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清 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娇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宣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身拒绝做官,隐居棉山被烧死。

1)请简要分析“佳节淸明桃李笑”一句中“笑”的表达效果。(4分)

2)第三联表达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1) “笑”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描绘出清明时节,桃花李花争相绽放的情态,(1分〉与后文野田荒冢生愁形成鲜明对比(与下句中的“愁”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2分) (2)借助典故(2分)表达了对奸佞小人卑劣无耻行径的鄙夷(1分),对高洁品行的坚守(肯定、赞许)(1分)。 【解析】 (1)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的技巧。题干已经明确给出目标,“分析‘佳节淸明桃李笑’一句中“笑”的表达效果”。答题的步骤:先解释该字的语境意,然后指出其手法,接着分析其写景的效果,最后分析其表情效果。“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一方面就自然节气而言正是初春时节,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一派生机;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另一方面,清明是扫墓时节,又使人想到野田荒冢,不由抒发生死之悲,有感于人生价值问题。一笑一愁,是作者面对既是自然佳节又是扫墓时节的清明之景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诗歌情感的体现方式,借助景物、事件表达情感,直接表达情感。“人乞祭余娇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言于同列曰:“国家科目之法,诸经传注各有所主者,将以一道德、同风俗,非欲使学者专门擅业,如近代五经学究固陋也。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后再为考官,率持是说,故所取每称得人。 

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八》,有删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少暇                    佚:放荡

B.大臣有为刘生           谢:道歉

C.虽以此二者忤物       速:招致

D.集拒之                    固:坚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不治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三胜

B.如近代五经学究固陋也    师道不传也久已

C相与摘集文辞         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D才俊为马祖常所喜       挟飞仙遨游
3.对文中两处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B.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C.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D.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集天资聪颖,记忆超群,三岁时他随家人避短岭外,母亲杨氏口授文章给他,他很快就能记诵,返回长沙后得到刻本,终于得以遍读经书,通晓大义。 

B.虞集重视师道,捍卫礼义,他在任儒学教授时,自觉充实知识;任国子助教时,诲人不倦;刘生在祭祀上有失礼行为,他坚持主张将其开除。

C.虞集鸿才博识,深受重用。因赵世延归家,虞集专领修撰《经世大典》之事,完成该书;皇上认为虞集经手之事无所不宜,当时的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其手。

D.虞集评人论文,坚持原则。他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署名。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3分)

2)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3分)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 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舍”;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 了,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 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牟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 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驰”。 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 用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两个字来说,等就是“舍得”!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 生。道家则是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 “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和合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态。

B.和合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

C.儒释道三教能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健康心态。

D.儒释道三家精神旨趣不同,可以形成互补。
2.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作者认为,“和合”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态,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才是“合”,只有“合” 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人“和”的状态。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 进“和”的状态,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中国哲学可以解决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儒讲“拿得起” 道讲“想得开”, 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3.传统文化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成缺的元素.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人“和”的状态, 仅靠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求。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的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互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打车软件“嘀嘀打车”通过微信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B.举办微山湖放鱼节,有助于进一步加大微山湖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群众关心水域生态环境、呵护水生生物资源的意识。

C.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的《死水》以想象的奇诡、色彩的浓郁、节律的和谐以及格式的整饬著称,因而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D.好多部门都希望借助学校这个阵地来实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征文、演讲、手抄报等比赛来完成。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31,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中国馆被盗, 20 件珍贵藏品不胫而走。

该馆中保存着1860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掠的大量珍贵文物,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

B.本赛季的全国女排联赛在对抗性和现赏性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八强战之后,比赛打得更加难舍难分,这与四位名帅的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不无关系。

C.在2015年央视网络晚会上王挣亮演唱了《最远的距离》,他那温暖 醇厚又不失清亮的嗓音,让现场每位观众耳濡目染,沉浸其中,让每一个归心似箭的人热泪盈眶。

D.年初,一幢3D打印的建筑在苏州正式亮相。建筑墙体上的波浪形纹理层次分明,层与层之间密不透风,看上去浑然一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遍远的一个梦了。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     进入梦境。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征。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成是明眸皓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么宁静,那么(     )。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怨怼的丁香姑娘。也正像民间侍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   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1.文中加点的词或短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葱茏   纷至沓来 B氤氳   明眸浩齿

C一袭青衫   踟蹰 D.蓦一回首   徘徊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忽然  典雅  演示 B忽然 文雅 演绎

C恍然  典雅  演绎 D恍然 文雅 演示
3.依次填入第一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②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③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④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

⑤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

A.①③②④⑤   B.③④①②⑤   C.③①⑤④②   D.①②④⑤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