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60分) 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总会习...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60分)

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总会习惯地随手抓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以测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的深不可测的。

黄河并不总是奔腾咆哮的。黄河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滞不动的混浊的泥浆,然而,连搏击过激流的黄河船夫也不敢在这里放船,因为河心是流动的,没有谁能说清它究竟有多深。

静,是外观姿态;流,显示了内在的力量;深,则意味着蕴藉和深重。静水流深,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精深,令人屏息凝神,浮想联翩……

请以“静水流深”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习作例文】 静水流深 静,是外观姿态,表现出平静安稳的人生态度;流,则显示了内存的力量,让人惊叹;深,意味着蕴藉和深邃静水流深,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与精深。让平静成为我们的人生态度,并以此去丰富我们的内心,努力让我们成为仁者。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于北京大学,他在诸多领域都颇有造诣,而他也是这样的一位仁者。他的心始终在东方季羡林先生在“文革”时期受到打击,但他并没有以此消沉,一蹶不振,相反,他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切。 在这期间,他偷偷翻译了印度史诗《摩罗衍那》,还完成《牛棚杂忆》这一著作。这里面凝结了很多他对人性的思考,并以此丰富自己的内心。他曾说“最艰难时也不忘良知”,便知老先生内心的深邃与博大。 知者乐,仁者寿。季羡林先生慈详的脸庞让人感到平和,而他的内心更让人感受到力量。他就如一潭静水,却拥有流动的内心,不显不露,却能让九州动容。 让内心的流动成为我们积极进取的力量,孜孜不倦,去成就伟大的事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这句话来概括叶笃正先生,也许再合适不过了。叶笃正先生是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是国际气象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巨匠之一。他为人平和,虽有伟大的成就,却也从不显露自己。助他获得诸多成就的,是他内心的定力与信念。叶笃正先生一直怀有这样的豪情壮志: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这一心声让他始终孜孜不倦,上下求索,成为他不断进取的力量,于是他在200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对他来说,争取获奖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为国家作出贡献叶笃正老先生内在的力量,让全国乃至全世界感动,让人看到了一个生命的博大精深。 让深邃成为我们最高的人生境界,以此为人生的目标,努力去实现它。深邃的人,往往彰显着令人动容的魅力,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强大与广博。请让我们以外在的平静推进内心的流动,实现生命的深邃。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给材料的命题作文题,题目所给材料有三节文字,第一节文字从渡河涉水经验谈起,将浅水河与深水河进行对比,实际上对外表深沉不露而内在深邃博大的人生态度进行了肯定。第二节将黄河外表的平静与内在的流动与渊深进行对比,主张不能仅看其表,而应当看到内在的流动与深邃。第三节文字进行评说,为文章立意作了暗示:“静”可以理解为“沉静”“宁静”“平静”“冷静”“静默”“静穆”“沉稳”,类似的还有“不张扬”“不显山”“不露水”“内敛”等等;“流”可以是一种内在的活力,内在的动力,内在的能量。“深”是“深邃”“深沉”“深度”“丰厚的内蕴”“厚实的功底”“博大精深的素养”。“静、流、深”提倡内敛、不张扬、有底蕴,这是中国人传统的为人风范。“静、流、深”三者是表里的辩证统一,三者分为两个方面:“静”为一方面,一定要涉及;“流”“深”为另一方面,可都涉及,也可仅涉及其一。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一段关于粤菜的文字,请归纳出粤菜三个方面的特点。(6分)

有人说, “广东人除了地上四条腿的桌子、天上飞的飞机之外,其他什么东西都敢吃”。的确,蛇虫鼠蚁、飞禽走兽、山珍海味、鲜花水果,这些来源广博而奇杂的原料,一经厨师妙手烹制,都可成粤人桌上的美肴。粤菜追求菜肴的本味、新鲜味,如活蹦乱跳的海鲜、活禽,要即宰即烹,原汁原味。白切鸡,清蒸鱼广受喜爱,就是因为清淡鲜嫩,最合粤人口味。粤菜能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在海内外广受欢迎,制作上的“杂交”优势也是重要原因。历史上几次北方移民到岭南,把北方菜系的烹饪方法传到广东,清末以来,广东的开放又使得饮食上渗透了西方饮食文化的成分。如粤菜的烹调方法有30多种,其中的炮、扒等是从北方的爆、扒移植来的,煎、炸则是从西餐中借鉴。这使粤菜富于变化,制作更精良,品种更丰富,如单是鸡的做法就有数十种之多。

(1)                                        (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2)                                        (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3)                                        (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舍身救难 大爱永存

——追忆香港义工黄福荣            

4月18日晚,在青海玉树地震中为救人捐躯的香港义工黄福荣,灵柩从青海结古镇孤儿院辗转回到香港。香港特区政府举办了庄严简朴的仪式,迎接香港之子英灵归来。黄福荣的亲属和特区政府的多位高官到深圳口岸迎接。在香港警察仪仗队奏出的哀乐声中,黄福荣接受英雄式的致敬,鲜红的特区区旗覆盖上灵柩。

香港特区政府16日已向授勋委员会推荐黄福荣追封金英勇勋章,并建议将遗体安葬在表扬英勇市民的景仰园。有记者询问黄福荣胞弟黄福华:“假如生命可以重头再来,您会选择支持还是劝阻福先生长期只身从事善举?”黄福华先生说:“如果让我重头选择,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他。”

“孩子老师怎么样了”

14日地震发生时,黄福荣正在玉树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做义工。那天清晨,19名年龄稍大的孤儿已经去上学,孤儿院里留下了黄福荣、3名年龄较小的孤儿、两名老师和院长等人。忽然间,71级强震爆发,地动山摇之后,孤儿院楼房轰然倒塌了一半。

“当时,阿福和另一名老师很幸运地逃了出来。”孤儿院周副院长说。但是,有3个孩子和3个老师没有出来,阿福和其他人立即冲回去营救他们。

大约10时,救出3个孩子和1位老师后,在救援另两位老师时,63级的余震突然发生,阿福不幸被掩埋。人们将阿福和两位老师救出来,两位老师幸免于难,但阿福却身受重伤。

“我们着急地刨,刨了两个小时才把阿福刨出来。刨出来的时候,他还有气息,不停地问:孩子老师怎么样了?可是大概20分钟后,他就没有气息了。在场的两名医生也没能把他抢救过来……”周副院长回忆说。

被阿福推出废墟的4人,除一名孤儿腿部骨折外,其余3人均只受轻伤。

“要做就要做好”

46岁的黄福荣,原是香港一名货车司机。“他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只是一个非常纯粹的热心公益的人。”黄福荣的朋友、孤儿院的一位筹建者赵林说,“他跟我讲:公益、慈善,要做就要做好,不能摆空架子。”

2002年,黄福荣用7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还捐出自己全部积蓄;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到四川灾区做了两个多月义工。

赵林说,阿福每月工资只有1万多港元,在香港根本不够花,同时阿福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都需打胰岛素,却还要省吃俭用把钱攒起来从事公益事业。每年阿福有3个月的假期,全部用来在各地从事公益活动。

4月1日,阿福到兰州与我会面,走访甘肃贫困学生,我以为他会坐飞机来,没想到他却从深圳坐火车到兰州,说自己省一点,就又能资助几个学生了。之后他又说想来孤儿院,随身带了1万多港元,希望买点物品带去孤儿院。”赵林回忆说。

当时,赵林开玩笑说:“你身体不好,能上高原么?万一死了怎么办?”但黄福荣一句话,让赵林感动良久,记忆犹新。黄福荣回答说:“在公益和奉献爱心的道路上,如果我死了,是上天对我的恩赐。”

“港人的骄傲”

连日来,关于黄福荣的报道持续占据电视、报章和网站的重要时段和显著位置。一夜之间,这位平凡的香港司机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市民称他为“香港之子”“港人的骄傲”,内地同胞赞他是“真的汉子”“真正的英雄”。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自己的网页上发表题为《香港的光辉榜样》的文章,深切哀悼在青海玉树地震中遇难的香港义工黄福荣。他写道,“噩耗传来,我感到十分难过。像无数被先生的事迹触动的内地和本港市民一样,我万分敬仰他,并引以为荣……”曾荫权接着写道:香港人的精神到底是什么?除了灵活多变、不懈奋斗,为个人和家庭幸打拼之外,还有哪些非自利、非物质的素质与襟怀?先生事迹给了我们启示。

许多香港艺人发微博传递爱的呼唤与关心。梁咏琪说:“舍己救人的精神令人动容……致最崇高的敬意,伟大的香港英雄”;文咏珊说:“他拥有这么善良的一颗心……他是我们香港人的英雄!在这里致最崇高敬意!安息吧”。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有删节

1.为什么黄福荣会被称为“港人的骄傲”“真正的英雄”?(4分)

2.人物通讯常以多种手法表现人物。请说说“孩子和老师怎么样了”这一节是怎样表现黄福荣这一人物的。(5分)

3.曾荫权说:黄先生的事迹给了我们启示。联系全文,你认为黄福荣事迹给了我们哪些启示?(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共16分)

大学的骨气              游宇明

中国的大学似乎特别在乎自己的物质设施。在每年的招生广告里,都要不厌其烦地告诉考生自己占地多少亩,教学用房多少平方米,拥有图书多少册,然而,一所优秀的大学光有良好的物质设施是不够的,还得有丰富的精神设施。大学的精神设施包括很多东西,比如优良的教风、良好的学风、作为学术殿堂的骨气。教风、学风之类的话题,讨论者众,在这里,我想说说大学的骨气。在我看来,大学的骨气是其精神设施中最重要的。

大学的骨气,就是大学的精神尊严,也就是大学必须以自己愿意采取的姿势面向社会,不能为外在因素所左右。在这一点,耶鲁大学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报载:耶鲁大学计划耗资6亿美元建筑两所寄宿学院。按学院筹款的惯例,一般会有这样一种程式:1物色一位亿万富翁校友。2邀请他与校长共进晚餐。3酒过三巡之后,“不经意地”提及慷慨大方的大款校友只要花一笔3000万美元的“小小代价”,就可以建一幢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大楼。然而,耶鲁没有这样做。该大学最高决策层已经表示:他们不会向任何健在的捐献者兜售新学院的冠名权,即使捐献人对项目全额资助,耶鲁大学也不会这样做。

耶鲁的选择无法不让人动容!其实,耶鲁真正在乎的不是一个学院的名字,而是大学作为教育和学术机关的骨气。

大学的骨气,对它的精神挺立非常重要。大学有骨气,培养的学生也会在乎自己的尊严、人格,他们走上社会之后,对坑蒙拐骗、投机取巧之类的事情,就会保持必要的警惕。在乎尊严的人多了,社会风气会变得纯净。一所大学不要自尊,它培养的学生也会缺少钙质,走出校门,就很容易被不良的社会风气裹挟,干出种种为人不齿的事情。

骨气有种种,一个优秀的大学首先要做到在权势面前不折腰。大学需要政府各种支持,小到周边环境的整治、基本秩序的维护,大到征地拆迁、资源整合、修道架桥等等。但大学争取支持,应该依法依规,不应该以损伤尊严的方式去搞什么“公关”,更不能在平时进行所谓“感情投资”,对官员的各种谋私之举大开绿灯。

大学是一个“烧钱”的地方,建房子要钱,设实验室要钱,开展科学研究要钱,买图书要钱,经费越充足,大学越有可能办出水平。大学筹资的方式有三种:学费、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学费往往是相对固定的,一般一定多少年不变,而大学的支出却年年在增长,于是弄钱便成为大学校长的中心工作。大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筹资的大突破,心情可以理解,但大学筹资时,应该像耶鲁一样做到伤害自尊的钱不要,也就是要保证在金钱面前不迷航。

如今这个社会世风浮躁,什么东西都追求“短平快”,真正有追求的大学必须学会在浮躁的世风中坚守普适的精神价值。比如不管社会是不是官本位,大学应该坚持学术本位、学者本位;再比如不管社会是不是弄虚作假,大学的科研必须货真价实;比如不管社会是不是拉关系成风,大学应该讲究规则。一所大学真正坚守住了普适的价值,它的精神魅力自然会凸现出来。

大学的竞争是物质条件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更是以骨气为代表的内在精神的竞争!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优良的教风、学风之类的大学精神设施是一所优秀的大学必不可少的。

B.耶鲁大学是一所具有大学骨气的大学,从不向捐献者兜售新学院的冠名权。

C.一所大学有自尊,培养的学生也会在乎自己的尊严、人格。

D.大学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但不应该以损伤尊严的方式去搞“感情投资”。

E.现在办大学需要很多的资金,校长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实现筹资。

2.下列各项中对“大学的骨气”解说最为准确的是(  )(3分)

A.大学的骨气是其精神设施中最重要的。

B.就是培养的学生走上社会之后有自尊。

C.就是大学必须以自己愿意采取的姿势面向社会。

D.就是要保证在金钱面前不迷航。

3.作者为什么大力提倡大学要有“骨气”?(4分)

4.根据文意,怎样才能培养一所大学的“骨气”?(5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仆诚以著此书,                        ,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司马迁《报任安书》)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南 ·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苏轼时任山东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表现作者的什么感情和内心活动?(3分)

2.全词上是如何情景结合的?(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