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江月①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江月①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船行至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时作②波神:水神。③准拟:预料,打算。

(1)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2分)

(2)请你举出两处具体的景物描写,并略作赏析。(6分)

 

(1)达观、豪迈的胸怀。(2分) (2)(6分)例1:“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满载”和“平铺”相对,将湖光和山色一并画出,水光山色,交相辉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豁达与喜悦。 例2:“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词人不说行船为大风所阻,却用拟人的手法写水神好客热情,邀请我欣赏那夕阳斜照湖面的美景,想象奇特,表现了其旷达的心境。 例3:“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秋夜湖面波涛声声,词人把它想象为水晶宫里正在演奏动听的《霓裳》曲,显示出作者旷达的胸怀、乐观的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举例1分,赏析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本词写航船遇风受阻的情景,写景、抒情,乃至对“明日”的设想,着笔轻松,无半点沮丧之处。全词语言浅易而意境幽雅,读来只觉作者张孝祥对山水无限热爱,却不见船遇逆风受阻的懊恼,这是此词的特色,作者张孝祥构思独到之处。下片写停船后作者的心里活动。“明日风回更好”,写他期待风向回转,天气变好,及时登程的心情。“今宵露宿何妨?”“何妨”,犹言“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是无可奈何的话,但也表现了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水晶宫里奏霓裳”,“水晶宫”,俗谓“龙宫”;“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一支大型歌舞曲的名字。作者听到阵阵波涛声,奇特的想象油然而生,把水声比喻作龙宫的音乐。龙宫既然奏欢庆之乐,明日准是好天气,航船正常前进,“准拟岳阳楼上”,尾句设想,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语言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其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弄清上述隐性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如何体悟景中情?中国古典诗歌虽说内容纷繁复杂,但细究起来就两部分内容:写景、抒情。这是中国诗的特点所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而分析景物中的情感正是考生的弱项。那么,如何透过景语找出并分析内在的情感呢?1.抓住景语中的情感暗示语。2.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从冷暖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一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规范答题: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2.答题:(1)答题时特别强调:①置身诗境。通过阅读,置身诗境,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②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2)两种题型的答法:①情感概括题(要求直接说出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模式: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感情基调。“感情基调”多用表示感情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原因(或情境)”是出于什么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感情,如陆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这种感情是由报国无门而产生的。②情感分析说明题的答题模式:a.具体+概括:先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然后指出抒发的感情内涵。b.概括+具体:先指出抒发的感情内涵,然后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这里的分析一定要结合语言,说出感情的依据和来由。答思想感情题,特别要说行话,即用感情术语。如答“惜别之情”“关切之情”,“惜别”“关切”是行话,如将“惜别”改为“舍不得”,“关切”改为“不放心”,虽然意思也能表达清楚,但不是行话,总让人觉得别扭。同样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既不准确,也容易丢分。因此,最好使用感情术语。常用的感情术语有:惆怅、苦闷、闲适、愁苦、欢乐、悲伤、忧郁、感伤、寂寞、孤独、烦恼、沉闷、焦急、离恨、哀怨、忧愁、迷恋、思念、恬淡、仰慕、同情、憎恶、激愤、欣喜、欢快、向往、忠贞等。以“愁”为例,又可分为多种,如亡国之愁、家破之愁、失子之愁、失意之愁、失恋之愁、相思之愁、困顿之愁、贫寒之愁、羁旅之愁、痛苦之愁、闲居之愁等等。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举出两处具体的景物描写,并略作赏析”,“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开头两句,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引人遐想,可以想见,此时周围的山色浓郁苍翠,万物生机勃勃,开花的花朵艳丽,结果的果实累累;“十里湖光”写出湖面宽广坦荡。这两个对偶句用“满载”和“平铺”相对,将湖光和山色一并画出,前句说美丽的秋景尽收眼底;后句说无风时湖水平稳,远远望去,就象“平铺”在那儿。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此二句纯属写景,而作者张孝祥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景中有情。“波神”二句说,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放起鱼鳞般的波纹。这是写的天气乍变,微风初起时的湖上景色,也是变天的前兆。有经验的船工势必要抛锚停舟,采取应急措施,因为这霞光辉映,“鳞鳞细浪”过后,将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的“浊浪排空”、“樯倾楫摧”的恶劣天气。这两句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十分安闲自在。用“斜阳”点明时间是傍晚,以“细浪”说明天气变化,要起风,皆是妙笔。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从观察的角度自足点、层次来写:远景与近景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高低结合。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从分析景物色彩的角度来考虑:突出色彩,明暗对比,注重色彩的多样与协调。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侧面烘托、渲染(绘声绘形绘色)、叠音词的运用、白描(多种意象组合)、运用修辞(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和互文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8分)

(1)重湖叠巘清嘉,                      。(柳永《望海潮》)

(2)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3)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5)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8)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B.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C.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D.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学是汉代时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的最高学府,“观太学”就是在太学学习。

B.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古代的学问和技能,其中的“御”就是防御。

C.孝廉是汉代设立的察举和选拨官员的科目,孝廉是“孝敬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D.公车是汉代官署名,汉代以公家车马遣送应征的人,后以“公车”为举人应试代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大将军邓骘其才            奇:以……为奇

B.安帝闻衡善术学            雅:高雅

C.京师学者咸怪其无          征:证明,验证。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衡上疏陈事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遂研核阴阳             幽武于大窖中

C.宦官惧毁己             陵见至诚

D.尝一龙机发地不觉动     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这句话表现了张衡不攀附权贵,洁身自好,不以权谋私,语言凝练平实,流露出作者对张衡品德的景仰之情。

B.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本文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和“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

C.本文介绍了张衡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详写其政治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在介绍其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则较简略;详略得当使文章重点突出。

D.全篇以记叙为主,记叙以时间为经,以张衡的事迹为纬,写候风地动仪则以说明为主;本文以客观记叙为主,字里行间也渗入了作者的评论。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本戏限定由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主角唱的叫末本戏,女主角唱的叫旦本戏。

B.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有“四大悲剧”之称的《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代表这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顶峰。

C.《苏武传》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汉书》是“前四史”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所著。

D.朱光潜是安徽桐城人,他的名作《谈美》的最后一篇《慢慢走,欣赏啊!》劝告我们要好好珍惜生命,体味生活,让人生有意义,有价值,有味道。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己的品德修养。

B.多数大约十岁左右的儿童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条件地被人爱。

C.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D.不仅母爱是应该允许孩子长大并和母亲分离,而且还应该希望并促成这一分离。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蔺相如以他的机智勇敢、镇定从容直面秦王,毫不退让,最终完璧归赵,从而捍卫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

B.中国政府早已预见了TPP可能带来的贸易投资转移的影响,高瞻远瞩地以“一带一路”来有效应对之。

C.屠呦呦教授由于以冷提取方式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奖,举国欢欣,医学界尤其是中医药界更是大快人心

D.他闲来无事,就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