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作寒食节

1.试从景与情的关系分析诗歌的前两句。

2.诗歌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

 

1.诗歌的前两句写江南二月繁花竞发,花满枝头的美景,以及诗人身居他乡,于寒食节思乡念亲的悲伤。﹙2分﹚第一句写繁花似锦,第二句抒伤悲知情,以乐景衬哀情,使其情更哀。﹙3分﹚﹙答出主要内容即可给满分﹚ 2.自嘲﹙幽默诙谐﹚:世人都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纪念先贤,可像我这样的贫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活,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3分﹚悲伤:独自漂泊在外,缺衣少食的生活着实令人心生悲伤啊。﹙3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根据题干可知,应根据对景与情的关系分析前两句,可根据平时对情与景的积累,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等,抓住关键词,从诗歌表现的特点,从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角度组织答案。“花满枝”属于乐景,“寒食”“悲”属于哀情,故采用的是以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他乡”表明诗人在寒食节这天思念家乡,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要根据诗歌注释及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由诗歌注释可知,诗人写作诗歌时,正值寒食节,远在他乡,看到满眼的繁花,触景生情,由结尾两句中的“贫”“不独”可知,诗人自嘲天天过“寒食节”的生活,一个人孤独漂泊在外,悲伤心情油然而生。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七月既                  望:农历每月十五

B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    :篇章

C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流光          :逆流而上

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袅袅:形容箫声余音悠长婉转

2.下列各句,句式与“客有吹洞箫者”相同的一项是﹙﹚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3.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D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一下,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

C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寻求快乐和幸福。

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

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满分5 manfen5.com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做,不得抄袭。注意卷面整洁,字迹规范。

 

查看答案

下面是我校生物社团学生负责人王哲给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写的一封短信,其中有几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尊敬的屠奶奶:

您好!

作为当今国际中医界霸主,您能够应允忝列本社顾问,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本社的发展提供绵薄之力,我们十分感激。本社广大中医学佼佼者恳请您不吝赐教。

敬祝编安。

    生物社团  王哲

    2016年1月10日

(1)将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

(5)将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衔接连贯,内容贴切;

与前面的句子句式一致,形成排比。 

面对人生的门槛,青年朋友们,不要犹豫,不要彷徨。

要敢于用你那不太坚实的脊梁去承受社会的压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敢于用你那不太成熟的头脑去感悟生活的哲理。

青春,就要让自信做主,就要与拼搏共舞。

要相信自己的脊梁和别人一样都是一座树立崇高的丰碑,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坚定信心,勇往直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