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小苹果》的走红除了有电影宣传带动和老男孩的粉丝基础等客观原因之外,关键在于筷子兄弟对网络流行歌曲走红规律的钻研起决定性作用。
B.由于近日不少网友曝出自己的iPhone 6发生弯曲,有关新型号是否比旧型号更不耐用的争论瞬间充斥了各大主流媒体。
C.南京举办的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资源和体育场馆,不但没有出现资金亏空,而且还创造了可观的利润。
D.通过此次检查和评比活动,使高一年级新生能够逐步做到讲文明、树新风、守纪律,并自觉规范行为,争做文明的现代中学生。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八公山具有奇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前往旅游观光,成为安徽省旅游市场的后起之秀。
B.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努力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C.李密在《陈情表》中声情并茂地向晋武帝诉说了自己进退两难的苦衷和想要奉养祖母的私情,并最终靠诚挚的孝心打动了晋武帝。
D.一名合格的党员应具有四种品质:时空磨砺后的执着、诱惑考验后的淳朴、大浪淘沙中的坚强品格、沧海横流中的英雄本色。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赝品 凋敝 风采 关怀备至 锱珠必较
B.报怨 发轫 精简 和颜悦色 形迹可疑
C.迄今 摄像 坐镇 渊远流长 唇枪舌剑
D.寒暄 平添 溶化 真知卓见 无上荣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父亲的家国
鲍鹏山
2004年暑假,我回老家看望父亲。父亲骨瘦如柴,双目视力几乎完全丧失,两耳的听力也微乎其微。在精力好的时候,他给我们说起他年轻时候的孤危和艰难。鲍姓在当地是小姓,我的祖父没有兄弟,单门独户又忠厚朴拙,我父亲也只有弟兄二人,叔叔老实可欺。说着说着,父亲就给我们背了一首诗:
人情相见不如初,多少英雄守困途。
锦上添花到处有,雪中送炭世间无。
时来易借金千两,运去难赊酒半壶。
识破人情全是假,还须自己着功夫。
背完此诗,父亲还顺带跟我们说起他的一位朋友。说起我父亲的这位“朋友”,我们倒都认识,是镇上人。那时的镇上人,吃商品粮的,和我们相比,几乎是两重天。在我的记忆中,他们好像没有什么来往,也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有什么杯酒之欢。到了后来,竟至于不来往了。原来,有一年,我父亲的这位朋友病了,父亲要去看望,可是家里实在太穷,什么也拿不出来,踌躇多日,只好硬着头皮,几乎空手去了。心想,朋友一定会理解。但没想到,朋友一见父亲几乎空着手,当时就拉下了脸。我父亲觉得大受伤害,也对“朋友”等等,心灰意冷。
父亲一生性情刚烈慷慨,仗义重谊,这次,他给我们背这首诗,带着满腹伤感,几乎唏嘘。我心里极感震动,那种人生的寒凉,一下子就包围了我。我问父亲,这是谁的诗?父亲说,他也不知道,是他年轻时,到一户人家,人家的中堂上,就写着这首诗,因为说中心中隐痛,触动心中感慨,一下子就记住了。
过了几日,我和大哥坐在父亲病床边,父亲和我们聊,那天他的情绪很好,他说有一首诗,是邵康节先生的,很好,就又背给我们听:
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三光。
惟求处处田禾熟,但愿人人寿命长。
国有忠臣扶社稷,家无逆子恼爷娘。
四方平定干戈息,我纵贫时也不妨。
我父亲少时读私塾,读《语》《孟》,读《千家诗》,几年的私塾教育,使他终生都像一个读书人,有着读书人的情怀气质,常常民胞物与,感怀万端;有着读书人的思维方式,时时礼义廉耻,仁义道德;还有着天下家国的眼光,总是忠臣孝子,修身齐家。我后来到了城市,在城市里见到不少我父亲这个辈分的人,他们大多认识字,能读报,还有各自的技术或专业,见识也广,但是却毫无父亲的那种读书人的气质。这促使我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什么才是真正的素质。
但是啊,深受私塾熏陶的父亲后来却终生在农村,做一个地道的农民,身边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的情怀和感慨。他是何等的孤独啊。这种孤独,是那样的深,却又那样的长——长到他自己的一生。
他后来砸锅卖铁,也要让我们念书,在没有高考的时代,在社会禁锢阶层流动的时代,这样的读书完全没有什么目的。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吧,希望通过自己的培养,让我们能听懂他的心声?
我在父亲给我背的两首诗中,感受到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失望和伤感,也感受到了他对家国的真诚祈祷。
不久,我的父亲就去世了。在那样偏僻的乡下,在那样一个完全无人注意的角落,我的农民父亲,对人生有着那样苍凉的感受,还有着那样深重的对家国的关怀。这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个文化的奇迹,也是一个人的奇迹。
父亲曾经对我有很多的期望,但是,他最后对我的交代,就仅仅是希望我花钱不要太大手大脚,“你负担重啊。”这是他对我说的最后的话。
我知道我不能让父亲对我完全满意。但我会一直秉持良心写作和教书,因为,我生活在父亲的家国,我会像我父亲一样,为天下家国祈祷。
(摘自《经典美文》)
1.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这种孤独,是那样的深,却又那样的长——长到他自己的一生。
(2)这是一个文化的奇迹,也是一个人的奇迹。
2.“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3.文中两次引述“父亲”背诵的诗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6分)
4.“父亲”对“我”说的最后的话:“你负担重啊。”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父亲”这句话的理解。(8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① ,②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③ ,④ 。⑤ ,⑥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乙:①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②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③ ,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⑥师者, 。 (韩愈《师说》)
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完成后面题目。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①友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②。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③当日愿。
【注】 ①柬:给……信札。②“何事”句: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③“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均用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典故。
1.这首词通过“秋扇”“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用典共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4分)
2.“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个名句人们传诵了三百多年,今天甚至成为许多文艺作品的标题。请你从词句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角度谈谈它广为传诵的原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