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尚书屯田外郎赠兵部员外郎钱君墓表
欧阳修
君讳冶,字良范,姓钱氏。明道二年六月十一日,以疾卒于家,享年五十有二。
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州举进士第一,试礼部高第,遂中甲科。为吏长于决狱,历六县,皆有能政。
潮州自五代时,刘氏暴残其民,君为海阳经年,民归业者千余户,由是海阳升为大县。潮之大姓某氏火,迹其来自某家,吏捕讯之,某家号冤不服。太守刁湛曰:“狱非钱君不可。”君问大姓,得火所发床足,验之,疑里仇家物。因率吏入仇家,取床,折足合之,皆是。仇人即服日:“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某家诚冤。”君即日出某家狱,致仇人以法,举州称为神明。
其佐宣州,数决大狱,及旁近郡狱有疑者,皆归决于君。工部侍郎凌策知宣州,尤称君文学,日:“吏事不足污子,当以文章居台阁。”欲荐其文,未及而策卒。初,宣州官岁市茶于泾县,命君主之。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策卒,君叹日:“世无知我者矣。”
在麻城,以茶课岁增五倍,遂迁著作。金堂故多盗,君以伍保籍民,察其出入,凡为盗者,许其徒告以赎罪,盗遂止。会甘露降其县,明年,麦禾大稔,麦一茎五歧、禾一茎五穗者,县人以为君政所致,谓之钱公三瑞。君叹日:“吾知治民尔,瑞岂吾致哉!”县人为君立生祠。如皋民不农桑,以盐为生。君日:“使民足以衣食,盐犹农也。”乃悉求盐利害为条目,民便其利而盐最增积,以石数者至四十五万。君在如皋,时年五十。或叹其仕不达,君日:“使吾政行于民,是达也。”蔡文忠公为御史中丞,数欲引君为御史,会君卒。君平生所为文章三百余篇,号日《晦书》。
(选自《欧阳修集》卷二十五,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B.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C.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D.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冶家贫好学,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官后历任六县,且都有善政。
B.钱冶擅长断案。在潮州因审理一桩纵火案被人称道,在宣州时又多次判决大案。
C.钱冶的文章也很出色。他一生写了三百多篇文章,被工部侍郎凌策推荐给台阁。
D.钱冶淡泊名利。当别人为他仕途不顺而叹息,他自己更关心政令是否有利民生。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某家诚冤。(5分)
(2)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后面题目。
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
民间艺术是历久难变的。这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比如闽地的南音、云南的纳西古乐,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一般的规律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
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民间艺术产生根本性的冲击。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
那些摆在旅游景点小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真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
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那种自发的、纯朴的、天真的精神情感不见了。代之以涂红抹绿,添金加银,着力于对主顾的招徕与诱惑。它的特色被无度地夸张着,它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却没有了。
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发生的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着。这种貌似“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难道民间艺术只有这样一种出路吗?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那就是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它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他们是真正懂得自己民间艺术的价值和美感的。为此,民间艺术一直是他们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
人们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所以,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这不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是为了见证与记载的一种历史精神。
(节选自冯骥才《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
1.从原文看,下列对“民间艺术”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一种文化形态和历史精神的体现。 B.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民俗方式。
C.一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的传统精神。 D.一种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
2.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民间艺术”处于濒危状况的一项是(3分)
A.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许多民间艺术转化为旅游对象。
B.商品经济时代的城市文化造成了民间艺术的巨大变异。
C.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几乎一模一样。
D.认真开展原生态民间艺术的普查与记录已迫不及待。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老文化的原始形态保护得越好,民间艺术越能得以延续。
B.人们生活内容和方式的改变,终将导致民间艺术的消亡。
C.为了保护民间艺术,应当禁止将民间艺术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
D.加大旅游经济投入,将改变旅游业中民间艺术严重变异的状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一天,一只公鸡满地觅食,啄来啄去,找到了一颗珍珠,它把这颗珍珠交给了所碰到的宝石工人。它说:“这的确很精巧,但我需要的不是玩意,而是一些小米粒。”
材料二: 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得到了一份珍贵的手稿,他把手稿送给了邻居的书店老板。这个人说道:“我相信这手稿一定写得非常不错,但我更倾心那一枚枚小小的银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不同大洲观众对中国电影中中国元素的偏好度”的图表,根据图表,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用一句话概括图表信息所反映的结论,不超过60字。(5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_______① ________,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由沈浩想到小岗村。其人已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或许, _______②_________ ,然而,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 _______③_________,镌刻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依次填人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自古以来,中国有着广大的诗歌需求,甚至有一种诗歌崇拜的氛围,在其背后,是因为中国有着广大的心灵市场。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①而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境界也就是心灵层次,从而不断自我超越,最终达到安心
②而诗歌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心灵的学习或者说学问
③好的诗歌作品能让他人读了以后感到动心
④而这一点,也许正是当代人最需要和最渴求的
⑤体验诗中情感,领悟诗中意境,同样达到安心的效果
⑥诗歌的起源是感于心动于情,其过程是从心出发,用心写作,也可以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A.②⑥①③⑤④ B.②⑤①③⑥④
C.⑤④②①③⑥ D.⑤②③④⑥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