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轻,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1.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信孰视之 通“熟”,仔细地
B.若虽长大,好带刀剑 若:你
C.数以策干项羽 干:激怒
D.王素慢无礼 慢:傲慢
2.下列各项全都表现韩信才能卓出,不同于常人的一项是( )
①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②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③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④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⑤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⑥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A.①④⑥ B.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B.面对淮阴屠中少年的侮辱,韩信没有挺身反抗,表现了他忍辱能屈的大丈夫品行。
C.滕公很欣赏韩信,把他推荐给汉王刘邦,汉王看出他有超众之才,任命他为治粟都尉
D.由于未得重用,韩信选择离开刘邦。萧何追之,并向刘邦力荐韩信。最终,刘邦听从了萧何,任命韩信为大将军。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下列句子中“亡”字与“今也则亡”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回(颜回,孔子学生)年二十九,发尽白,早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A.广故数言欲亡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D.吞二周二亡诸侯
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文段中划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
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A.蚓无爪牙之利
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申之以孝悌之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或百步而后止 或:有的,有的人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于此,在这里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为:成为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站在村中心小学那几间破烂不堪的教室前(有两间墙都倒塌了一半),感觉这里像是刚被敌机轰炸过。
B.国家有关法律文件对非法制造﹑贩卖﹑运输﹑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大麻等植物,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都作了相应的处罚规定。
C.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
D.汉子符号的视觉审美效果是通过汉子构造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字体形态得以显现出来的。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读唐诗,须有“诗心”——即诗意感受。顾随说:“诗心亦有二条件:一要恬静,二要宽裕。”
B.黑洞究竟是一个物理学家的狂想,还是一个真正可能发生的宇宙学现象?如何在一个黑洞的周围布满“镜子”?都是天文学尚待回答的问题。
C.抗战时期,日本飞机经常轰炸昆明,西南联大的师生一听到空袭警报,就停下课来,一起往防空洞跑。对此,陈寅恪曾写过一则趣联,“见机而作,入土为安” 。
D.“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心要常常无事,才能明澈无垢,临事沉静而不乱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