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梅长公传 钱谦益 公讳之焕,字长公,黄之麻城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梅长公传

钱谦益

公讳之焕,字长公,黄之麻城人。其先,宋宛陵先生后也。公十岁丧父,从其母刘,居东山之沈庄,日课书盈寸。倜傥雄俊,异于凡儿。年十四,为诸生。台使者按部阅武,骑马横绝教场,使者怒,命与材官角射,执弓腰矢,射九发连九中,中辄一军大呼以笑。长揖上马径去,使者不而罢。

万历癸卯,与应山人杨涟同举于乡,以功名节义相期许,盱衡扺掌,视举世无如也。甲辰举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高阳孙少师以史官同馆,性严重,不可一世士,独推重公。公在馆中,语则矫尾厉角,坐则掀髯摇扇,视馆阁诸公低头缓步,恒目笑不自禁也。

公扼腕时政,慨然欲有所建置。疏屡上,不见省。部党角立,如敌国不相下。一无所附离,每有封驳,恒两非之。其大指务在破私交,绌党论,矫时救弊,爱惜人才而已。

居六岁,出为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惠狱多冤结,拷一连十,累岁不得决。闭门周视案牍,期旦日会堂下,据案呼囚,明举其刑书云何,据几决遣,狱成于手中,奄忽如神。

宦家子依倚父势,恣为利,禽治之不可得。使人晓谕其父:“若欲其子出而生乎,抑匿而死乎?”其父大寤,听其子就理命。冤民如墙而立,占人田园若干,攫金钱若干,以次质对,尽反其侵掠,则缚狠子痛箠之曰:“用以谢乡人,并以谢而父也。”卒自刮磨为善士。

海寇袁八老掠潮杀守吏,潮非公所部,自请往剿。严兵扼海道,绝馈运,断樵汲,散免死牌数千,首服者接踵。八老窘迫,乘潮夜遁,乞降于闽。公督学山东,八老率舟师援辽,谒公于登。公语之曰:“海上之役,不得望见颜行,今何以在此?”八老泥首谢曰:“畏公天威,是以走闽,今日敢不为公死乎?”公文人不便武事,其为剧寇畏服如此。

其视学,阔略教条,谢绝请寄,考课之暇,进诸生而教诫之。贤者降阶执手,重以慰藉;不类者嚼齿唾骂,以夏楚。诸生始而骇,中而服,久而歌思颂慕,咸以为师保父母也。

                                                   (节选自《牧斋初学集》)

[注]夏jiǎ楚,古代学校体罚越礼犯规者的两种用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使者不而罢                  怿:喜悦  

B 破私交,党论                          

C 恣为利                 奸:坏事

D 以夏楚                   申:训诫

2.下列选项中,全部表现梅公为人处能使人心服的一项是(3分)(  )

性严重,不可一世士,独推重公

一无所附离,每有封驳,恒两非之

据几决遣,狱成于手中,奄忽如神

其父大寤,听其子就理命

今日敢不为公死乎

诸生始而骇,中而服

A.①②④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长公年幼丧父,随母家居。他文武兼修,每天坚持研习的书有寸把厚,他自小就不同于普通的孩子,十四岁就成为生员。

B.梅长公应举时,与杨涟志同道合,经常以功名节义互勉。扬眉举目,击掌而谈,认为世上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们。后来在翰林院供职时,眼界极高的孙少师却惟独推重他。

C.梅长公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时,将数年不决的案件很快判定,又促使久抓不获的官宦子弟自首,接受惩罚。

D.梅长公潮州平乱时,一方面断绝了海寇的粮道,一方面给前来自首者发放免死牌,结果袁八老不战而溃,俯首谢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者怒,命与材官角射,执弓腰矢,射九发连九中,中辄一军大呼以笑

(2)使人晓谕其父:“若欲其子出而生乎,抑匿而死乎?

 

1.B 2.C 3.D 4.(1)使者大怒,命令梅公与武士比赛射箭。梅公手里拿着弓,腰上挂着箭,射九发连中九发,每射中一次,整个军队总是大呼而笑。(大意2分,“角”“腰”“辄”各1分)(2)梅公派人告知他父亲:“你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出来(自首)活下来呢,还是想让他躲起来(直到被抓)被判死罪呢?”(大意2分,“晓谕”“若”及句式各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绌:同“黜”,消除。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题解释为“不足”是典型的以今释古,和后面的“党论”无法搭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梅公”性格特征是“为人处事能使人心服”,②只是他的行为,无“心服”的结果,③表明他判案迅速,排除这两项可以得到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根据文意“八老率舟师援辽,谒公于登”,袁八老俯首谢罪在登州,此题地点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重点词语:(1)角——比赛,腰——腰上挂着箭,辄——每。(2)晓谕——告知,若——你,抑——还是。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梅公名之焕,字长公,黄州麻城人。他的祖先,是宋朝宛陵先生(梅尧臣)的后人。梅公十岁时父亲去世,他跟随母亲刘 氏住在东山的沈庄,每天研习的书文(摞在一起)超过一寸厚。他为人洒脱,英武雄壮,不同于普通的孩子。梅公十四岁时就成为生员。某台使巡视部属,检阅武事,梅公骑马横穿教场。使者大怒,命令梅公与武士比赛射箭。梅公手里拿着弓,腰上挂着箭,射九发连中九发,每射中一次,整个军队总是大呼而笑。梅公作了个长揖后上马径自离开,使者虽不高兴也只好作罢。 万历癸卯年,梅公与应山人杨涟在乡试中一同中举,二人用功名节义来相互勉励,扬眉举目,击掌而谈,认为世上没人能比得上他们。甲辰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高阳的孙少师凭借史官的身份与梅公同在翰林院任职,他性情严肃稳重,看不上天下的士人,唯独推许尊重梅公。梅公在翰林院中,说话时锋芒毕露,坐着时也谈笑风生,看到翰林院众同僚低着头慢步走,总是忍不住眉开眼笑。梅公不满当时的朝政,慷慨激昂想要有所建树。他多次上书,没有被关注。当时朋党对峙,就像敌对的两个国家,争执得不相上下。梅公哪方也不依附,每遇到封还诏敕的情况,梅公总是批评双方。他的主要意图在于破除私下勾结,废除朋党之间的争论,矫正挽救时弊,爱异人才罢了。 过了六年,梅公出京担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惠州的案件多有冤屈,审讯一件案子就会牵连到十件,多年得不到决断。梅公闭门仔细察看案卷,约定第二天当堂会审,按案卷传呼囚犯,根据刑法条文一一说明,当堂审判发落,案件随手判决,快速如神。 一个官宦子弟依仗父亲的势力,肆意干坏事谋利,官府想要捉拿惩处他,却抓不到他。梅公派人告知他父亲:“你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出来(自首)活下来呢,还是想让他躲起来(直到被抓)被判死罪呢?”他的父亲幡然醒悟,听任他的儿子顺应法理,听凭天命。受冤的百姓像一堵墙站着,控诉他霸占别人的田地多少,夺取钱财多少,依次和他对质。梅公把他侵犯掠夺的财产全部返还给百姓,捆住这个坏小子鞭打他说:“以此向乡人谢罪,并向你的父亲谢罪。”官宦之子最终自我磨砺,成为好人。海盗袁八老抢掠潮州杀死了守吏,潮州不是梅公管辖的地方,梅公主动请求前往剿匪。他派重兵据守海路,断绝了海盗的粮食物资运输,散发了几千块免死牌,投降服罪的人一个接一个。袁八老处境困窘,乘着涨潮在夜里逃跑,到闽地请降。梅公到山东任督学的时候,袁八老率水军增援辽东,在登州拜谒梅公。梅公对他说:“海上的那次战役,没能够看到你的行踪,今天怎么在这里了?”袁八老顿首至地谢罪说:“当时害怕您的威严,因此逃到闽地。今天怎么敢不为您而死呢?”梅公是文人,不熟习军事,但他还是被大海盗如此地敬畏服从。 梅公考察学政的时候,不讲究教条,谢绝任何请托,考核空闲之时,召来生员教育劝诫他们。对于有出息的学生,他走下台阶握住对方的手,并加以慰问。对于不成器的学生,他咬牙痛骂,甚至用体罚的方式来训诫他们。生员们刚开始很害怕,过了一阵子就心服口服了,时间长了就歌颂思慕梅公,都把他当作老师和父母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是说价值观会影响人际交往。还有人引用邱吉尔的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那么,在社会生活中,你认为“价值观”和“利益”哪一个对你的生活更加重要呢?

请联系生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一划线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6分)

读书是精神的旅行,可以放大心灵的半径。因为读书,我们触摸到人性的复杂与迷乱;                                            。走出平面的生活而趋向立体的生活,有了自己的超维空间,对世界更有一分悲悯和包容,有一个更大的自我,活得更为通透与明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字数在20字以内。(5分)

微软Windows XP停止服务正在倒计时,不过,中国2亿XP系统用户终于可以放下自己的担忧了,微软中国在其官方微博宣布,已经安装XP的电脑仍然可以在4月8日以后使用。微软将与包括腾讯在内的国内领先互联网安全及防病毒厂商密切合作,为中国全部使用XP的用户,继续提供独有的安全保护。

微软在微博中表示:数据显示,70%的中国XP用户,在过去13年中没有选择使用微软定期推送的安全保护服务,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XP退休带来的影响有限。尽管在停止更新之后,XP系统仍可工作,但可能更容易受到安全风险与病毒的攻击。微软最新发布的《微软安全情报报告》指出:XP在没有更新的情况下,其病毒感染几率是Win8的6倍。对此,微软建议“尽快升级到Windows7或Windows8操作系统”。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们不再一己呢喃,也不满足于窃窃私语。我们要让声音在阳光下汇聚。越来越多的人不惮于我口说我心,这才是希望之民族,这才是强大之国度。如此,               。如此,          ,     。令人欣慰的是,思想的光芒正在重生,行动的理性正在重生。

①让实践的理性改变现实  ②百家争鸣                  ③齐头并进  

④才能智者蜂起           ⑤让思想的光芒肆意照射      ⑥才能勇者辈出

A④③⑤⑥②①   B⑥③①④②⑤   C④②⑤⑥③①   D⑥②①④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