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目。 故乡的槐树 孙守名 再过几个月,煦暖的春日就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故乡的槐树

孙守名

再过几个月煦暖的春日就会蹒跚而至。站在逼仄的庭院中,留恋地打量着这棵虬劲苍然的古槐,一片茫然;我决计在冬末春初开解她。

古槐移栽至此已有百年历史,沧海桑田,犹然春萌夏华,枝叶丰茂。槐根盘根错节,破土兀立,穿屋基而出。枝干侧仰,右侧有碗大空洞;枝条旁逸斜出,贴墙而上。槐体枯干葱茏,枯干处,树洞存贮清水斗许,澄澈可鉴,至冬日而不枯;葱茏处郁郁苍苍,参天而立,槐叶随风飘逸可人,花朵串串,清香四逸,满园春色。秋风萧瑟处,遍地秋叶秋蕊,脚踏上去,松软沁骨,心神俱静,秋的韵致便清清爽爽地驶入眼底。这时,泡一壶酽茶,夜坐槐树下,听秋风穿墙而过,听槐蕊落地有声,听秋虫鸣唱心曲,仿佛进入一个通灵的天地。

关于这棵槐树,据说,祖父曾游华砚山慧觉寺,得道高僧看中他慧根超凡,意欲引度出家为僧。怎奈祖父尚未窥破红尘,并无普渡众生之意。高僧万般无奈,只得授意弟子从寺院中移槐苗一棵相赠,并告知祖父待尘缘已了,自当赴寺修行。祖父回家,掘坎培土,将槐苗栽于屋门右侧,嘱祖母日日以琼浆玉液浇溉。翌日,随大军南下,一去二十余载。冬去春来,夏归秋至,祖母望眼欲穿,苦守着那棵渐长渐高的槐树,看她春意萌动,看她繁花似锦,看她秋日落蕊……待到祖父风尘仆仆,荣归故里,槐树已消融了青春的三分之一零头。

庭院暗狭,前后被大伯、二伯两家院墙夹堵,拘谨而急促。父亲几欲搬迁,但又对老屋恋恋不舍,安土重迁。后来家中人口渐次增多,院落更显得捉襟见肘。最后,家人反复磋商,决定伐掉古槐,挪开一片天地,备兄弟姐妹舒腰展足。不过,父亲后来还是改变了初衷。父亲讲,就在当晚,一位布衣布袍、手拄龙头木拐的老者进入他的梦乡。老人神情黯然,面容憔悴,自言身为槐神,历陈功过是非,只说得父亲心酸凄怆,欷歔不已,难以自持。飒然惊觉,竟是南柯一梦。父亲披衣出户,但见月色如洗,清幽苍凉,古槐枯叶,飘落满地。自此,父亲打消了开解它的念头。

古槐屡遭困厄祸灾,想来令人凄悲。日军入村,各家搜寻,凡能值钱的物品尽被掠夺。祖母拿不出像样的东西,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挥舞着军刀向槐树猛砍,借此恐吓祖母。日军离去后,浑身颤栗的祖母用厚厚的棉布把槐树的伤口裹了又裹,心疼流泪,担心她会枯萎而逝。国军驻扎在离村子不远的高山上,经常进村骚扰。母亲养了几只下蛋的老鸡,国军饿虎扑食,进家猛追,可鸡偏偏飞上了槐树,几个兵端起步枪一阵猛扫,那只母鸡自然难以幸免,就连槐树也枝断叶残,伤痕累累。母亲急得哭天抹泪,对槐树全然是内疚和心疼。破四旧那些年,村里揪人批斗,斗来斗去,没有什么花样,不知怎地就扯到我家的百年古槐。队长出语惊人,没有比这更旧的了,不破它破谁?天才的构想自然是悲苦的结局,一村人将我家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槐树被用粗麻绳捆绑起来,村长拿着几张破纸煞有介事地胡说了一通,三十八条罪状成立,随之,山呼海啸,三五个彪形大汉用粗壮的狼牙棒对树猛击,可怜那棵古槐转眼间皮开肉绽。我就站在惊魂中的母亲背后,满眼含泪地看着这惨烈的场面,脑中一片空白。对于这棵槐树,我觉得它对尘世已然倦怠,必不会复活。谁知,来年开春,嫩芽从枯枝下悄无声息钻出,绿油油,嫩青青,给这尘世顿时带来些许暖意。

对这棵百年古槐,我充满万千感激。艰难岁月,她向困窘中的全家无私地献出槐叶槐蕊,让我们渡过难关;在我精神极度消沉时,她以昂然的姿态和溢眼的绿意给了我精神的慰藉。

我的决计开解古槐,其实是私心在作祟。古槐百年,天灾人祸,沧桑岁月,磨折不断。千难万险中,她可曾有过伤心苦痛的泪水?可曾想寻得一丝温心的安慰?可曾有清风细雨、雨露甘霖?我将以刀砍斧削这种最残酷的方式让她得以解脱对今世的愁肠百结,或许,她将在春意盎然中像凤凰涅槃般获得永生。

站在院落里,仰望古木参天,肃然中有点愧疚和不安。再过几个月,又会春意浓浓,对这棵生死相依相伴的古槐,我会改变开解她的初衷吗?

(节选自2011年5月《新华副刊》)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散文写故乡的一棵百年老槐,充满感激和悲悯之心,也引发读者对生活中某些现象的思考。

B文章材料丰富,以树和“我”两条线索贯穿,一明一暗,结构清晰,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C父亲因梦见槐神心生恐惧而改变了开解槐树的初衷,而我又因私心作祟而决计开解古槐,这是父子二人对古槐不同方式的留恋。

D文章结尾行文简洁,用疑问句作结,既呼应开头,又耐人寻味。

E本文语言生动丰富,多用整句,叙述、描写中充满强烈的抒情色彩。

2.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请分析概括本文槐树的形象特点,并指出“我”全家对它的情感是怎样的?

4.你认为“再过几个月,我会改变开解她的初衷吗?”请你思考文本并结合生活经验,回答这个问题。

 

1. B.C 2.内容方面:①点出本文写作对象“故乡的槐树”,交代古槐的生长环境“逼仄的庭院”;(2分)②暗示“开解”古槐的原因是庭院的局促;(1分)③ “一片茫然”交代了“我”对古槐的矛盾心理。(1分) 结构方面:“开解她”和结尾照应,为文章讲述古槐的历史做铺垫。(2分) 3.形象特点:①古槐历经沧桑却枝繁叶茂,兀然挺立;(1分)②古槐屡遭困厄却勇敢面对,生命顽强;或者:古槐几乎遭弃,但仍然无私奉献,斗志昂扬。 (2分) 情感:① “我”全家感激古槐,把古槐视作全家的精神寄托。②对古槐百年来遭受的困厄祸灾有强烈的悲悯之情。③对产生开解它的想法有愧疚和不安之情。 (3分,每点1分) 4.(一)会改变。(1分)①因为槐树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敬佩。(2分)②它陪家人经历风风雨雨,象母亲一样给我家物质和精神上的庇护。(2分)③用刀砍斧削的方式对待”“亲人”,让我感到愧疚和不安。(2分)所以我会改变开解它的初衷。(1分)(二)不会改变。(1分)①因为古槐经历了无数天灾人祸,磨折不断,却得不到慰藉。(2分)②我想用“开解它”的方式使它得以解脱,让她如“凤凰涅磐”般得以更美好地重生,让她的精神永存。(4分)所以我不会改变开解它的初衷。(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 B槐树和“我”都是明线,不是暗线。 C父亲非心生恐惧,而是心生留恋。(答对一个3分,两个5分)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有:和下文照应,为下文做铺垫。内容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暗示文章的主题等。再结合具体内容作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概括古槐的性格特点,要从文中抓住对它的有关描写,从古槐的外形及品质俩方面分析。外型上古槐历经沧桑却枝繁叶茂,兀然挺立;精神品质:古槐屡遭困厄却勇敢面对,生命顽强。抓住这两点即可。情感分析:抓住全文对古槐的描写及最后两段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文字,“对这棵百年古槐,我充满万千感激”“站在院落里,仰望古木参天,肃然中有点愧疚和不安”。对“古槐百年,天灾人祸,沧桑岁月,磨折不断”的悲悯之情。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及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此题答案不唯一,但无论哪种答案,都要结合文本,有理有据的分析。分两步答。一点明观点,二结合文本分析理由。答“会改变”,侧重古槐给人的物质和精神上庇护。答“不会改变”。,侧重想用“开解它”的方式使它得以解脱,让它不再受磨折。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                           

(2)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3)《陋室铭》中,虚实结合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此诗是刘长卿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

1.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析诗歌尾联在全诗中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

张顺,民兵部将也。襄阳受围五年,宋闯知其西北一水曰清泥河,源于均、房,即其地造轻舟百艘,以三舟联为一舫,中一舟装载,左右舟则虚其底而掩覆之。出重赏募死士,得三千。求将,得顺与张贵,俗呼顺曰“矮张”,贵曰“竹园张”,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俾为都统。出令曰:“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人人感奋。

汉水方生,发舟百艘,稍进团山下。越二日,进高头港口,结方阵,各船置火枪、火炮、炽炭、巨斧、劲弩。夜漏下三刻,起矴出江,以红灯为识。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至磨洪滩以上,北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众乘锐凡断铁絙攒杙数百,转战百二十里,黎明抵襄城下。城中久绝援,闻救至,踊跃气百倍。及收军,独失顺。越数日,有浮尸溯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直抵浮梁,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诸军惊以为神,结冢敛葬,立庙祀之。

张贵既抵襄,襄帅吕文焕力留共守。贵恃其骁勇,欲还郢,乃募二士能伏水中数日不食,使持蜡书赴郢求援。北兵增守益密,水路连锁数十里,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二人遇桩即锯断之,竟达郢,还报,许发兵五千驻龙尾洲以助夹击。

刻日既定,乃别文焕东下,点视所部军,洎登舟,帐前一人亡去,乃有过被挞者。贵惊曰:“吾事泄矣,亟行,彼或未及知。”复不能衔枚隐迹,乃举炮鼓噪发舟,乘夜顺流断絙破围冒进,众皆辟易。既出险地,夜半天黑,至小新城,大兵邀击,以死拒战。沿岸束荻列炬,火光烛天如白昼。至勾林滩,渐近龙尾洲,遥望军船旗帜纷披,贵军喜跃,举流星火示之。军船见火即前迎,及势近欲合,则来舟皆北兵也。盖郢兵前二日以风水惊疑,退屯三十里,而大兵得逃卒之报,据龙尾洲以逸待劳。贵战已困,出于不意,杀伤殆尽,身被数十枪,力不支见执,卒不屈,死之。乃命降卒四人舁尸至襄,令于城下曰:“识矮张乎?此是也。”守陴者皆哭,城中丧气。文焕斩四卒,以贵祔葬顺冢,立双庙祀之。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五十·列传二百九》)

1.下列各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数十枪                    被:通“披”

B.各船火枪                    置:放置

C.犯重围                      径:径直

D.乃别文焕                  东:向东

2.下列各项都能表明“张贵勇猛”的一项是

A.越数日有浮尸溯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直抵浮梁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

B.越数日有浮尸溯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直抵浮梁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

C.越数日有浮尸溯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直抵浮梁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

D.越数日有浮尸溯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直抵浮梁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

3.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顺、张贵都是民兵部将,一人被称为“矮张”,一人被称为“竹园张”,在军队招募敢死队时,二人被选为敢死队的首领。

B.襄阳被围困五年,宋军为了给城中的守军送给养,于是造了上百艘特殊的船只,选拔了三千勇士,让他们突围进城。

C.在给襄阳城的守军送给养时,张贵在前面开路,张顺在后面压阵。结果攻破防线进入城中,发现张顺失踪了。

D.张贵在龙尾洲被北军围住后,仍然拼命杀敌,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敌军俘虏。因为不屈服,他被杀。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

(2)北兵增守益密,水路连锁数十里,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低碳”不一定“环保”

袁志彬

当前,气候变化带来的全球效应早已超越了经济全球化。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件事像气候变化那样,把全世界各个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尽管还有人对是否存在全球变暖的事实存有怀疑,但是这并不影响气候变化成为影响当前和今后国际局势以及未来人类发展需要共同面对的话题。在这样的大潮下,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势必受到一定冲击和影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别让气候变化掩盖了中国的环境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是两个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事情。两者既有交叉的部分,也有很多不同。共同交叉的地方就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要求,低碳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进而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和煤炭使用中排出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不同的地方更多,比如水污染和垃圾等环境问题与气候变化的联系就不是太密切。

在我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强调低碳发展的同时,要警惕和防止环境污染的加剧。例如,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许多城市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和加快电动车的发展。从低碳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同时必须认识到,如果过快发展电动车,尽管减少了传统汽车的尾气排放,但会导致其他环境问题,如电池的回收及其导致的污染等。这说明,通过低碳发展有可能减少空气污染,但同时有可能加剧其他污染,如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另外,为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我国已采取措施加快核电的发展,但过快发展也将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核废料的处置等。还有盲目快速发展生物能源,也会引发与粮食争地等矛盾。

因此,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形势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一般的环境问题基本得以解决,因此当前把应对气候变化当作“主流”大事来抓。我们国家不一样,除了需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外,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的环境总体上处于恶化趋势,不仅对国人的健康构成威胁,而且也影响和制约中国产业升级和出口贸易各种环境标准和绿色壁垒的制约。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当前和今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同时还应该看到,绝大多数环境污染问题基本上属于本地化问题,可跨国转移的环境问题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还往往受到国际环境公约的制约。在这样的形势下,解决中国自己的环境问题,不能太指望国际社会,需要我们“自力更生”。当然,在解决中国环境问题过程中,要积极研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

总之,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形势下,低碳发展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中国除了承担必要的二氧化碳减排责任外,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简单盲目地跟着西方发达国家跑。

(节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各项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联系与区别”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环境的污染直接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所以环境保护对防止气候变化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B.气候变化成为影响当前和今后国际局势,以及未来人类发展需要共同面对的话题,而环境保护则只是各国自己的事情。

C.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进而减少二氧化碳和煤炭使用中排出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是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交叉部分。

D.水污染和垃圾等问题主要是环境问题而与气候变化没有联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主要要求低碳发展。

2.下列各项不属于“‘低碳’不一定‘环保’”的理由的一项是

A.气候变化掩盖了中国的环境问题,使中国一些城市一味的追求低碳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B.从低碳发展的角度来看鼓励和加快电动车的发展是一件好事,但电池的回收及其导致的污染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C.过快发展核电,将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盲目快速发展生物能源,也会引发与粮食争地等矛盾。

D.低碳发展有可能减少空气污染,但同时也有可能加剧其他污染,如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3.下列各项对原文所作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把应对气候变化当作“主流”大事来抓,是因为他们早已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一般的环境问题已完全得到解决。

B.我国的环境总体上处于恶化趋势,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的。

C.在解决中国环境过程中,我们既不能简单盲目地效仿西方发达国家,也不能指望国际社会,我们必须“自力更生”,开创自己的环保之路。

D.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形势下,中国除了承担必要的二氧化碳减排责任外,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简单盲目地效仿西方发达国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米兰﹒昆德拉

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所思所想呢?请根据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