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 “十年前,网络生存24小时还是一种挑战。...

阅读下列材料,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

“十年前,网络生存24小时还是一种挑战。如今,断网24小时才是人生最大考验。”当网络像水、天然气和电力一样,成为生活必需品,    ①   。网络新闻的快捷、各个微信群中“抢红包”的热闹等等让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成了低头族。然而重庆“最心酸作文”中表达的“爸爸只爱看手机”、南京小学生创作的诗歌《放下手机,抱抱我吧》,令人不得不反思:   ②     ?

 

①人们的存在方式也悄然改变; ②移动互联时代,拿什么守望我们的的亲情?(或:网络时代,我们如何构建人与人之间有温度的交往?) 【解析】注意前文“当网络像水、天然气和电力一样,成为生活必需品”和后文“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成了低头族”中间应围绕网络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角度来写;后一句需填写反思内容,结合前文““最心酸作文”中表达的“爸爸只爱看手机”、南京小学生创作的诗歌《放下手机,抱抱我吧》”不难做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快刀子”为开头将下列句子重组成一个单句。

①他们思路敏锐、敢闯敢冲、敢讲真话、勇于担当、办事雷厉风行,俗称“快刀子”

②他们难被重用                   ③或被委以虚职掩人耳目

④或被多方撮合“另寻婆家”       ⑤或被乱点鸳鸯用非所长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敬畏之心,是对待历史的基本态度。读历史书,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学识,更不是为了饭局应酬的谈资。           ,           。可以说,历史书读得越多、理解得越深刻,会越生发自己的敬畏之心。

畏每一个历史人物的坚持与放弃       ②探究更多书籍之外的相关历史

③敬畏每一个民族、国家的兴起与衰败     ④才能将读历史的收获真正融入思维和处事的点点滴滴

⑤从多个侧面来体察和关照历史事件的重要内涵       ⑥带着温情和敬意

A③①⑥②⑤④     B①③⑥②④⑤     C③①②⑥④⑤    D①③②⑥⑤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个协定尽管并不完美,但这不影响它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意义。

B.要处理好乱办班、乱收费,处理好公办学校中的一些不良风气,让国家投入教育的钱用到刀刃上。

C.千人礼堂座无虚席,所有人都期盼着聆听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讲座。

D.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围绕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优秀作品。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6月9日晚,贵州省毕节市田坎乡一家兄妹4人在家服用农药身亡。这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深刻反思。

②调查数据表明,我们在服装产业中的发展具有潜力。长远看来,服装产业发展与战略扩展,对于我们来说都是________的过程。

③“我喜欢农村的沟沟梁梁、窑洞、麦垛、石碾,我的作品也像是一个满身黄土的乡下汉子,________地走进了艺术殿堂。”这是吴天明的心里话。

A.骇人听闻 按部就班 风餐露宿         B.骇人听闻  循序渐进 风尘仆仆

C.耸人听闻  循序渐进   风尘仆仆       D.耸人听闻  按部就班   风餐露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刚柔并济龙应台

龙应台是中国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分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作品针砭时事,鞭辟入里。在欧洲、大陆、中国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作品《野火集》等具有很大的影响。

龙应台复杂而简单。复杂,是因为她生于台湾,在美国接受教育,与德国人结婚生子,又到香港继续自己的事业。在多数人眼中,她是一个毫不留情的言者,一个冷峻的批判家,一个逼人咄咄的斗士。简单,是因为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做什么事情,她始终坚守对故土的热爱、对人性的思考,以及身为知识分子的道德与良知。

1984年11月的一天晚上,刚刚留学回到台湾的龙应台,因为实在不能忍受荧光屏上一位女“立法委员”自私自满的谈话,一口气写下《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投给《中国时报》,自此一发而不可收。一年后,她的杂文集《野火集》出版,笔锋凌厉,无所畏惧,毫不留情地批判中国文化里的陈腐和政治体制的荒谬,迅速在台湾刮起一阵“龙卷风”。21天内再版24次,每五个台湾人就拥有一本。她让台湾人认识了自由多元的价值观,也知道了什么时候该打破沉默,勇敢地说“不”。

此后的13年,龙应台随丈夫迁居欧洲。一边安心地在家相夫教子,一边继续写着刀光剑影般锐利逼人的时评文章,或是反抗专制、呼吁人权,或是文化冲突、社会变迁,无一不显示出她对公共问题的关注,其胆识和气魄,让多少男士汗颜。

1999年,时任台北市市长的马英九专程前往德国,邀请龙应台回台北市任文化局局长,主持文化推广建设工作。龙应台冷静地说:“先看看我的文章再谈吧。”她深知自己的个性,绝不愿仅仅用自己的名声换取一个荣耀的位置。于是她带着“准备身败名裂”的心情回来了,此后的三年里,每天工作16个小时,带着文化局150个同仁,倾力打造台北“国际文化都市”。卸任后的龙应台,开始更多地关注儿子的成长,她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一种家长里短的脉脉温情。

纵观龙应台的作品,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寒气逼人,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柔婉转。她的万丈豪气与万千柔情,都来源于对人性尊严与自由的追求,源自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她的思考引起我们的震撼和共鸣,也必将带给我们持续不断的启迪与感动。

从怒目金刚变成柔软温情。作为一个用汉语写作者,无论是她二十多年前针砭时弊的作品《野火集》,还是新近的“亲情书写”《亲爱的安德烈》与《目送》,龙应台都是一个华语世界里受人关注的名字。《野火集》让人看到一个“硬的龙应台”;但与儿子对话的《亲爱的安德烈》与写家庭亲情的《目送》,让人看到的是一个“柔软的龙应台”。龙应台说:“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存在着所谓的刚和柔的元素。于我,‘横眉冷对千夫指’与‘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完全协调的。往往是为了你怀里喂奶的那个婴儿将来的幸福,你会去‘横眉冷对千夫指’。不要以为一个集体的走向和身处其间的你没有任何关系。”“在我身上,不存在从一个怒目金刚变成温柔小女人的过程,这是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性格里。以庄严的状态谈严肃议题,如果没有柔软作为核心,是不真实的。”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言辞的毫不留情、批判的冷峻与斗士般咄咄逼人的气势成就了一个复杂的龙应台

B.自大学毕业,龙应台就成了批判中国文化里的陈腐和政治体制的荒谬的斗士。

C.带着“准备身败名裂”的心情龙应台应邀担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倾力打造台北“国际文化都市”。

D.龙应台只关注公共问题,他的作品针砭时弊,鞭辟人里,她的胆识和气魄,是男士无法企及的。

E.龙应台不认同自己是从怒目金刚变成温柔小女人,她认为刚与柔同时存在于她的性格与每一部作品里。

2.根据文意,分条简要概括并分析龙应台作品的风格。

3.纵观全文,龙应台创作的底线是什么?

4.龙应台认为刚与柔是同时存在于一个的人的性格里,请结合文章与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