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毕竟是宋人 李欣 宋人最卓绝的,是品位与识见。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毕竟是宋人

李欣

宋人最卓绝的,是品位与识见。中国传统审美,有一点特殊,绝异于西洋,也绝异于时见。诗文书画乃至琴艺,或言志,或求韵,旨趣都在知性层之上。相当于知性层的审美即是才华与技巧,贬抑才气、技巧,就成了传统老观念。因此,知性层,而不是感性层,是汉文明传统审美起平线,停滞于此,就判成低。至于感性层的声色媚好、绮语、激情,更无论了。

宋代皇室也能超脱于感官的愉悦,乃至知性的眩惑。宋徽宗认为“定器有芒,不堪用”,嫌定窑的瓷器色泽亮白,锋芒耀目,弃置不用。他青睐的是汝瓷,有较为含蓄的天青色,或是更为沉着高贵的粉青。仅此一点,让迷恋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的清廷何以堪。

宋人的表达真好,无须动用更多字、更多词,甚至无须表达,已经懂得。懂得,弥漫在空气中,那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氤氲,就像鱼相忘于江湖。

宋人卓识不源于身份,源于文化。深厚的文化教养让他们意识到感官甚至知性的魅力与心灵中的超越倾向相冲突;而韵味、德行之所以总是让他们魂梦以之,因为后者所根柢的超越禀赋,是人性中最高贵的品性。宋人识见,与其说是一种禀好,毋宁说是一种尊严。

宋人如果活在当下,或许会孤独。活在典册之中则不然,德不孤,必有邻。宋代,在文化识见上最中国。温宋代之故,或可知当下之新。
1.在作者看来,中国传统审美可以分为哪三个层面?试加以概括。(5分)
2.为何作者认为宋人的“懂得”就像“鱼相忘于江湖”?(4分)
3.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6分)

 

1.感性层面;知性层面;品位和识见层面。(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鱼”比喻具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宋人,(1分)“江湖”比喻宋代的文化氤氲,(1分)两者相互融合,使宋人感觉到了一种会心的快乐。(1分) 3.当下文化停滞于感性层面和知性层面,(2分)宋代在品位和识见层面的审美具有超越性;(2分)借鉴宋代的审美经验,可以给当代审美带来新的风尚。(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信息”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合成。本考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二是能够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进行简答表述。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作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从答题语言来说要求语句通顺)。分析可知,在作者看来,中国传统审美的层面包括感性、知性、品位和识见层面。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也即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有时比较直接、明显、集中;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隐含于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结合原文可知,作者认为宋人的“懂得”就像“鱼相忘于江湖”是将“鱼”比喻具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宋人,“江湖”比喻宋代的文化氤氲,感到了快乐。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结合语境阐发法,即理解语句不能脱离语段和文章,要善于抓住句子所在的段落,考查其相邻语句的隐含信息及其与该句之间的关系,然后勾连,从而准确把握和阐发语句的含义。本题要抓住关键字句即“深厚的文化教养让他们意识到感官甚至知性的魅力与心灵中的超越倾向相冲突”“温宋代之故,知当下之新”并结合第1段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金锁铭文? 请结合她的人生遭遇,谈谈你对金锁铭文的理解。(6分)

(2)“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个人物?请简要叙述“目视十行书”所写的事件。(4分)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知道自己死后魏延必反,因此秘授赵云锦囊妙计,假意对魏延忠心,待魏延真反、大喊三声“谁敢杀我”之时,断其首级,以保蜀国稳定。

B.《边城》中女主人公翠翠的爱情还没有完全展开就仓促结束,随着大佬殒命、二佬出走和爷爷离世,翠翠朦胧的幸福梦被迅速击碎。

C.《子夜》中杜竹斋在公债生意做到关键处时,投靠赵伯韬,这最后的一击使吴荪甫悲剧命运达到高潮,绝望的他曾举起手枪想自杀,但最终决定与妻子到庐山度假。

D.《欧也妮·葛朗台》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欧也妮生日的场景,通过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银行家格拉桑一家的精彩表演,揭露了金钱社会的罪恶,暗示了欧也妮的悲剧命运。

E.哈姆莱特在复仇过程中,优柔寡断,在叔父为自己的罪行祈祷之时,他已经明确地知道叔父就是谋害父王的真凶,但因为害怕伤害母亲而错过了最佳的复仇机会。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分)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 惟知 以配

(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2.四书是指                             。(2分)
3.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美国哈佛大学期末布置了一门课程的开卷考试,让学生回家去做,开学后交卷。老师改卷时发现有近一半雷同现象,学校认为是学生互相交流、无独立思考的结果,属严重作弊行为。哈佛将家丑公布于众,一个个约见作弊学生,认真调查处理,最严重的要劝其休学一年。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应在材料范围之内,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微时代里的微表达

顾文豪

法国大革命时期,歌德在《诗与真》里写:“在我们的小圈子里,我们既不关心报纸,也无意传播消息,我们的工作就是认识人。”两百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据说身在一个几乎人人都是微博控的“微时代”,耽溺于一呼即应的互动体验,瞬间转发的信息散布,光怪陆离的微博文体,我们还会念及歌德这段话吗?

古人序、跋、铭、记、奏、表之类,如今更添新丁,名曰微博体。但论字数,古人写作本就尚简,主张文贵精洁,寥寥数语穷其隐微,尽其毫忽;论格调,微博上那些转发量颇高的文字,似乎也不外是送一碗鸡汤给你喝,指点人应对世情的所谓箴言,这些去翻翻《呻吟语》、《菜根谭》、《增广昔时贤文》,定然要慨叹古人从语词到深意的既富且美,我辈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见解与表达;论学养,算了,学养这事就不提了吧。

这类微博段子集,似乎从未认真思考如何通过写作探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这样的微时代中,胜出的永远只能是充斥着娱乐性并且成功投射民众欲望的所谓“话题”与“事件”。没有噱头的问题是根本没机会进入读者视界的。 

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演讲《电影作为哲学实验》极为深刻地指出:“‘大众’属于一个活跃的政治范畴,而‘艺术’属于一个贵族范畴。……‘艺术’所做的无非是保留一个精英贵族的范畴,而‘大众’则典型属于民主范畴。在‘大众艺术’中,你拥有的是一个在民主要素和历史的贵族要素之间的悖论关系。”

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属于一个贵族范畴,而微博的受人欢迎本质上即是基于其民主性,但民主的靠近不代表艺术的同时来临。试问这样的写作,怎么可能进入问题的核心?怎么可能作缜密细致的析解,而非如狂风过境,其来也忽,其去也速?专业话语的失效,粉丝效应的大行其道,使得讨论不再向深刻的一端赶赴,而是奔趋于最大公约数的浅平。有作者甚至认为这种浅平,是接地气。我以为接地气是假,求听众是真,看似是作者引领读者,实则是读者裹挟作者。

昔年鲁迅评陶元庆之画,用了一个比方,“心里的尺”,他说:“他并非‘之乎者也’,

因为用的是新的形和新的色;而又不失‘Yes’‘No’,因为他究竟是中国人。我想,必须用存在于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心里的尺来量,这才懂得他的艺术。”

那么,所谓微时代,所谓微表达,大抵也不过是这个时代层出不穷的又一个微词汇而已。在这个莫名的“微时代”里,其实并不需要什么“心里的尺”。

——(摘自《文汇报》,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2.简述文章写阿兰·巴迪欧的话的作用。(6分)
3.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