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晚饭花 汪曾祺 晚饭花就是野茉莉。因为是在黄昏时开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晚饭花

汪曾祺

晚饭花就是野茉莉。因为是在黄昏时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故又名晚饭花。

野茉莉,处处有之,极易繁衍。高二三尺,枝叶披纷,肥者可荫五六尺。花如茉莉而长大,其色多种易变。子如豆,深黑有细纹,中有瓤,白色,可作粉,故又名粉豆花。曝干作蔬,与马兰头相类。根大者如拳、黑硬,俚医以治吐血。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

李小龙的家在李家巷。

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巷子,相当宽,可以并排走两辆黄包车。但是不长,巷子里只有几户人家。

西边的北口一家姓陈。这家好像特别的潮湿,门口总飘出一股湿布的气味,人的身上也带着这种气味。他家有好几棵大石榴,比房檐还高,开花的时候,一院子都是红通通的。结的石榴很大,垂在树枝上,一直到过年下雪时才剪下来。

陈家往南,直到巷子的南口,都是李家的房子。

东边,靠北是一个油坊的堆栈,粉白的照壁上黑漆八个大字:“双窨香油,照庄发客”。

靠南一家姓夏。这家进门就是锅灶,往里是一个不小的院子。这家特别重视过中秋。每年的中秋节,附近的孩子就上他们家去玩,去看院子里还在开着的荷花,几盆大桂花,缸里养的鱼;看他家在院子里摆好了的矮脚的方桌,放了毛豆、芋头、月饼、酒壶,准备一家赏月。

在油坊堆栈和夏家之间,是王玉英的家。

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王玉英的父亲在县政府当录事,每天一早便提着一个蓝布笔袋,一个铜墨盒去上班。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学。王玉英整天一个人在家。她老是在她家的门道里做针线。

王玉英家进门有一个狭长的门道。三面是墙:一面是油坊堆栈的墙,一面是夏家的墙,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墙。南墙尽头有一个小房门,里面才是她家的房屋。从外面是看不见她家的房屋的。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进太阳。夏天很凉快,上面是高高的蓝天,正面的山墙脚下密密地长了一排晚饭花。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面做针线。

李小龙每天放学,都经过王玉英家的门外。他都看见王玉英他看了陈家的石榴,又看了“双窨香油,照庄发客”,还会看看夏家的花木。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坐着一个王玉英。

这是李小龙的黄昏。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

李小龙很喜欢看王玉英,因为王玉英好看。王玉英长得很黑,但是两只眼睛很亮,牙很白。王玉英有一个很好看的身子。

红花、绿叶、黑黑的脸、明亮的眼睛、白的牙,这是李小龙天天看的一张画。

王玉英一边做针线,一边等着她的父亲。她已经焖好饭了,等父亲一进门就好炒菜。

王玉英已经许了人家。她的未婚夫是钱老五。大家都叫他钱老五。不叫他的名字,而叫钱老五,有轻视之意。老人们说他“不学好”。人很聪明,会画两笔画,也能刻刻图章,但做事没有长性。教两天小学,又到报馆里当两天记者。他手头并不宽裕,却打扮得像个阔少爷,穿着细毛料子的衣裳,梳着油光光的分头,还戴了一副金丝眼镜。他交了许多“三朋四友”,风流浪荡,不务正业。都传说他和一个寡妇相好,有时就住在那个寡妇家里,还花寡妇的钱。

这些事也传到了王玉英的耳朵里,连李小龙也都听说了嘛,王玉英还能不知道?不过王玉英倒不怎么难过,她有点半信半疑。而且她相信她嫁过去,他就会改好的。她看见过钱老五,她很喜欢他的人才。

钱老五不跟他的哥哥住。他有一所小房,在臭河边。他成天不在家,门老是锁着。

李小龙知道钱老五在哪里住。他放学每天经过。他有时扒在门缝上往里看:里面有三间房,一个小院子,有几棵树。

王玉英也知道钱老五的住处。她路过时,看看两边没有人,也曾经扒在门缝上往里看过。

有一天,一顶花轿把王玉英抬走了。

从此,这条巷子里就看不见王玉英了。

晚饭花还在开着。

李小龙放学回家,路过臭河边,看见王玉英在钱老五家门前的河边淘米。只看见一个背影。她头上戴着红花。

李小龙觉得王玉英不该出嫁,不该嫁给钱老五。他很气愤。

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选自《汪曾祺短篇小说选》)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多处描写王玉英做针线活的情景,意在刻画她善于操持家务、勤劳淳朴、本分能干,同时又逆来顺受的形象。

B王玉英在出嫁前,曾趁无人时,扒在未婚夫钱老五家的门缝上往里看,这一细节刻画出她对钱老五十分怀疑的心理。

C这篇小说体现了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点,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人物着色清淡,细节处理富有个性,语言淡而隽永。

D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安排了两条线索,分别叙述了男女主人公的故事,这两条线索看似是平行发展,实则是连在一起的。

E作者以细描的手法勾勒出钱老五的不务正业、虚荣、朝三暮四等特点,主要目的是为下文写王玉英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

(2)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①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3分

②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3分

(3)在王玉英出场前,作者对王玉英家的狭长门道作了详细介绍,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4)小说多次写花,请简要分析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各有什么作用。(8分)

 

(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 (2)①在李小龙看来,如果没有王玉英的存在,生活也就不美好了,流露出李小龙对王玉英的默默爱慕之情,也从侧面烘托了王玉英的美好形象。②在李小龙看来,王玉英嫁给了浪荡子钱老五之后,她曾经恬静美好的形象就不复存在了,流露出他内心的失望、惋惜之情,也暗示了王玉英命运的悲剧性。(每句3分) (3)①交代人物所处的环境,表明王玉英是一个平凡、普通人家的姑娘。②渲染了古朴、宁静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淳朴、宁静之美。③凸显了狭长、封闭的特点,暗示了王玉英内心世界静水微澜、不为人知,也暗示了社会环境的保守。(每点2分) (4)①开篇对晚饭花的说明交代了开花时间及常见、实用的特点,为表现王玉英的平凡、质朴做铺垫。②描写王玉英家的晚饭花则突出了其恣意开放而又无人欣赏的特点,意在烘托王玉英美丽、朴实、卑微、忧伤的形象。③提到陈家的石榴花、夏家的荷花桂花,是以它们的引人注目和晚饭花的不起眼构成鲜明对比,烘托王玉英的平凡、恬静。④婚后头上的红花,表现了王玉英新嫁娘的身份,体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每点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C项分析全面正确,D项分析正确, A项“逆来顺受”这个特点牵强,B项分析错误,E项描写手法应为“白描”,且以悲剧结局来形容王玉英有些言过其实,文中只是暗示,并没有明确写出。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小说主旨、人物形象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本题A项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由文中“她有点半信半疑。而且她相信她嫁过去,他就会改好的”,“她很喜欢他的人才”,可分析出王玉英喜欢钱老五,嫁给他并不是逆来顺受。据此可知此选项错误。B项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她对钱老五十分怀疑的心理”无中生有。C项考查鉴赏小说的风格,只要联系汪曾祺小说的一贯风格,就会知道此选项正确。D项考查鉴赏小说的结构技巧,从全文看,分析正确。E项考查鉴赏小说的描写手法,文中作者对钱老五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他不务正业、虚荣、朝三暮四等特点,属于“白描”手法。 (2)试题分析:①句是李小龙的心理活动,这里的“黄昏”指的是“李小龙的黄昏”,也就是上文李小龙眼中看到的黄昏时分王玉英坐在花前的美好景象,“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从画面的角度讲,写出王玉英的美;从李小龙的角度讲,则写出了王玉英对他的重要性,表明李小龙对王玉英有爱慕之意。②句首先要考虑到这句话是李小龙的内心想法,从上文看,王玉英只是出嫁了,并没有离开这个世界,所以这里的“王玉英”是指李小龙心里那个美好的形象,而不是真正的王玉英其人。其次还要考虑到这个句子在文章结尾,有暗示主人公命运的作用。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理解划线句子的含意,最重要的是将句子放置于原文,联系上下文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一该句子中有没有具有象征含意的意象出现;二句子中有没有指代很强的代词出现;三句子中有没有比喻句,其中隐喻要格外注意;四有没有言外之意;五是否是一个表意矛盾但又不矛盾的句子。本题所考查两个句子都是李小龙的心理活动,要想正确解读其含义,就必须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并抓住关键词来分析。①句放回到原文就会知道“黄昏”是有特殊含义的,再结合上文对“黄昏”描写可分析出句意。②句放回原文后就会发现这个句子在结尾,要考虑结尾句的特殊性,再结合上文,找出李小龙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是王玉英出嫁了,就可以分析出句子的准确含意了。 (3)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要先总结出所写环境的特点,然后思考其作用。“狭长的门道。三面是墙”“里面才是她家的房屋。从外面是看不见她家的房屋的”“长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进太阳”这样的居住环境是当地普通人家的典型居住环境,其特点是古朴、安静,而又封闭、保守,烘托出生活其中的王玉英纯朴、恬静的性格特点,而“正面的山墙脚下密密地长了一排晚饭花”,则暗示出人物内心的微澜。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来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本题所考查的环境描写是主人公生活的居所,既有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的作用,也有暗示社会环境、揭示人物心境的作用,解答时要先总结出环境的特点,然后答出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和心境即可。 (4)试题分析:第一次写花是在小说第1.2段,描写了晚饭花,分析时需要结合首段的一般作用来思考;第二次写花在第5段,写的石榴花,第三次写花是第8段,写的荷花、桂花,作者写石榴花、荷花、桂花显然是为引出第11段王玉英家的晚饭花,而王玉英家的晚饭花是王玉英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是王玉英性格的外化部分;最后一次写花在结尾,是王玉英头上的红花,这个红花即是王玉英身份的明示,也展现了王玉英对美的追求与热爱。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小说中某个情节的作用,而且本题限定在“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这样就降低了题目的难度。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找出文中几次写到花,各写了什么花,每一次描写花对塑造人物起到了什么作用即可。考生要注意考虑,花出现在文章中位置不同,作用不同;花与人物的关系不同,作用不同。如,开头写花,人物还没有出场,那么写花就有引出人物,为人物出场做铺垫的作用;行文中写花,花在人物身边,那么花是为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心理服务的;结尾写花,花在人物头上,则花表明了人物身份,也暗示了人物心理。考生把这些内容分析清楚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认为秦统治者如能调整治理方法,则可长久延续。他在文中写到“           ”。

(2)李白的《蜀道难》一诗中,“           ”两句描写了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3)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山中早晚景色的两句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卜算子·春情

秦湛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

注:四和:香名,亦称四和香。双陆:古代一种博戏的名称。
1.赏析词的上片“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中“透”“瘦”二字的表达效果。5分
2.本词下片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汉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帝密封橐装,赐予甚厚。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

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因指陈家谷口曰:“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潘美即与王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向          克:攻克

B素闻其名,尝求之          购:重金征求

C帝以业于边事              老:老练

D郑州、代州              判:兼任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

B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

C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

D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业年幼时,行侠仗义,善于骑射。成年后又以勇猛闻名,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向披靡,被宋朝人称为“杨无敌”。

B太原城在宋军包围下已成孤城,杨业劝其主刘继元投降,这说明他懂得审时度势,也体现了他对平民百姓的关怀。

C契丹十余大军攻陷寰州,士气正盛。杨业避其锋芒,未与之交战。后因王侁的诋毁而不顾凶险率先出兵,以明心志。

D宋军将领不团结是战败的重要原因。王侁欲争功,没有执行原定的作战计划,潘美撤走,致使杨业被擒,绝食而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

(2)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周易》借助于具体的形象符号,启发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周易·系辞传》:“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易》。借助卦象,并通过象的规范化的流动、联结、转换,具象地、直观地反映所思考的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借助六十四卦系统模型,推断天地人物之间的变化,这种思想方式渗透到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之中。道家庄子主张“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魏晋玄学家王弼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明象》的命题,表明了中国思维穿透语言,领略语言背后之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的特点。

中国儒释道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之根据和全体。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而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

道家认为,心灵的虚寂状态最容易引发直觉思维。因此,人们要尽可能地摆脱欲望、烦恼的困扰,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而要使直觉思维真实呈现,则离不开默思冥想的“玄览”。老子主张“涤除玄览”。“涤除”即否定、排开杂念,“玄览”即深入静观。这是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才具备的一种思维状态。庄子主张“心斋”、“坐忘”。“心斋”即保持心境的虚静纯一,以便直接与道契合。“坐忘”即心灵空寂到极点,忘却了自然、社会,甚至忘却了自己的肉身和智慧,物我两忘,浑然冥同大化之境。

儒家孔子的“默而识之”,孟子的“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荀子的“虚壹而静”、“大清明”,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朱熹的“豁然贯通焉”,“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陆九渊的“吾心”与“宇宙”的冥契,王阳明的“致良知”,都是扬弃知觉思虑,直接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对道德本体之契合的一种境界或方法。

佛家更是强调一种精神性的自得和内心的体验,彻见心性之本源。禅宗的参究方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心而行,无念为宗,触类是道,即事而真。不执着外物,种种言行纯任心性之自然。禅宗的顿悟成佛,排除语言文字、逻辑思维工具,主体直接契入客体人生的本性或宇宙的实相,与客体融合为一。这种思维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有赖于每个人自己体悟,别人只能暗示、启发,而不能替代。

超越逻辑,祛除言诠,止息思维,扫除概念,排斥分析、推理诸理性思维活动,精神内敛,默然返照,当下消解了主客、能所、内外、物我的界限,浑然与天道合一。这是一种思维状态,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下得到了对于生活和生命,对于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之最深邃的本质的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洞悉。但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在多次反复的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理性思维的铺垫,这种灵感或悟性就不可能出现。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的思维方式是由具象到抽象,其具体的形象符号,有助于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

B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周易》,《周易》的思想方式影响了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

C《周易》体现的中国思维,完全摒弃了语言形式,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

D庄子“得鱼而忘筌”和王弼“得象在忘言”的观点,强调的是穿透形象进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认为,要把握宇宙本体,应当以直觉、顿悟为主,以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为辅。

B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主张“涤除玄览”,庄子主张“心斋”“坐忘”,他们提倡排除杂念,保持心灵的虚寂。

C禅宗参悟修行的过程,直心而行,纯任心性之自然,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他人无从启发和替代。

D儒学大家张载、陆九渊主张抛弃直觉思虑,而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身心与道德本体的契合。
3.下列诗句与文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思维状态最相近的一项是

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夏元鼎《绝句》

B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D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引进了一条能自动完成包装的肥皂生产线。但是,销售部门却反映有的肥皂盒是空的。公司高薪聘请一个专业的科研团队,耗时几个月、耗费数十万后,解决了这个问题。

另一家企业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工人找来一台电风扇,摆在生产线旁,另一边放上箩筐。装肥皂的盒子逐一在风扇前通过,只要有空盒子便会被吹离生产线,掉在箩筐里。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