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截然不同的美 郑也夫 人类用“美”来形容的对象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截然不同的美

郑也夫

人类用“美”来形容的对象过于宽泛,稍加深入思考就会发觉,宽得有些离谱。人类,不仅中国人如此,其他诸多民族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如此。人、物、景观,统统可以用“美”来形容,其实它们完全不是同一品性的东西。一个美女可以唤起男人的渴慕。一朵鲜花、一块宝石、日出东海、月挂中天,也可以唤起人们的某种情愫,但那是同异性的作用完全不同的情绪。就是说,它们各自的性质不同,它们是作用于人的不同的感官系统的。

为什么一个“美”字会和十个百个对象挂钩,用以表达不同感官上的良好评价?我的猜测是,这些感觉是最原始的、最基础的、最重要的、最难忘的。语言一产生,人类就急不可待地要用尚不充分的词汇来表达这些感受。于是,“美”以一当十。这种语言习惯一旦定型,就难以更改了。在日益完善的语言中,固然逐渐增添了作为“专用钥匙”的词汇,但“美”成了几把“万能钥匙”中的一把。

我确实以为“美”所指的人与物完全不是一回事。它们能够走到一起,只是因为祖先用一个词汇概括它们。它们纠缠在一起太久了,乃至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所以,即使不是一回事,也仍然有比较美人与美物的必要性。

我以为,无论是看待人还是物,在审美上都有一个通则:稀缺是美的要素之一。既然是“之一”,就是说,稀缺不是美的充分条件,却是它的必要条件。再好的东西,泛滥了,就不美了。稀缺了,才有冲击力。工业的本质是什么?是物品的复制。只要有需求,任何物品都可以大量复制。美的物品被大量复制,遂使这种物品难于保持其审美上的地位。而美人不能复制,固可以保持其稀缺,稳定人们对人之体貌的审美。

物的崇拜从来是与富贵、炫耀和时尚密切关联的。大家都拥有此物,它就不再是富贵的象征,不可以用来炫耀了。时尚的性质在于,一方面,它被人们追求;另一方面,不可以席卷过多的人。它极像不断吹出的肥皂泡:一个商品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如同一个肥皂泡被吹起,当拥有该物品的人太多之时,它就不成其为时尚,如同一个肥皂泡太大而破灭;人们只好再吹一个,正像时尚破灭后,大家寻找新的时尚。人们追求时尚的本质是显示个性、吸引眼球的心理需求。在美与稀缺二者中,稀缺更重要,泛滥最要不得。时尚能兼备美与稀缺当然好,但时尚是不断更新的东西,哪里能永远找到这样的组合。人们寻找追求时尚的动机又是顽强的,所以常常会有丑的时尚的问世。

人的体貌上不存在物品崇拜中的问题。在这一范畴中美与稀缺牢固地结合,美不会被复制品冲击。人类对体貌之美的共识跨越了年龄、阶层和种族,存在于人类的基因之中,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人类牢固地保持为一个物种,意味着人类在极大比重上共享基因。如果各民族在体貌上拥有各自的审美,并且分歧越来越大,这将意味着各民族通婚的可能越来越小,人类最终将分裂成多个亚种。而人类在过去没有分裂出亚种,在全球化的今天就更无这种可能。这就意味着,作为两性交往媒介的审美,必定是跨越种族和文化的通货。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人类用‘美’来形容的对象过于宽泛”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人、物、景观,统统可以用美来形容,不仅中国人如此,其他诸多民族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如此。

B一个美女、一朵鲜花、一块宝石、日出东海、月挂中天……虽然它们完全不是同一品性的东西,但都可以用“美”来表达,对其评价。

C因为人类早期语言不够丰富,所以用“美”这个词表达多样感受,用“美”来指陈人与物,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D语言一产生,人类就急不可待地要用尚不充分的词汇表达不同感官的良好评价,于是,“美”以一当十。

2.下列关于“稀缺是美的要素之一”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只要有需求,任何物品都可以大量复制,美的物品一旦大量复制,即使再好,泛滥了,就不美了。

B在美与稀缺二者中,稀缺更重要,美的要素是稀缺,这是人们在审美上的一个通则。

C美人不能复制,同美的物品相比,因可以保持其稀缺,从而稳定人们对美人之体貌的审美。

D稀缺不是美的充分条件,却是它的必要条件,将美的物品大量复制,这时物品就难于保持其审美上的地位。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人的美感是复杂的,但各民族之间在美感上有着共通性,如果各民族在体貌上拥有各自的审美,各民族通婚的可能性就小。

B“专用钥匙”指和某个特定对象挂钩的词汇,“万能钥匙”指和多个对象挂钩的词汇,“美”是可以与多个对象挂钩的。

C人类在过去没有分裂出亚种,在今天就更不可能。这就意味着,作为两性交往媒介的审美,必定是跨越种族和文化的通货。

D如果时尚能兼备美与稀缺就好了,“美人”与“美物”的稀缺是相同的,这就显现 人们追求时尚的本质。

 

1.C 2.B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C项答非所问,此项表述的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影响。解答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B项作者认为“稀缺是美的要素之一”,此项中“美的要素是稀缺”,不合乎作者观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有三个注意。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D项不符合。作者认为“美人”与“美物”的稀缺性是不同的,一个不可复制,一个可复制;“本质”在文中只是指“显示个性、吸引眼球”。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游客慕名前来拜访当地的一位智者。这位游客发现智者的房子只有一个房间,房间里除了琳琅满目的书籍以外,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再无其他陈设。

    “您的家具呢?”游客好奇地问。

    “那您的呢?”智者反问。   

    “我的?我是来旅游的,只是一个过客而已。”

“我也是。”智者回答。  

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迪与感悟,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联系社会实际,写一篇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有媒体21日报道称,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要求庭长须学会做饭,并纳入考核机制。该媒体还引述张立勇的话称,“中午饭吃不好,下午工作就不可能干好;中午饭吃不好,大家就不会坚守岗位;如果恰好当事人请客,可能就出去吃人家的了,这事关法院形象,还有腐败之嫌,都是隐患”。“不会做饭的不是好庭长?”有人质疑其作秀炒作,引发不少网友吐槽。

“这个事情表面上看很滑稽,但只是倡导不是考核。”资深律师、河南华浩律师事务所李华阳认为,在目前社会风气下,张立勇的这种倡导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因为庭长不仅应当业务上精通,而且也应当成为服务普通法官生活上的楷模。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对于河南高院院长张立勇这一做法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

①淘宝在台湾年轻人中风行,在内地“双11”、“双12”的促销中,不少台湾年轻人也和许多内地网民一样“血拼”了一把。②除淘宝、天猫外,卓越亚马逊、当当网和京东商城等网站也颇受台湾年轻人青睐,他们购买的商品(hán) _________盖衣食住行等方面,亲友推荐和网络搜索是他们接触内地购物网站的主要通道。③“淘宝热”拉近了两岸年轻群体,逛淘宝买东西将会成为更多台湾年轻人的消费方式。

1.根据文中括号内的拼音正确书写汉字_________ (1分)

2.有语病的句子序号为_________ (1分)修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3分)

好的家庭要有丝网般的滤过功能。快乐的幸福的消息,如___________,肥水快流,多拉快跑。让佳音火速进入所有成员的耳鼓。忧郁的不幸的消息,只要不关急务,便遮掩它,蹒它,让时间冲刷它的苦涩,让风霜漂白它怵目惊心的严酷。

1.材料空缺处该补写一个成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高屋建瓴B.另辟蹊径C.轻歌曼舞D.影影绰绰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修改。(1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优雅的科学独行者

卡迈什瓦尔·C·瓦利

难以想象,如此优雅的美感,竟能在一个物理学家身上得到完美的演绎。

    他总是无瑕疵地穿着做工考究的西装,其颜色在秋冬季变化于深黑和深灰之间,而在春夏季则变化于浅灰和棕黄色之间。他爱好文学和音乐。他是世界上唯一在方程式中使用哥特体字符的科学家。据说在所有用英语写作的科学论文书籍中,他的语言是最优美的。

他叫钱德拉塞卡,原本是个有点羞涩的印度青年。19岁那年,他因成绩优异获得政府奖学金,只身乘船前往英国剑桥求学。在长达十几天的漫长航行中,他奇迹般地初步计算出一个结果:在当时,恒星的白矮星阶段被认为是一切恒星演化过程的最终阶段,但是钱德拉塞卡的计算表明,当恒星质量超过某一上限时,它的最终归宿将不会是白矮星。

经过在剑桥的学习,钱德拉塞卡逐步完善了自己的发现。在1935年皇家天文学会的会议上,这个24岁的青年终于得到宣读自己论文的机会。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年纪轻轻便将功成名就。然而,事情的发生并不如他所愿。

    当钱德拉塞卡在会上宣读完自己的论文,当时天体物理学界的权威爱丁顿走上讲台。他当众把钱德拉塞卡的讲稿撕成两半,宣称其理论全盘皆错,原因是他得出了一个“非常古怪的结论”。听众顿时爆发出笑声。会议主席甚至没有给这位年轻人答辩的机会。

会议结束后,几乎所有人都走到钱德拉塞卡跟前,说:“这太糟糕了,太糟糕了……”

    “世界就是这样终结的,不是伴着一声巨响,而是伴着一声呜咽。”多年后,钱德拉塞卡仍然记得自己当时的自言自语。

与爱丁顿的争论持续了几年,没有一个权威科学家愿意站出来支持钱德拉塞卡。最后,他终于明白应该完全放弃这个研究课题。在1937年到了芝加哥大学以后不久,他把自己的理论写进了一本书里,然后不再去理会它。差不多30年后,这个后来被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的发现得到了天体物理学界的公认。然后又过了20年,钱德拉塞卡获得了诺贝尔奖。1983年,当他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奖章时,已是两鬓斑白的垂垂老者。

此时,回顾年轻时的挫折,钱德拉塞卡却已有了不同的看法。“假定当时爱丁顿同意自然界有黑洞……这种结局对天文学是有益处的。”他说,“但我不认为这对我个人有益。爱丁顿的赞美乏词将使我那时在科学界的地位有根本的改变……但我的确不知道,在那种诱惑的魔力面前我会怎么样。”

    钱德拉塞卡的结论是,这些成功的人“对大自然逐渐产生了一种傲慢的态度”。这些人以为自己有一种看待科学的特殊方法,并且这种方法一定是正确的。但实际上,“作为大自然基础的各种真理,比最聪明的科学家更加强大和有力”。

    因此他的一生都是谨慎、谦逊和勤奋的。每当投入工作时,他就会坐在一张非常整齐、清洁的书桌前,寻觅数学的秩序。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一周工作7天,花费10年左右,得到了“某种见解”以后才罢休—一也就是说,直到宇宙的某一个方面已经完全约化为一组方程时才罢休。然后,他总是把研究的结果写成一本书,就不再关注这个领域,而去寻找天体物理学中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课题,重新埋头研究下去。直到60多岁,钱德拉塞卡仍能定期把精力转向以前从未涉足的新领域。

他的教学同样以严谨和一丝不苟著称。据说,他的板书和讲稿是那样整洁和优美,以至可以直接拿去印刷。一个有名的故事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钱德拉塞卡每星期从叶凯士天文台驱车数百英里到芝加哥大学为只有两名学生的班级上课(另一种说法是包括费米在内的其他几个人偶尔也来插班听课),而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授予了这个班级仅有的两名学生——杨振宁和李政道。

钱德拉塞卡的一生注定是孤独和寂寞的。远离自己的祖国,研究不被认可,还因肤色遭受歧视。但他不以为意,并以始终如一的优雅默默回应一切。1999年,一只以“钱德拉塞卡”命名的天文望远镜升空。尽管它经常因做出新的发现而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新闻报道中,钱德拉塞卡却并未因此更多地被人提及和了解。

因孤独而优雅。或许,只有一个物理学家,才能拥有如此优雅的美感。

(参照《孤独的科学之路:钱德拉塞卡传》,卡迈什瓦尔·C·瓦利  著,何妙福、傅承启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这篇文章写了钱德拉塞卡的看似平凡却是非凡的一生:学术上有了成就却不被肯定,被肯定的时候已经垂垂老矣。文章平实晓畅却字字注入力量,让读者感受到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优雅”。

B.“他就会坐在一张非常整齐、清洁的书桌前,寻觅数学的秩序”,说明钱德拉塞卡不仅是物理学家,也精通数学。

C.“但我不认为这对我个人有益”中的“这”指的是当时爱丁顿同意自然界有黑洞。

D.回顾年轻时的挫折,钱德拉塞卡想到,假如当年自己的发现得到承认,在诱惑的魔力面前,自己势必会止步不前。  

E.钱德拉塞卡在研究成果不被认可的情况下仍能继续一项项的研究,是缘于他有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他深刻懂得“作为大自然基础的各种真理,比最聪明的科学家更加强大和有力”。

2.“世界就是这样终结的,不是伴着一声巨响,而是伴着一声呜咽。”这句话中的“巨响”和 “呜咽”,有什么含义?请根据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3.钱德拉塞卡的“优雅”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进行归纳。(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