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字内悟与字外悟 书法上的悟大致可分字内悟,字外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字内悟与字外悟

书法上的悟大致可分字内悟,字外悟。这是从学习和创作两个阶段来区分的,两者缺一不可。字内悟,主要是以古人为师,通过长期的临摹,逐渐领悟并掌握书法的书写法则,这是学习的第一阶段;字外悟,是在以古人为师的基础上,进一步以造化为师,从无法中求法,从观察天地万物的自然和变态中领悟书法的真谛,这是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在书法学习中,要观其形、得其意,要写写想想,手摹心追。清代书法家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这样说:“观能书者,仅得数字揣摩,便自成体。无他,专心即久,悟其用笔、用墨及结体之法,供我运用耳。”他主张临摹应学得精到,关键在于用心揣摩,认真领悟古人用笔、结体的方法,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找出神妙之处。近代书画家沈尹默先生曾谈到米芾的《十七帖》,对米芾的“惜无索靖真迹,观其下笔处”一语不理解而感到疑惑:为什么米芾不说观其用笔处,而要说下笔处?后来恍然大悟,原来历代名家下笔皆用中锋。沈尹默用这个方法去发奋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便渐能上手,心驰笔重。这是字内悟的很好例子,由此可见,向古人求法绝非一朝一夕之易事,而是需要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要循序渐进,边学边想,屡疑屡悟,有了悟才能有长进。

字外悟与字内悟不同。清代书法家宋曹认为,书无完法,“必以古人为法,而后能悟生于古法之外也。悟生于古法之外而后能自我作古,以立我法也”。这就是从字内悟“入门得法”而转化为字外悟。“入”是为了“出”,能“出”方能创造书法艺术,创立“我法”而独树一帜。字外悟,决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马马虎虎,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必须深入事物的本质,探索它们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理通神会,才能进入“融天机于自得,会群妙于一心”的高妙境界。古人从鹅群戏水、逆水行舟、担夫争道、群丁拔棹、人舞蛇斗、雨漏屋痕、夏云变幻、江涛翻腾等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中领悟书法的真谛,都是字外悟的生动事例。

字内悟与字外悟虽有区别,但又是互相沟通的。历代书法家都是不断从字内悟又从字外悟中提高自己的书艺水平的。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黄庭坚就是善于妙悟的一个,他早年从周越学书20年但未能悟古人用笔之妙,所写的字死板呆滞,未能脱俗,后来得到张旭、怀素、高闲墨迹,才窥得笔法之妙,并进一步上求秦汉篆隶,乃悟古人用笔与笔意。他自己说:“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缠绕,遂号为草耳,不知与科斗、篆、隶同意,数百年来,惟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耳!”他从科斗、篆、隶中悟到草书用笔亦应向背分明,并非随意弄笔屈曲,这是字中悟。晚年他又云“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这也是字中悟。“余寓居开元寺之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这是字外悟。黄庭坚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好学善悟,书法水平不断提高,到了晚年,其笔力已是炉火纯青,臻三昧超妙之域了。

(节选自《文艺评论》,有删改)

1.关于“字内悟”与“字外悟”,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字内悟与字外悟分别体现在书法艺术学习与创作两个阶段中,两者先后有序,不能颠倒。

B.字内悟是书法学习的第一阶段,它要求学习者从对古人书法的长期临摹中领悟并逐渐掌握书写法则。

C.字外悟属于书法艺术的创作阶段,强调的是以造化为师,要求对天地万物的自然和变态进行临摹。

D.字内悟与字外悟两者缺一不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后者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升华与提高。

2.在书法学习中,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手摹心追”的一项是    

A.以前人字帖为楷模,在长期的临摹中体会领悟进而掌握书写法则。

B.古人从鹅群戏水、逆水行舟、担夫争道等生活中的现象中领悟书法的真谛。

C.用心临摹,认真体味古人书法作品,找出神妙之处,善于总结规律。

D.临摹字帖也要善于质疑,在质疑中发现问题,获得领悟,取得进步。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书法艺术创作就是要完全摆脱前人的影响,独树一帜,从而达到“以造化为师,从无法中求法”的最高境界。

B.沈尹默先生在研究米芾《十七帖》时,发现问题并敢于质疑,后来又在对王羲之《兰亭序》的体悟中找到了答案。

C.历代书法家既主张字内悟与字外悟的不同,又强调两者的相通之处,从而在研究与创作中提高他们的书艺水平。

D.黄庭坚善于妙悟,他从前人字帖与自然中体悟到了用笔的精妙之处,从而摆脱了周越书法“死板呆滞”的缺点。

 

1.C 2.B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C项,“要求对天地万物的自然和变态进行临摹”错误,原文是说从自然和变态中“领悟书法的真谛”。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考点强调的是“文中”,所以在理解概念的含义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如题干中的 “要求对天地万物的自然和变态进行临摹”,应回到原文具体分析判断。 2. 试题分析:该题中考核对文本的筛选能力。B项,题干中的“鹅群戏水、逆水行舟、担夫争道等生活中的现象”,只有“心追”,没有“手摹”。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那就要找出选项中不体现的一项。明确要求之后,应到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文字,然后进行比对辨析。找到这些内容的所在区域之后,一定要抓住关键的地方进行分析,比如选项B项,只有“心追”,没有“手摹”。 3. 试题分析:该题中考核对文本的筛选能力。A项“完全摆脱前人的影响”错。B项原文是说用悟到的方法临摹《兰亭序》,而不是在《兰亭序》中悟方法。D项“死板呆滞”是黄庭坚不得法时的书法特点,而非周越的书法特点。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本题属于筛选类题目解答,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如该题中题干“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回到原文中分析判断即可,如D项,“张冠李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记者采访一位赛车冠军,问:“您取得今天这样瞩目的成绩,有什么特别的致胜诀窍呀?”赛车冠军说:“许多车手在输掉比赛的时候,第一句话总是抱怨自己的赛车不够好、天气不行、发挥不正常。总之,一大堆理由,但从来没想过应该检讨的,其实是他自己。如果一个车手仔细地去打扫赛道的胎痕,他就会明白高手过弯道的技术和路线是多么地出众,更会明白自己输在哪里!”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建筑属于空间艺术 音乐属于时间艺术 ①     。然而 将二者联系起来已经成为人们艺术审美的共识。西方许多经典建筑都具有音乐美 ②      。北京故宫的三重建筑群传达出起伏的节奏和韵律美 苏州园林的“体宜因借” 徽州民居的白墙黑瓦 都表现出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因此 ③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微博没有传统媒体“守门人”过滤、垄断信息的特权,而且门槛很低,   。但是由于人们大多使用匿名,      ,于是微博从开始时,虚假信息就一直是一个被人诟病的方面。与此同时,由于短小精悍,微博往往只有论点而缺少论证,似乎只需要情绪化的语言打动人, ,这就造成微博里客观理性的意见往往受到歧视或蔑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画强调模仿自然 六朝时谢赫提出的“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就是模仿自然                                               。气韵生动是绘画创作的最高境界,也是绘画批评的主要标准。

①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韵律

②但是艺术家不能停留在这里

③绘画有气韵,才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

④这就要求艺术家注意观察世界,并把它表现出来

⑤艺术家要进一步表现出形象内部的生命,即“气韵生动”

⑥否则就是自然主义

A②③④⑥⑤①   B.②⑤⑥④③①  C.④①③⑥②⑤  D.④②⑥⑤①③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                        ,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①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他还主张读书是为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文人

③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④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态度

⑤他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⑥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

A.⑥③⑤④②①   B.④①②⑤⑥③   C.④①⑥②⑤③   D.⑥③⑤②④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