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怀旧的成本 韩少功 ①房子已建好了,有两层楼,七八间...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怀旧的成本

韩少功

①房子已建好了,有两层楼,七八间房,一个大凉台,地处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上。由于我鞭长莫及无法经常到场监工,停停打打的施工便耗了一年多时间。房子盖成了一个红砖房,也成了我莫大的遗憾。

②在我的记忆中,以前这里的民宅大都是吊脚楼,依山势半坐半悬,有节地、省工、避潮等诸多好处。墙体多是石块或青砖组成,十分清润和幽凉。青砖在这里又名“烟砖”,是在柴窑里用烟“呛”出来的,永远保留青烟的颜色。可以推想,中国古代以木柴为烧砖的主要燃料,青砖便成了秦代的颜色,汉代的颜色,唐宋的颜色,明清的颜色。这种颜色甚至锁定了后人的意趣,预制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析】
似乎只有青砖的背景之下,竹桌竹椅才是协调的,瓷壶瓷盅才是合适的,一册诗词或一部经传才有着有落,有根有底,与墙体得以神投气合。

③青砖是一种建筑象形文字,是一张张古代的水墨邮票,能把七零八落的记忆不断送达今天。

④大概两年多以前,老李在长途电话里告知:青砖已经烧好了,买来了,你要不要来看看?这位老李是我插队时的一个农友,受托操办我的建房事宜。我接到电话以后抓住一个春节假,兴冲冲飞驰湖南,前往工地看货,一看竟大失所望。他说的青砖倒是青的砖,但没有几块算得上方正,一经运输途中的碰撞,不是缺边,就是损角,成了圆乎乎的渣团。看来窑温也不到位,很多砖一捏就出粉,就算是拿来盖猪圈恐怕也不牢靠。而且砖色深浅驳杂,是杂交母猪生出了一窝五花仔。

⑤老李看出了我的失望,惭愧自己的大意,很不好意思地说,烧制青砖的老窑都废了,熟悉老一套的窑匠死的死了,老的老了,工艺已经失传。他买的这窝五花仔,还是在邻县费尽了口舌才请窑匠特地烧出来的。

⑥老工艺就无人传承么?

⑦他说,现在盖房子都用机制红砖,图的是价格便宜,质量稳定,生产速度快。红砖已经占据了全部市场,凭老工艺自然赚不到饭钱。

⑧我说,那就退货吧。

⑨他更急了,说退货肯定不行,因为发货时已经交了钱,人家吃到肚里的钱还肯吐出来?

⑩建房一开局就这样砸了锅,几万块砖钱在冒牌窑匠那里打了水漂。

我记得城里有些人盖房倒是在采用青砖,打电话去问,才知道那已经不是什么建筑用料,而是装饰用料,撇下运输费用不说,光是砖价本身已经让人倒抽一口冷气。我这才知道,怀旧是需要成本的,一旦成本高涨,传统就成了富人的专利。

我曾经在一个座谈会上说过:所谓人性,既包含情感也包含欲望。情感多与过去的事物相联,欲望多与未来的事物相联,因此情感大多是守旧,欲望大多是求新。比如一个人好色贪欢,很可能在无限春色里见异思迁——这就是欲望。但一个人思念母亲,决不会希望母亲频繁整容千变万化。即使母亲到手术台上变成个大美人,也纯属不可思议,因为那还是母亲吗?还能引起我们心中的记忆和心疼吗?——这就是情感,或者说,是人们对情感符号的恒定要求。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无法减速和刹车的经济狂潮正铲除一切旧物,包括旧的礼仪,旧的风气,旧的衣着,旧的饮食以及旧的表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使我们欲望太多而情感太少,向往太多而记忆太少,一个个都成了失去母亲的文化孤儿。

然而,人终究是人。人的情感总是要顽强复活,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有冬眠的情感种子破土生长。也许,眼下都市人的某种文化怀旧之风,不过是商家敏感到了情感的商业价值,迅速接管了情感,迅速开发着情感,推动了情感的欲望化、商品化、消费化。他们不光是制造出了昂贵的青砖,而且正在推销昂贵的字画、牌匾、古玩、茶楼、四合院、明式家具等等,把文化母亲变成高价码下的古装贵妇或古装皇后,逼迫有心归家的浪子们一一买单。

对于市场中的失败者来说,这当然是双重打击:

他们不但没有实现欲望的权利,而且失去了情感记忆的权利,只能站在价格隔离线之外,无法靠近昂贵的母亲

选自作家出版社《山南水北——八溪峒笔记》,有删节

1.理解加着重号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怀旧是需要成本的

(2)无法靠近昂贵的母亲

2.概要指出第自然段中所用表现手法(含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5分)

3.简要分析作者不惜用11个自然段写希望用青砖建房而最终“打了水漂”的用意。(6分)

4.探究作者在本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

 

1.(1)对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情感记忆的怀想; (2)欲望推手下的高成本传统文化情感记忆。(抓住关键答出意思即可) 2.①引用,借自己座谈会上的一段发言表达自己对怀旧的认识;②对比,鲜明表现人性中的两面;③举例,形象证明“情感大多是守旧”“欲望大多是求新”;④类比,证明人们对怀旧情感符号的恒定要求;⑤反问,强烈(强调)表达情感求新的不可思议。(“春色”本身含有娇艳女子的比喻义,以此作比喻不能算对。) 3.①将青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情感记忆的符号,使所怀之“旧”具象化并具有感染力;②让怀旧的高成本(价格隔离线)表现得具体真实可感;③使“浪子”有心归家而无钱买单,从而只能失去某种情感记忆权利的遗憾与愤懑表达得更真切;④为后文有关人性中欲望膨胀而情感缺失的议论以及无奈心情的表达张本(提供具体的材料依据)。(答出一点记2分,答出意思即可,未尽之处能言之成理亦可。) 4.要点:对中国清润质朴的传统文化的眷念;对都市膨胀了的欲望的不屑和厌倦;对打上了欲望烙印的都市文化怀旧之风(需要高昂成本才能聊以怀旧)的愤懑与无奈;期待(呼唤)人性中情感的一面顽强复活;对老工艺无人传承的遗憾。(答出一点记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四点6分,未尽之处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对文章中具体词句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句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答案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本题中“怀旧”结合上下文来看,指的是一种情感,这种情感蕴含对传统文化记忆和怀想中;“昂贵的母亲”结合上文“他们不光是制造出了昂贵的青砖……把文化母亲变成高价码下的古装贵妇或古装皇后,逼迫有心归家的浪子们一一买单”来看,指的是欲望推手下对传统文化的一些怀想被加上了高价。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我曾经在一个座谈会上说过……”使用了引用的手法;“……情感大多是守旧,欲望大多是求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比如一个人好色贪欢……”是在举例子;“因为那还是母亲吗?还能引起我们心中的记忆和心疼吗?”使用了反问的手法;“但一个人思念母亲,决不会希望母亲频繁整容千变万化。即使母亲到手术台上变成个大美人,”运用了类比的手法。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内容方面,青砖是一种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作者选择它来用于塑造人物和抒发感情,容易引进读者的关注和共鸣;写了青砖建房梦想的破灭,介绍青砖价格昂贵,表达出作者对怀旧成本的思考。结构方面,正是由青砖引出了下文的一系列思考,所以这一部分内容又为下文作了铺垫。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和概括散文主题类的试题,对散文主题的概括,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其基本方法有:1.从寻找语段的中心句入手。文段的中心句常在段首或段尾。文体不同,所揭示的中心也就不同;小说为议论的语句;散文为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即“文眼”。2 、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从文章的结构可以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明确作者的写作重点与中心。分析语段时,还要注意从句与句间的关系入手;明确句群所表达的重点。3.从体会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写人的文章,由“人”及“义”;写事的文章,由“事”及“理”;写景的文章,由“景”及“情”。本文从内容上看,写出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对各种欲望推手的批判与无可奈何,对一些老工艺失传的遗憾等,考生可一一总结。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无所知。”这是一句最具有西方特质的名言。

苏格拉底处在古希腊历史中知识范式的变革时期。这时,不但神话叙事宇宙由神创造、由神统治,世上的一切因神或由神的介入而产生无法令人相信,就是自然哲学家的哲学叙事宇宙产生于某一物质,这一物质的运动、变化、分合产生了万事万物也无法令人相信。当已有的知识变得可疑之时,人真的感觉自己“一无所知”!“一无所知”的困境让“欲有所知”的愿望变得强烈起来——宇宙究竟是怎样的?一事一物的产生和发展究竟是由什么所决定的?作为宇宙万物之一的人究竟有什么特质?作为宇宙万物之一的人来到世上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些“问”在一无所知的困惑中产生出来,带着这些“问”,苏格拉底开辟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但苏格拉底不是像自然哲学家那样去回答上面的问题。从泰勒斯开始的希腊哲学,关于宇宙的本质是水、宇宙的本质是火等等的命题,充满了理性精神和理性推理,但没有严格的逻辑,苏格拉底要求用严格的理性逻辑去审查自己的命题,进而去反思人生与宇宙。这一严格的理性,体现在后来柏拉图的一个个对话录中。几乎每一场对话,苏格拉底都以无知的状态出场,向有知识的智者提问,但对于这些有知识的智者的信心满满的回答,他却以严格的逻辑去追问,最后在严格逻辑的诘难和推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严格的逻辑性,成为苏格拉底判定是真知还是假知、无知的标准。因此,苏格拉底留给世界的名言是:人生在世,不经过审查,不经反思,是无价值的一生。正是在苏格拉底的路线上,产生了柏拉图,提出追求现象后面的理想性的理式,继而产生了亚里斯多德,创立了严格的形式逻辑。本质性的理式是标准,形式逻辑是方法,世界的一切都要经过严格的审视、理性的反思、逻辑的证明,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西方的知识体系正是在这一严格的逻辑中建立起来的。后来西方哲学史上开创新时代的哲学家,都是以苏格拉底式的石破天惊之“问”和严格的逻辑去贯彻自己的“问”,而产生巨大的时代影响的,如培根“知识就是力量”,如笛卡尔的怀疑一切,如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如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追问,如德里达对深层结构的追问……

回到苏格拉底,由他而来的这一西方式的严格逻辑,最为重要的结果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实验科学。按爱因斯坦的说法:西方文化的特质,在于两点,一是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二是文艺复兴产生的实验科学。正如上面所说,这两点都是在苏格拉底所建立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在这一意义上,西方的哲学史家认为,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的创立者。

(节选自张法《从四句哲学名言看西方哲学的特质》,《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为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苏格拉底被西方哲学史家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创立者。

B.古希腊时期的神话叙事和哲学叙事的一大区别是二者对宇宙产生的回答根本不同。

C.苏格拉底以无知的状态出场向智者提问,以严格的逻辑去追问,创立了形式逻辑。

D.古希腊以后的西方哲学家大都受苏格拉底之“问”的影响而开创他们自己的新时代。

2.根据原文,下列分析或推断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引用“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无所知”,其表达目的是为了体现作为人类智者的苏格拉底的谦虚质朴的品质,这是他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B.对于“作为宇宙万物之一的人究竟有什么特质”等问题,苏格拉底走向了和泰勒斯等哲学家完全不同的“回答”路线,要求用严格的理性逻辑去审查自己的命题。

C.苏格拉底说“不经过审查,不经反思,是无价值的一生”,和《论语》所言“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反思精神是一致的,表明中西文化有内在相同之处。

D.苏格拉底带着在一无所知的困惑中产生出来的诸如“宇宙究竟是怎样的”等问题,探究事物起源、人存于世的意义,由此出发开辟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3.下面一段文字,是关于为什么说“‘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无所知。’这是一句最具有西方特质的名言”的回答,请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

因为苏格拉底的这句话,表明了在古希腊历史中知识范式变革时期,已有的知识变得可疑的时代背景下,人感觉自己一无所知的状态,于是欲有所知的愿望变得强烈,进而____等问题,苏格拉底要求____,这一路线影响到____,由苏格拉底而来的这一西方式的严格逻辑,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实验科学。而西方文化的特质,按爱因斯坦的说法,在于____。所以说,“这是一句最具有西方特质的名言”。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

(4)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

(5)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曲江对酒

唐·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②霏微,迷濛的样子。③判,读“pān”,甘愿的意思。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1.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

2.“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你认为这样修改之后好不好,为什么?(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鹅笼①夫人传

鹅笼夫人者,毗陵某氏女也。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卜婿,得鹅笼文,即婿之。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为家也。”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妹许某,家故豪,遽行聘。僮仆高帽束绦者将百人,筐篚亘里许。媒簪花曳彩,默部署,次第充庭戺②。锦绣、縠、珠钏,金碧光照屋梁。门外雕鞍骏骑,起骄嘶声。宗戚压肩视,或且曰:“乃姊家何似矣?”媪婢共围其妹,欢笑吃吃。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一日,母出妹所聘币,裁为妹服,忽愠曰:“尔姊勿复望此也!身属布矣!”夫人闻之,即屏去丝帛,内外惟布。再数年,鹅笼益落魄。夫人妹已结鸳鸯枕,大鼓吹,簇凤舆出阁去。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壬子秋,鹅笼岁二十四,举于乡。夫人母谓已出意外,即鹅笼亦急告娶。夫人谓母曰:“总迟矣。”于是鹅笼愧而赴京。中两榜,俱第一人,名哄天下。南京兆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宗戚媪婢间,视妹时加甚。夫人仍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已而鹅笼奉特恩赐归,以命服娶。抚、按使者已下及郡守,俱集驿庭候,鹅笼亲迎。自毗陵抵鹅笼家,绛纱并两岸数十里,县令角带③出郊,伏道左。女子显荣,闻见未之有也!

十年为相,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故鹅笼当时犹用寡过闻。壬申,夫人卒于京邸,朝廷赐祭者七,遣官护丧归,敕有司营葬。绋引④日,公卿勋贵,奠幄鳞次,东郊如云。水陆南经二十余里,几筵相接。卒时语鹅笼曰:“地高坠重,公可休矣!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为幸。”阅岁,鹅笼予告回里。久之,复夤缘再相,纵淫恣乱政,赐死。

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呜呼!夫夫之得罪于国也,固先得罪于妇矣。原文有删改

注:①鹅笼:据《续齐谐记》载,宜兴人许彦遇一书生脚痛,书生要求坐进许彦的鹅笼里。许彦让书生入笼,负之不觉重。周延儒,字玉绳,江苏宜兴人,崇祯时先后两次任首辅,后被削职安置正阳门外古庙,被赐自尽。这里鹅笼喻宜兴书生,借指周延儒。②戺shì:台阶两旁所砌的斜石。③角带:发饰为角,衣饰为带,此指盛装。④绋引:牵引灵车的绳索,此指灵柩起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鹅笼文,即婿       婿:女婿

B.妹许某,家故豪,行聘        遽:立刻

C.有司营葬                    敕:命令

D.复夤缘再相                    夤缘:攀附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吾恃文为家也               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B.闻见未有也                 壮也,犹不如人

C.夫人卒京邸                 以勇气闻诸侯  

D.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     古之学必有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鹅笼本是穷书生,后来在乡试中中了举人,又在会试、殿试中考取了第一名,名闻天下。鹅笼为官最初十年少有过失,但夫人死后没有了夫人的规劝,因纵欲专权而被皇帝赐死。

B.文章中,“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多处出现,这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既对全文的素材起了连接作用,又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C.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鹅笼夫人不慕荣华富贵和其妹贪慕荣华富贵的对比, 热闹非凡的场面和鹅笼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的对比等。

D.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中,揭示了自 我放纵、淫逸必败的道理,这对后人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4.用“/”给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B.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C.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D.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南京兆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宗戚媪婢间,视妹时加甚。(4分)

(2)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故鹅笼当时犹用寡过闻。(3分)

(3)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3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画线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张家界天门山玻璃栈道给人带来的刺激震撼感可与举世闻名的美国大峡谷玻璃走廊“天空之路”的媲美。人微言轻的我轻装简从,慕名前往,乐享了踏云而行的快感。

B.谍战小说近几年在市场上风生水起,屡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C.在执行政策中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有时甚至是带有一定倾向性的问题。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时政策本身存在问题,执行者没有办法,只好通过敲边鼓来解决。

D.陈桂棣在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中,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有鼻子有眼的真实人物刻画和正面现实的严谨态度,椎心泣血地哭述农民的命运,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眼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