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共8分) ①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共8分)

①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②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③我已经说过:我向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④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⑤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⑥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文中划线词语“无恶意的闲人”和“有恶意的闲人”分别作何理解?2分

2.你认为第①段“煤的形成”“大量的木材”分别比喻什么?(2分)

3.段开头强调指出我向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中国人的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的分析。(4分)

 

1.“无恶意的闲人”指一般庸俗的市民。“有恶意的闲人”指陈西滢之流。(2分) 2.“煤的形成”比喻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大量的木材”比喻付出的极大的代价。(2分) 3.与下文构成转折,突出当局者和流言家比“我”想象得要坏,而中国女性临难从容更是超出于我的想象,表明鲁迅以一分为二的态度看待“中国人”。(每句1分,共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3)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此题可抓住“无恶意”“有恶意”“闲人”,从鲁迅现实的讽刺的写作意图角度作答。“无恶意”可从一般庸俗的市民角度理解;“有恶意”的“闲人”可理解为陈西滢之流。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第①段“煤的形成”的具体语境,找出本体“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直接提取即可;“大量的木材”为暗喻,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应从比喻付出的极大代价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句在文段中的作用,解答此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句,从内容和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在内容上,要结合着当局者和流言家、中国女性的性格特征,从作者的思想感情角度作答;在结构上,由下句“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可知,此句与下文构成转折,起着突出强调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横线上默写原句(每空1分,共8分)

19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20既东封郑,                                            ,将焉取之。

21真的猛士,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22.惨象,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沉默呵,沉默呵!                    ,就在沉默中灭亡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4分)

17《左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裁)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所著,主要记载了春秋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18《雨巷》的作者是                      代诗人。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去。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禳田:为田求福禳。瓯窭:高地狭小之区。篝:笼。污邪:地势低下的田地。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使诸侯         数:屡次

B.于是乃诸县令长     朝:朝拜

C.金百斤         赍:赠送

D.冠缨        索:绳子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淳于髡之以隐曰      笑岂有

髡辞                    夜引兵

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

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

A.淳于髡人生得矮小而胸有奇才,以博学、滑稽、善辩著称。他两次巧谏齐威王,解除了国难。

B.淳于髡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之中,表现了过人的胆识和才智。

C.齐威王善听忠告,勇于改过,奋发有为,这一点也是值得称道

D.齐威王善于用人,淳于髡敢于直谏,良臣遇明君,统治才能巩固。

4.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3分,共9分)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字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以剑舞                  ②臣入,与之同命

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杀人如不能,刑人如恐不胜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王按剑跽曰             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③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若属皆为所虏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头发指            B.此亡秦之

C.拔剑撞而         D.沛公今事有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项羽谢罪,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

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

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

5.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是《史记》的艺术特点之一,请结合选文的第二段简要概述人物之间的矛盾争端,并说说反映了矛盾双方(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查看答案

下面6个句子,填入横线处的最恰当的顺序是

火车奔驰在松嫩大平原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是这大海风平浪静,毫无波涛汹涌之状。

这时,在我眼中,草原蓦地变成了大海,火车成了轮船。

黄昏时分,一轮红日即将下落。

这里不能讲太阳落山,因为根本没有山,只有草原。

然而气势却依然宏伟非凡,不亚于真正的大海。

车外草原百里,一望无际。

A④②⑤⑥③①      B⑥③④②①⑤ 

C②⑥①⑤③④      D③④⑥⑤①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