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①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                                        

(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注释】①险诐(bì):不正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之之术何如耳   顾:不过    B.请论其效       备:全面

C.此理而之也       谕:明白    D.悟则明,惧则   恭:谦逊

2.全都符合作者“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的进谏方法的一项是(3分)

①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    ②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    ③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    ④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    ⑤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    ⑥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国君纳谏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只看使用的进谏方法怎么样。

B.文章倡导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学会以理服人、以利诱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

C.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表示自己要学习龙逢、比干他们的忠心,但是不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苏秦、张仪的方法,但是却不学习他们的心地。

D.文章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3分)                                                                            

(2)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3分)

(3)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4分)

 

1.C 2.C 3.C 4.(1)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的。(“与”1分,“少”1分,大意1分。)(2)我只是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进谏君主而被听从的仅有百分之一,游说君主而被听从的却占十分之九。(“怪”1分,“从”被动1分,大意1分。)(3)(您)怎么能因为被秦王欺侮而产生的怨恨,就想去触犯秦王的逆鳞(怒气)!(“奈何”1分,“以”1分,“见陵”1分、“批”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题中,C项解释有误,“谕”在这里是使动用法,应解释为“使……明白”。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全都符合作者‘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的进谏方法的一项”这一要求对题中六句话逐一仔细审视,可知③⑤不在作者提倡的五种方法之列。因而凡含此两项的选项都应排除。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C项错误在于文本中没有比喻论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与”是赞成之意;“少”是“看轻、贬低”之意。第(2)句中的“怪”用作意动,认为奇怪;“从”是听从之意。第(3)句中的“奈何”即“为什么”;“以”作介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见陵”表被动,被欺凌之意;“批逆鳞”就是“触犯皇帝旨意”的意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不论古时还是现代,人们议论进谏,往往赞成讽谏,贬低直谏,这种说法大概是由孔子首先提出来的。我认为,讽谏、直谏,是一样的,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样罢了。伍举使用隐语进谏,楚王荒淫放纵更加厉害;茅焦解开衣服,正言进谏,秦帝立即省悟过来。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的。所以我说: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样罢了。 情况如此,那么什么方法才可以呢?答道:机智、勇敢、善辩,就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就可以了。那般游说诸侯的策士,靠着机智、勇敢、善辩助成他的诡诈;我要进谏君主,靠着机智、勇敢、善辩助成我的忠心。让我全面论述一下它的实际效果吧。周朝衰落,游说之风在诸侯各国间兴盛起来,从此以后,世世代代都有这样的人物。我只是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进谏君主而被听从的仅有百分之一,游说君主而被听从的却占十分之九,进谏君主因而丧命的比比皆是,游说君主因而丧命的却没有听说过。然而触犯君主的禁忌,戳到君主的痛处,有时游说比进谏还严重呢。由此可知,关键不一定在讽谏上,而一定在方法上。 游说的方法可供进谏时取法的有五种:讲清道理使他明白,从形势上禁止他,使用利益引诱他,刺激他使他发怒(以便警醒),含蓄委婉地讽谕他,这些就是所说的五种方法。触龙认为赵太后爱女儿胜过爱儿子,眨眼之间长安君就出国做人质去了;甘罗拿武安君死在杜邮这件事诘问张唐,张唐答应去做燕相并且定了出发日期,这些就是讲清道理开导他的事例呀。子贡用忧虑国内就不应征伐强国来指教田常,于是齐国就只好不征伐鲁国了;武公用麋鹿披上虎皮,必将招来众人攻击威胁顷襄王,于是楚国就不敢谋划进攻西周了,这些就是从形势上禁止他的事例呀。田生用万户侯打动张卿,于是刘泽被封王了;朱建用富贵引诱闳孺,于是辟阳侯就被赦免了,这些就是使用利益引诱他的事例呀。苏秦用韩国本是大国,却落了个“牛后”的名义羞辱韩惠王,于是韩惠王手按宝剑,仰天长吁一声;范睢用四大贵人独断专行,秦国简直等于没有国王耻笑秦昭王,于是秦昭王跪下请教,这些就是刺激他使他发怒(以便警醒)的事例呀。苏代用土偶人至死不离故土的故事讥笑田文,楚国射雁猎手用弋射诸侯鼓动顷襄王,这些就是含蓄委婉地讽谕他的事例呀。以上五种,都是见解偏颇、不够公平的说法。虽然如此,由忠臣来运用它,完全可以成功。什么缘故呢?讲清道理开导他,君主即使昏庸,也一定会醒悟;从形势上禁止他,君主即使骄傲,也一定会害怕;使用利益引诱他,君主即使怠惰,也一定会振奋起来;刺激他使他发怒(以便警醒),君主即使懦弱,也一定会坚强起来;含蓄委婉地讽谕他,君主即使凶暴,也一定会接受意见。醒悟就会明白,害怕就会谦逊,振奋就会勤劳,坚强就会勇敢,接受就会宽厚,辅助君主的正确方法,全在这里了。 照我看来,从前做臣子的,提出意见必定听从,治理政事必定成功,没有谁比得上唐代魏郑公。当初,他其实学的纵横家的学说,这就是所谓能掌握适当方法的人吧?唉!龙逢、比干进谏国君,招致杀身之祸,也不能称为好臣子,因为他们没有苏秦、张仪的得力方法;苏秦、张仪游说国君,取得功名利禄,可是不免被人讥为游说之徒,因为他们没有龙逢、比干的耿耿忠心。因此,对于龙逢、比干,我肯定并学习他们的心地,但是却不学习他们的方法;对于苏秦、张仪,我学习他们的方法,但是并不学习他们的心地,把这些当作进谏的方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右面这幅华君武的漫画(漫画上的题字为“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永处襁褓”),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满分5 manfen5.com溺爱是有害孩子成长的,劝诫父母教育子女要勇于放手。

讽刺那种因惧怕失败而自我保护不思进取的人。

C.讽刺小人物幻想在自己的“安乐窝“中获得平静的生活。

D.讽刺那些对新生事物充满恐惧,一点风吹草动就极为不安的人。

 

查看答案

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B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可因而刺杀之       曰酒极

B.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家祭无忘告

C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太傅而得结交田先生

D.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矜功(功劳)          (侪辈伙伴)

蚕食诸侯稍微        骑能百余人耳(跟随)

B.辟易数里(退避)          地方千里土地纵横)

为穿圹(征集      寡人之过至此乎(竟)

C.冠绝(带子         太子之(以…为迟)

相如因持璧立(后退)    乃持项王头“示”,出示)

D.好乐(过度)          以骂(像簸箕一样)

能饮(怎么)      其立意然(比较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自 1993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据统计显示,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龄化人口已达到1456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懑的碰撞的话,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