科学独行者

卡迈什瓦尔·C·瓦利

难以想象,如此优雅的美感,竟能在一个物理学家身上得到完美的演绎。

    他总是无瑕疵地穿着做工考究的西装,其颜色在秋冬季变化于深黑和深灰之间,而在春夏季则变化于浅灰和棕黄色之间。他爱好文学和音乐。他是世界上唯一在方程式中使用哥特体字符的科学家。据说在所有用英语写作的科学论文书籍中,他的语言是最优美的。

他叫钱德拉塞卡,原本是个有点羞涩的印度青年。19岁那年,他因成绩优异获得政府奖学金,只身乘船前往英国剑桥求学。在长达十几天的漫长航行中,他奇迹般地初步计算出一个结果:在当时,恒星的白矮星阶段被认为是一切恒星演化过程的最终阶段,但是钱德拉塞卡的计算表明,当恒星质量超过某一上限时,它的最终归宿将不会是白矮星。

经过在剑桥的学习,钱德拉塞卡逐步完善了自己的发现。在1935年皇家天文学会的会议上,这个24岁的青年终于得到宣读自己论文的机会。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年纪轻轻便将功成名就。然而,事情的发生并不如他所愿。

    当钱德拉塞卡在会上宣读完自己的论文,当时天体物理学界的权威爱丁顿走上讲台。他当众把钱德拉塞卡的讲稿撕成两半,宣称其理论全盘皆错,原因是他得出了一个“非常古怪的结论”。听众顿时爆发出笑声。会议主席甚至没有给这位年轻人答辩的机会。

会议结束后,几乎所有人都走到钱德拉塞卡跟前,说:“这太糟糕了,太糟糕了……”

    “世界就是这样终结的,不是伴着一声巨响,而是伴着一声呜咽。”多年后,钱德拉塞卡仍然记得自己当时的自言自语。

与爱丁顿的争论持续了几年,没有一个权威科学家愿意站出来支持钱德拉塞卡。最后,他终于明白应该完全放弃这个研究课题。在1937年到了芝加哥大学以后不久,他把自己的理论写进了一本书里,然后不再去理会它。差不多30年后,这个后来被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的发现得到了天体物理学界的公认。然后又过了20年,钱德拉塞卡获得了诺贝尔奖。1983年,当他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奖章时,已是两鬓斑白的垂垂老者。

此时,回顾年轻时的挫折,钱德拉塞卡却已有了不同的看法。“假定当时爱丁顿同意自然界有黑洞……这种结局对天文学是有益处的。”他说,“但我不认为这对我个人有益。爱丁顿的赞美乏词将使我那时在科学界的地位有根本的改变……但我的确不知道,在那种诱惑的魔力面前我会怎么样。”

    钱德拉塞卡的结论是,这些成功的人“对大自然逐渐产生了一种傲慢的态度”。这些人以为自己有一种看待科学的特殊方法,并且这种方法一定是正确的。但实际上,“作为大自然基础的各种真理,比最聪明的科学家更加强大和有力”。

    因此他的一生都是谨慎、谦逊和勤奋的。每当投入工作时,他就会坐在一张非常整齐、清洁的书桌前,寻觅数学的秩序。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一周工作7天,花费10年左右,得到了“某种见解”以后才罢休—一也就是说,直到宇宙的某一个方面已经完全约化为一组方程时才罢休。然后,他总是把研究的结果写成一本书,就不再关注这个领域,而去寻找天体物理学中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课题,重新埋头研究下去。直到60多岁,钱德拉塞卡仍能定期把精力转向以前从未涉足的新领域。

他的教学同样以严谨和一丝不苟著称。据说,他的板书和讲稿是那样整洁和优美,以至可以直接拿去印刷。一个有名的故事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钱德拉塞卡每星期从叶凯士天文台驱车数百英里到芝加哥大学为只有两名学生的班级上课(另一种说法是包括费米在内的其他几个人偶尔也来插班听课),而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授予了这个班级仅有的两名学生——杨振宁和李政道。

钱德拉塞卡的一生注定是孤独和寂寞的。远离自己的祖国,研究不被认可,还因肤色遭受歧视。但他不以为意,并以始终如一的优雅默默回应一切。1999年,一只以“钱德拉塞卡”命名的天文望远镜升空。尽管它经常因做出新的发现而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新闻报道中,钱德拉塞卡却并未因此更多地被人提及和了解。

因孤独而优雅。或许,只有一个物理学家,才能拥有如此优雅的美感。

(参照《孤独的科学之路:钱德拉塞卡传》,卡迈什瓦尔·C·瓦利  著,何妙福、傅承启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这篇文章写了钱德拉塞卡的看似平凡却是非凡的一生:学术上有了成就却不被肯定,被肯定的时候已经垂垂老矣。文章平实晓畅却字字注入力量,让读者感受到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优雅”。

B.“他就会坐在一张非常整齐、清洁的书桌前,寻觅数学的秩序”,说明钱德拉塞卡不仅是物理学家,也精通数学。

C.“但我不认为这对我个人有益”中的“这”指的是当时爱丁顿同意自然界有黑洞。

D.回顾年轻时的挫折,钱德拉塞卡想到,假如当年自己的发现得到承认,在诱惑的魔力面前,自己势必会止步不前。  

E.钱德拉塞卡在研究成果不被认可的情况下仍能继续一项项的研究,是缘于他有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他深刻懂得“作为大自然基础的各种真理,比最聪明的科学家更加强大和有力”。

2.“世界就是这样终结的,不是伴着一声巨响,而是伴着一声呜咽。”这句话中的“巨响”和 “呜咽”,有什么含义?请根据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3.钱德拉塞卡的“优雅”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进行归纳。(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公 民 证

【前苏联】A·马里纳特

一次,某夫妇俩出发去海滨度假。他们想在那里痛痛快快地游泳,好好地晒晒太阳。像这样清闲自在地出去旅游,对他们来说还是第一次,而且是到那没有风、水温暖得像餐桌上的茶一样的海边。 

所在工厂给他们开了到“迎宾”休养所去的许可证。为了到休养所去,他们得乘电气火车、公共汽车,最后甚至换乘老旧的蒸汽轮船。可是,刚一到那儿就出了新鲜事:休养所当局拒绝接收他们,不给他们提供膳宿,理由是夫妻俩都没有携带公民证。是啊,公民证是这样一种凭证,没有它,你别想得到一张床位、一把椅子。坐在走廊里等着吧,期待吧。可等什么,期待什么呢?……要知道,规定就是规定。要是没有带游泳衣,这好办,可以到海滨浴场远一点的地方,各自穿着普通裤衩到海里也没什么事儿。可是没有公民证,无论你到哪儿都不行,甚至私营旅馆也不肯留你过夜。

“梅兰尼娅,我们怎么办呢?”丈夫问妻子。

“亲爱的亚基姆,我怎么知道呢?”妻子耸了耸肩。

在这个“迎宾”休养所既没有你的床位,也没有你的餐桌,只有一个小卖部。

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   

“梅兰尼娅,我们怎么办呢?”

“亚基姆,我怎么知道呢?”

最后梅兰尼娅忽然想起该给母亲发份电报,让她把公民证立刻寄来。

又等了两天,最后总算盼来了珍贵的挂号信。信一到,邮局就通知了他们。他们高高兴兴地去领取挂号信。到了领取的窗口,他们拿出通知单,自我介绍了一番。

“看看公民证!”窗口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说。

“什么公民证?”亚基姆惊奇地问。

“当然是您的公民证!”

“它就在您手里,在这个信封里啊……姑娘,我们就是等它啊!”

“我不知道信封里面是什么。但是,要取信,您就得交验公民证。”

第二天、第三天去——还是白费口舌。这对没有公民证的夫妇,谁的信任也得不到。

他们在“迎宾”休养所的领地上又闲荡了两天,在小卖部以夹肉面包和果汁为食,晒了几次太阳,游了几次泳,然后摇摇头,动身回家了。又是轮船——电气火车——公共汽车,好了,总算到了基希涅夫,由此到家不过咫尺之遥——坐上出租汽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邮局去取公民证。按时间算,他们的公民证应该早退回来了。

“我的挂号信从疗养所退回来了吗?”亚基姆问。

“退回来了!”女营业员回答说。

“谢天谢地!请给我吧……您不知道,为这封信我们吃了多少苦头啊!但愿您不要再让我们吃苦头了……”

“看看公民证!”姑娘说。

“怎么?又是公民证!我们的公民证就在您拿着的信封里啊!”

“信封里有什么我不感兴趣,可您必须交验公民证才能拿信。”

他们又到邮局去了两趟——还是白搭。

第三次去时邮局告诉他们:信又退回到“迎宾”休养所交亚基姆收去了,因为按规定信件留存不得超过一个月。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开头写海滨的惬意,与下文写因没带公民证所带来的一系列麻烦事形成对照,强化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B.因为忘记携带公民证出门,亚基姆和梅兰尼娅夫妻遇到了一连串的麻烦,度假变成了受气。而公民证在邮局的来回往返,总是取不出来。小说批判了一些人做事不认真、丢三落四的毛病。

C.“公民证”是故事中的导火索,是不可或缺的中心部件,情节的推进,场面的展开,情绪的变化,无不依靠它来完成。它也是主题思想的载体,人们可以通过它而窥见作品的主题。

D.小说的情节不仅突出了一个“变”字,而且变中有同,发展中有反复。作者对两次领取公民证场面的描写,采用了“重复”手法,深化了主题,揭示了问题的普遍性。

E.故事的结尾让人觉得太过荒诞,不可信,是这篇小说的败笔。

2.请说说这篇小说情节构思的妙处,并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3.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莫让“下班沉默症”伤害亲情

上班时侃侃而谈妙语连珠,下班后却疲惫不堪,连一句话都不愿多说;酒桌上笑容满面,家庭聚会就面无表情;挣工钱时铆足了劲,家务活却爱理不理……这些症状,被称为“下班沉默症”。一项调查显示,83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

“下班沉默症”说到底是工作对生活的挤压变形,是一种交往行为上的自我封闭,是社会互动缺失的产物。一个颇为流行的解释是:激烈的职场竞争,紧张的节奏,高强度的工作,过多地消耗了人们的精力;职场里的工具关系和利益博弈,戴着“面具”的戏剧呈现,让人们不堪重负。回到家中,只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休闲娱乐,却忽视了与家人的语言交流和亲情互动。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创办人乐嘉认为,面对压力和疲惫,不同性格人群的反应不同,“‘下班沉默症’的产生既和生活压力有关,也和性格有很大关联。”

生活就像一个舞台,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场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旦场域发生改变,角色转换也就在所难免。不论是自娱自乐地玩手机,还是乐此不疲地上网,抑或是想方设法逃避做家务活,“下班沉默症”通常会忽略家庭角色的期望,没有很好地顾及家人的感受,造成家庭成员尤其是夫妻关系紧张。

如果是一个性格内向或偏内向的人,患上了“下班沉默症”又长时间得不到矫治,就会给自身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更为关键的是。“下班沉默症”会让人逐渐变得麻木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的家庭生活,往往缺乏活力与乐趣。

诗人泰戈尔曾说:“沉默是一种美德,但在爱的人面前,沉默就是懦弱。”消减“下班沉默症”,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改善职场生存生态,减少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对人的异化;另一方面,职场人士也要更新价值排序,更加重视家庭生活,更加注重亲情互动,让欢声笑语取代沉默寡言。

1.下列选项和原文理解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下班沉默症”是工作对生活的挤压变形,是一种交往行为上的自我封闭,通常会忽略对家人感受的顾及。

B.在生活的大舞台上,人们场域的变化会带来角色的转换,因此,家庭成员尤其是夫妻关系紧张。

C.如果是一个性格内向或偏内向的人,患上了“下班沉默症”就会给自身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导致抑郁症。   

D.“下班沉默症”者的家庭生活往往缺乏活力与乐趣,所以职场人士应更新价值排序,把家庭生活放在首位,注重亲情互动,让欢声笑语取代沉默寡言。

2.试分条概括文中“下班沉默症”产生的原因。(3分)

3.最后一段中引用诗人泰戈尔的名言有何作用?(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篇第十六》)

②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孟子·尽心下》)

③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孟子·离娄下》)

对于“大人”“圣人”,孔子和孟子有什么不同的观点?试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探春在什么情况下说了这段话呢?说这话之前和之后,她做了什么?请简述相关情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