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自尊就是吃饱了撑的 莫 言 有句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自尊就是吃饱了撑的

 

有句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这个意思很明白,但仅仅有这点意思那简直不算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吃人一棵胡萝卜所蒙受的耻辱哪怕用一棵老山参也难清洗。

朋友请我去吃饭,吃了一盘胡萝卜丝,吃了一盘粉丝,还吃了一盘像橡皮一样难以嚼烂的肉。吃完了,我心感动,心中暗想,点滴之恩,应该涌泉相报,吃人一碗,要报一盆。

隔了几天,一群朋友聚会,我为了一句什么话把这位曾经请我吃过一次饭的朋友得罪了。他咬牙切齿地说:“你的良心让狗吃了吗?前几天,我去香格里拉饭店买了美国加州的酱小牛肉,去长城饭店买来西班牙产的胡萝卜,去友谊商店用外汇券买了专供外国人的波罗的海鱼子酱,还有法国走私进来高级奶油,吃得你小子满嘴流油,可是你一转眼就忘记了。那些小牛肉还没消化完吧?”

我感到浑身冰凉,这时悔之莫及。恨不得把自己这张不争气的嘴巴用胶布封了。你当年吃煤块不也照样活吗?你去吃人家那点胡萝卜丝和粉丝干什么?实在馋了你自己去买一麻袋胡萝卜把自己吃成一只兔子也花不了多少钱,但你吃了人家的东西,就要听人家的,就要承受人家施加到你身上的侮辱。我这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记性,像狗一样,记吃不记打。当时气得咬牙切齿地发狠,但过不了几天就忘了。又有一个朋友请我去吃饭,上了一只煤球炉子,炉子上放了一口锅,锅里放了十几只虾米,一堆白菜,还有一些什么肉。吃着吃着我的凶相又原形毕露了,那朋友就说:“看看莫言吧,吃的一上桌,又奋不顾身了!”太过分了,就算是真的,也不该说出来呀。

俗话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把我的心彻底地凉透了,我一边吃着,一边因为吃人家的东西所蒙受的耻辱一桩桩一件件涌上心头。我怎么这样下贱?我怎么这样没有出息?你实在想吃,一个人下个馆子不就行了吗?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你想多么凶恶地吃就多么凶恶地吃。你吃光了肉把盘子也舔了也没人嘲笑你。你自己经常地忘记自己的身份,你忘了自己是一个乡巴佬,人家那些人从根本上就瞧不起你,压根儿就没把你当个人看。人家有时找你玩玩,那是无聊,那是天鹅向水鸭子表示亲近,如果水鸭子竟因此而想入非非,那水鸭子就惨了。想明白了道理后,我发誓宁愿饿死也不再吃人家的东西了,就像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面粉一样。我还发誓万不得已跟人家在一起吃饭时,一定要奋不顾身地抢先付账,我付账,那么即便我吃得多一点人家也就不会笑话我了吧?

又一次去吃烤鸭,吃到一半时我就把账结了。几个贵人都十分高雅地填饱了那些高贵的胃袋后,桌子上还剩下许多,这时,农民的卑贱心理又在我的心中发作了。多么可惜啊,这些大葱,这些大酱,这些洁白的薄饼,这些香酥的鸭片,都是好东西,浪费了不但可惜,还要遭到天谴的,于是我就吃。这时,有人说:“瞧瞧莫言吧,非把他那点钱吃回去不可。”

我就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好像挨了一个响亮的耳光。人家还说:“你们说他的饭量怎么会这样大?他为什么能吃那样多?要是中国人都像他一样能吃,中国早就被他吃成水深火热的旧社会了。”

我一边吃着,一边悲哀地认识到,世界上的事情,其实早就安排好了。该着受侮辱的命,给你戴上顶皇冠也逃脱不了。

前年春节回家探亲时,我把这些年在北京受到的委屈,一桩桩一件件地说给母亲听。母亲说:“我就不信,人活一口气,再去吃宴席,行前先喝上两大碗稀饭,然后再吃上两个大馒头,上了宴会,还能做出那副饿死鬼相吗?”

回到北京后,遵循着母亲的教导,上了宴席,果然是不猴急了。吃得温良恭俭让,像英国皇室里的厨子那样。我等待着大家的表扬,可是一个人却说:“看看莫言那个假模假样的劲儿,好像他只用门牙吃饭就能吃成贾宝玉似的。”

众人大笑,食欲大增。有个人说:“人啊,还是本色一些好,林黛玉也要坐马桶的。”

“娘啊,简直是没有活路了啊……”

娘说:“儿啊,认命吧。命中该有什么,就得承受什么。”

我问:“娘啊,咱们一大家人,为什么就单单我为吃蒙受了很多耻辱?”

娘说:“儿啊,你这算什么?娘在1960年里,偷生产队的马料吃,被人抓住了吊起来打。当时想,放下来就一头撞死算了。可等到放下来,还不是爬着回了家!你大娘去西村讨饭,讨到麻风病的家里,看到人家过堂里方桌上有半碗吃剩的面条,你大娘看看无人,扑上去就用手挖着吃了。麻风病人吃剩的面条,脏不脏?你受这点委屈算得了什么?娘分明看到你一天比一天胖了起来,不享福,如何能胖起来?儿啊,你这是享福啊,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我仔细地思考着母亲的话,渐渐地心平气和了。是啊,所谓的自尊、面子,都是吃饱了之后的事情,对于一个饿得将死的人来说,一碗麻风病人吃剩的面条,是世间最宝贵的东西。当然也有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先生,但人家是伟人,如我这种猪狗一样的东西,是万万不可用自尊、名誉这些狗屁玩意儿来为难自己。

1.文中莫言问母亲:“为什么就单单我为吃蒙受了很多耻辱?”根据本文简要概括。

2.文章第五段中,莫言说“想明白了道理后,我发誓宁愿饿死也不再吃人家的东西了”,请问此句中的“道理”是怎样的道理?

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看看莫言那个假模假样的劲儿,好像他只用门牙吃饭就能吃成贾宝玉似的。”

4.你怎样看待莫言在文末表达的看法?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思考和理解。

 

1.因为只有莫言“吃饱了撑的”,在别人的轻视中为自己的“吃”感到羞耻,2分;因为莫言还没明白,自己的“吃”其实和自尊没有关系,别人轻视的不是自己的“吃”,自己根本没必要为自己的“吃”感到羞耻。2分) 2.“道理”是:不能吃别人的,尤其不能吃轻视自己的人的东西2分;否则,就必须承受随之而来的嘲弄。2分) 3.用了借代和类比。“只用门牙吃饭”指代文雅的吃饭方式,以此表达了对所谓文雅吃饭方式的讽刺;把贾宝玉的形象和莫言的装模做样类比,形象地描摹了莫言怎么装都成不了贾宝玉的狼狈可笑的样子,语言既滑稽又极具反讽效果(每种手法1分,具体分析各1分) 4.可参考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对芸芸众生来说,求生是人的本能,也是生命的本质所在,它与人的自尊没有多大关系,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一种认为自尊即是自己把自己当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即使为了求生,也要坚持自尊,按人的原则行为。也可以结合文章末段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自圆其说即可,按给出答案思考的深浅度及表达质量酌情给分。 答出观点2分,结合文本和现实解说理由各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概括的分析能力。莫言问母亲:“为什么就单单我为吃蒙受了很多耻辱?”其原因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着眼于全文概括作答。莫言用大幅篇章叙述自己因为吃而受到别人的轻视,并感到羞耻;文章结尾几段,莫言在母亲的教导,理解了吃与自尊的关系。答题时,可根据这些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先从文章第五段中找到莫言说“想明白了道理后,我发誓宁愿饿死也不再吃人家的东西了”这句话,然后再根据语段内容及这句话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读后可知,莫言因为吃别人的经常遭到别人的嘲笑与轻视而感到羞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所以莫言决定不再吃别人的了。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要看它是否运用修辞手法,有无特殊句式,句子中是不是偶运用精妙的词语;其次要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什么内容;体会出哪些思想情感;最后结合着具体的文章内容,分条作答,写清理由即可。由“只用门牙吃饭”和贾宝玉可知,此处用了借代和类比的手法,从而幽默风趣的达到了艺术效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价值观判断和个性化阅读的探究题,解答本题,应该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结合文本中有关求生与人的尊重的关系,联系社会现实阐述自己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中以色彩的浓淡对比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音乐的美好,不但使人类感动,也使世间万物都感动。如苏轼《赤壁赋》中说洞箫声“________, ______”;自居易说琵琶女奏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中说箜篌声传到天上,天也为其所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要虚心,生活中处处皆有老师,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认为老师不在年龄的大小、地位的高低,只要是有道者,皆可为师,正所谓“______, _______”。那么如何学习呢?要以榜样为标杆,找差距,而对于缺点不足,则要反省警惕,诚如《论语·里仁》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晚泊长台驿

 

驿亭斜掩楚城东,满引浓醪劝谏慵。

自恋明时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

【注】①张咏数次犯颜直谏太宗、真宗皇帝,由京官贬为地方官,此诗作于旅途中。史载其“所至以政绩闻”。②《南史·谢弘微传》记载,谢蒲每以心直口快得罪于权贵,其兄送别时指着他的嘴说:“此中唯宜饮酒。”③《北山移文》记载南朝周颗始借归隐以沽名钓誉,终因羡慕富贵而出仕。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2.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曹瞒传节选

操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操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悬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之,然不能伤。于是其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操将北征三郡鸟丸,诸将皆曰:“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惟郭嘉策表必不能任备,劝公行。时寒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操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操犹坐胡床不起,张郐等见事急,共操入船。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诸将见军败,不知操所在,皆惶惧,至见,悲喜,或流涕。操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

操自汉中至洛阳,起建始殿,操使工苏越徙美犁。掘之,根伤尽出血。越白状,操躬自视而恶之,以为不祥,还遂寝疾

操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擎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恰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然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无余。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初,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操,沛国桓邵亦轻之,及在兖州,陈留边让言议颇操,操杀让,族其家。忠、邵俱避难交州,操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桓邵得出首,拜于庭,操谓曰:“跪可解死邪!”遂杀之。

1.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习宠臣咸疾之     疾:憎恶    B.共引操人船       引:引导

C.陈留边让言议颇侵操 侵:冒犯    D.桓邵得出首,拜谢于庭  谢:谢罪

2.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刘备必说刘表袭许      ②余船次俱进

B.①时寒        ②若属皆为所虏

C.①诸君        ②王无异于百姓以王为爱也

D.①至见,悲喜、或流涕     ②精思傅会,十年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或冠恰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

B.时或冠恰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

C.时或冠恰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

D.时或冠恰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

4.下面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迁为顿丘令是因其“持法峻刻”,宠臣借称荐来使其离开。从这一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曹操的戏谑之意。

B.与马超、韩遂交战,失败后曹操大笑而语:“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既是自我解嘲,又显露出他乐观豁达的品性。

C.从侥幸战胜后的科问诸将到杀死袁忠、桓邵,充分体现了曹操峻刻酷虐、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性格特点。

D.与一般正史叙事崇尚简要不同,本文对日常生活小事的叙述相当细致,其间人物的一言一行、神态举止纤毫无遗。

5.把上面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

(2)越白状,操躬自视而恶之,以为不祥,还遂寝疾。

(3)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褒禅山记》中写道“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表明华阳洞在华山的北面。

B.古人把每月的十五称为“望”,“既望”指十六,如《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就是七月十六。

C.郎中的职责历代有所不同,战国时期,郎中特指宫廷侍卫,如《荆轲》中“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

D.“都”,本指大的城镇,如《廉颇与蔺相如》中有“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后来才引申为“国都”。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