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 。
3.“面朝黄土背朝天”,写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情景,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将这种情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的诗句是: , 。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 。
5.《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是: , 。
6.《赤壁》中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的句子是: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①韵
辛弃疾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绿野先生②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未知明日定阴晴。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
【注】①韩南涧:即韩元吉,号南涧,南宋词人。②绿野先生:唐代宰相裴度隐遁后,于洛阳建别墅,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相娱,不问政事。
1.上阕前两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两句有什么作用?(5分)
2.下阕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沈璋字之达,奉圣州永兴人也。学进士业。迪古乃军至上谷,璋与李师夔谋,开门迎降。明日,择可为守者,众皆推璋,璋固称李师夔,于是授师夔武定军节度使,以璋副之。授太常少卿,迁鸿胪卿。丁母忧,起复山西路都转运副使,加卫尉卿。从伐宋。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载书数千卷而还。
太行贼陷潞州,杀守姚潘,官军讨平之,命璋权知州事。璋至,招复逋逃,赈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初,贼党据城,潞之军卒当缘坐者七百人,帅府牒璋尽诛之,璋不从。帅府闻之,大怒,召璋呵责,且欲杀璋,左右震恐,璋不动,从容对曰:“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拜少大夫,知潞州事。百姓为之立祠。移知忻州,改同知太原尹,加尚书礼部侍郎。
时介休人张觉聚党亡命山谷,钞掠邑县,招之不肯降,曰:“前尝有降者,皆杀之。今以好言诱我,是欲杀我耳。独得侍郎沈公一言,我乃无疑。”于是,命璋往招之,觉即日降。
转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迁利涉军节度使,为东京路都转运使,改镇西军节度使。天德元年,以病致仕。卒,年六十。
子宜中,天德三年,赐进士及第。
赞曰:危难之际,两军方争,专城之将,国家之轻重系焉。李师夔非有君命,为众所推,又能全活其人,犹有说也。沈璋以片言降张觉,一善足称,何可掩也。
(节选自《金史•沈璋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 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B.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 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C.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 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D.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 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2.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凡应试者、中试者皆称进士。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指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一项特殊归责原则。
D.致仕,即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璋为人谦恭,以国事为重。迪古乃的军队到达上谷,选举守将,他坚持推举李师夔;为母守丧未满,就加入征伐宋的大军。
B.沈璋为政有方,敢于担当。他主持潞州事务,采取措施,安定了百姓;后因未服从帅府命令,帅府欲杀他,他却从容地说这是职责所在。
C.沈璋深得众望,得到朝廷认可。他挽救了士兵,朝廷嘉奖他;担任太常少卿时,张觉不肯受降朝廷,他前往招降,张觉当天就投降了。
D.沈璋功业有成,以病致仕。他后来转任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平阳同知尹,升任利涉军节度使等职;因病辞官,去世,儿子封赐进士。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载书数千卷而还。(5分)
(2)璋至,招复逋逃,赈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
文化如何助力中国梦
马建辉
人们常说“诗必盛唐”,没有唐诗就没有盛唐,正是唐诗的大豪迈、大气度、大光焰、大悲悯形成了盛唐精神。盛唐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振兴,而以诗为核心的盛唐文化对于这次振兴,不仅是一种表现和摹写,更是一种深度参与创造的精神性、灵魂性力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顽强生命力及其对于民族进步的强大推助力。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这是对优秀文化产品,特别是文艺作品作为推进民族复兴强大动力的有力肯定,也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文艺创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优秀文艺作品以其动之以情、劝之以美的特性,“入人也深”“化人也速”,既可以动员、鼓舞本国人民,形成民族、国家发展进步的强大内驱力;又可以打动、感染和悦服国外读者和观众,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善意的外部助力,使民族复兴的前景越来越美好。
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文化的繁荣发展与之相匹配。其道理就在于如果只着眼发展经济,文化上的建设跟不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失去平衡,就会导致物欲的非理性膨胀,从而引发诸多社会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于人的品德养成而言,没有节制的物化扩张和与之相伴的私欲膨胀是有毒的,而作为一种精神救赎的文化建设则是其解毒剂。有一个时期,人们讲道德滑坡,为什么道德会滑坡呢?就是强有力的文化建设没跟上,对物质欲望的管控节制机制失灵了。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也就是德的建设。文化建设作为德的建设,其主要价值就是在经济成长的进程中抑制泛滥的物欲,净化人们的心灵,修复人们破碎的道德感,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使我们的民族能够树立起一种理性精神和崇高品质,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和道路。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无论其物质生产如何发达,物质积累如何丰富,它都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衡量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否,不仅有经济上的指标,更有文化上、精神上的指标。当然,提升民族境界是一个艰难的道德爬坡的过程,不是只搞几项文化工程就可以实现的。一个民族的道德境界,是这一民族成员的道德境界的集中体现。因此,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在民族境界的塑造和提升上发挥作用,就必须融入社会生活,与民族成员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民族成员在实践中能够体验它、感知它、领悟它。而作为人们现实生活的形象、生动、细腻反映的文艺作品,在这方面显然具有着更为独特的长处和优势。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通过这样的文艺作品,民族成员就会为核心价值观的蕴涵和魅力所吸引,疏瀹五脏,澡雪精神(出自《文心雕龙》,“疏瀹”意为引导使畅通。“澡雪”意为洗涤使清洁。),获得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洗礼,进入到一种较高的道德境界。随着这样的文艺作品、文化产品的繁荣发展,民族成员就会得到普遍的精神滋养,民族的道德境界也会随之得以不断提升。
(选自2015年2月28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诗为核心的盛唐文化在盛唐时期的民族振兴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种表现和摹写,更是一种深度参与创造的力量。
B.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内核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具有顽强生命力和对于民族进步的强大推助力,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见证者。
C.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人们期待和要求文艺作品能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D.优秀文艺作品能使民族复兴的前景越来越美好,因为它既可以动员、鼓舞本国人民,又可以打动、感染和悦服国外读者和观众,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经济的繁荣发展与文化的繁荣发展不相匹配,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不平衡,就会导致物欲的非理性膨胀,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B.没有节制的物化扩张和私欲膨胀对于人的品德养成是有毒的,而文化建设则是其解毒剂,因为文化建设具有精神救赎的意义。
C.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德的建设,道德会滑坡的原因在于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对物质欲望的管控节制机制不能发挥作用。
D.作为德的建设,文化建设的主要价值在于抑制泛滥的物欲,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树立起民族的崇高品质。
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文化、精神比经济、物质显得更加重要,一个伟大的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它必然崇尚真善美,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B.优秀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 “入人也深”“化人也速”, 能够动之以情,劝之以美。如《边城》中洋溢的人性之美。
C.文艺作品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而核心价值观的蕴涵和魅力吸引着民族成员,使其获得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洗礼。
D.文化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文化艺术不断繁荣,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民族的道德境界也会随之得以不断提升,从而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5年8月17日是网络热销小说《盗墓笔记》中“小哥”张起灵从长白山兑换“十年之约”回归的日子。虽是小说中的情节,为接小哥回家,连日来,有近十万“稻米”(“盗迷”谐音)从全国各地涌入吉林长白山,导致景区不堪重负,民宿全部爆满。下面是各方对此事的态度:
网评:明知这不是现实,只是小说虚构的情节,“稻米”们还蜂拥而至,真是不可思议!
稻米:用我一生,换你十年天真无邪”。到长白山不仅是与书中人物的约定,更是对《盗墓笔记》陪伴岁月的交代。
景区:长白山旅游部门和安保部门启动应急预案,为“稻米”提供相关的警务、导引、临时食宿安置等贴心服务。长白山青年联合会还牵头主办了“十年之约,相聚长白”文化交流联欢活动,与广大“稻米”共度稻米节。
对于三方的态度,你的看法如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判断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边是北京申办冬奥会标识,仔细观察并完成题目。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6分)
(1)描绘该标识: (不超过80个字)(4分)
(2)标识的寓意: (不超过60个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