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 ) A.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等得到一步...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A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等得到一步步实质性的落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更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

B“对发生在各个领域的行贿犯罪,要建立档案,向社会公布。”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工作报告中的话很平实,却如同给行贿者们戴上了“紧箍咒”。

C青年作家沈沉的《马鹿沟纪事》以深情、温暖的笔触,描绘了沉寂、喧闹的土地,宁静而又愤怒的河流,还有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

D《永不磨灭的番号》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支抗日武装,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赴汤蹈火,勇往直前,为了抗日的胜利全部战死沙场。

 

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修改语病。A语序不当,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B搭配不当,不能带上紧箍咒。D成分残缺,谓语缺失宾语,应改为“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支抗日武装,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赴汤蹈火,勇往直前,为了抗日的胜利全部战死沙场的故事”。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如D项中,成分残缺,谓语动词“讲述”缺少中心宾语,应在“沙场”后加上“的故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季羡林先生做学问___,在翻译时遇到一个拿不准的词语,都要查阅资料,弄清这个词语的由来和多重含义。

②做杆秤的老手艺人刘少于三十余年以制称为生,他多年制秤的原则是,每一把秤的度量必须确保精准,___。

③“两会”安保工作正逐步全面进入实战阶段,8000名公安民警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枕戈达旦誓保“两会”安保工作“___、万无一失”。

A.毫厘不差   滴水不漏   一丝不苟   

B.滴水不漏   一丝不苟   毫厘不差

C.一丝不苟   毫厘不差   滴水不漏    

D.一丝不苟   滴水不漏   毫厘不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

大众对于李济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但对于考古学、历史学界,他却是一个泰山北斗式的人物。称他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绝不是恭维之语。

初到美国,李济看到美国国会的卷宗里面记录当年限制华工入籍的理由:中国人脑容量比较小,在进化上可能低白人一等。李济很想寻绎中国人的始源,把中国人的脑袋量清楚。1920年夏,他进入哈佛大学,改学人类学。1922年12月,李济做了题为《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的报告,反响很大。罗素撰著《中国问题》时,大段引用了李济的观点。1923年5月,李济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之初,李济应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之聘,教授社会学和人类学。南开时期,李济结识了地质学家丁文江。相识不久,李济就指出他在昆明做过的人体测量中有些数字是错的。丁文江很欣赏这位“直道而行”的小兄弟,热情地把他推荐给地质学界、古生物学界。

1923年8月25日,河南新郑有人挖井挖出文物,一位陆军师长追缴了文物,又派工兵继续挖掘,竟然出土了一批青铜重器。此事引来美、法、瑞典等国的考古学家纷纷前来“寻宝”。美国弗利尔艺术馆也组织了“中国考古发掘队”来华。1925年4月,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年轻的李济受聘为唯一讲师。二十世纪初,在中国考古的“光荣”皆由外国专家享受,李济希望这样的局面不会继续很久。后来弗利尔艺术馆委员毕士博来信,邀请哈佛博士李济加入美国考古队。李济回信提出:在中国做田野考古,必须与中国的学术团体合作;在中国发掘出的古物,必须留在中国。毕士博回信说:“我们绝不会让一个爱国的人,做他所不愿做的事。”

1926年2月李济与地质学家袁复礼沿汾河流域进行旅行调查,他们在西阴村发现了一片布满史前陶片的地方。回到北京,他们决定对西阴村进行发掘。毕士博与清华校长曹云祥商定:考古团由李济主持,经费主要由弗利尔承担,文物暂由清华保管,今后交给中国国立博物馆。1926年10月,李济率队来到山西省夏县西阴村,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主持考古发掘。李济没有将整个遗址挖开,只选择一小块面积,采用“探方法”。处理探方时,他还首创了以“三点记载法”来表明文物的准确位置,发明了“层叠法”来逐件登记标本。这些田野科学考古方法,奠定了现代科学考古的基石。发掘过程中,李济还在遗物中找到半个蚕茧,且带有平整的人工切割痕迹。这个发现表明,中华民族在史前就家养蚕茧。

1928年8月,史语所代所长傅斯年派董作宾前往安阳小屯对殷墟进行调查,回京后,董作宾向傅斯年建议对殷墟进行科学系统的发掘。1929年年底,应史语所傅斯年邀请,李济任史言所考古组主任,自此他成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掌门人”。1929年10月,董作宾主持了河南安阳小屯遗址的试掘,发现了若干新的甲骨,但他的发掘不科学,李济直言“董君挖掘仍袭古董商陈法”。李济对违背科学的人向来不给情面。王国维说只有带款识的完整器物才有价值,他则告诫:原始材料,哪怕是残陶碎骨,都能显现真正的学术价值。李济接管殷墟发掘后,殷墟考古步入正轨。1929年李济主持的第3次挖掘,出土了著名的“大龟四版”,龟版上刻满了殷商时代的占卜文字。1935年梁思永主持的第11次挖掘,清理了10座大墓、1200多座小墓。大墓中有大量石器、玉饰、青铜器等,小墓中的埋葬躯体,呈俯身、仰身、屈身等不同姿势。显然,小墓是陪葬墓,大墓是殷商王陵。1936年6月,石璋如主持对殷墟的最后一次挖掘,收获至为重要:在小屯村一个地下贮藏坑里发现有字甲骨17096片,上面刻着殷商的历史原貌。至此,失落3300年的殷商王朝,天降般地出现在世人面前。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发掘被迫终止。殷墟发掘,不仅发现了鲜活的历史,也成了培养人才的摇篮。李济现场指导,培养了尹达、夏鼐、董作宾等一批考古专家。1948年底,岌岌可危的国民党政府决定将部分重要文物先行运往台湾。当时,很多人反对将文物迁到台湾。1949年,心里矛盾的李济最终选择了去台湾。他说:“文物在哪里,人在哪里。”但他的名字自此在大陆消失了半个世纪。

李济到台湾后,筹建了台湾大学文学院考古人类学系,培养了多名享誉世界的学者。他关心大陆的考古状况,敬佩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研究的成果。他潜心研究安阳,先后完成十几部专著。李济是位纯粹的学者,台湾当局要求学者在引用大陆书籍时必须加一个字“伪”字,他却坚持不加。1979年,这位对考古怀有赤诚之意且“直道而行”的李济离开人世。清点遗物时,未曾发现一件古董,一部珍本善本。

相关链接:

①李济(1896——1979)字受之,后改济之。湖北钟祥郢中人。人类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1911年考入留美预科学校清华学堂,1918年官费留美,入麻省克拉克大学攻读心理学和社会学,后改读人口学,1920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后,转入美国哈佛大学,读人类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摘编自“搜狐百科”)

②(曾经轰动世界的“北京人”化石及大批动物化石、石器于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下落不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父亲先后自费5次寻找“北京人”头骨而未果,他以头骨未回归祖国为终生憾事。(摘编自李光谟《被淡忘的中国考古学之父》)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李济受爱国之心的驱使,留美期间先后攻读心理学、社会学和人口学,进哈佛后改学人类学,对中国人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B李济的人格是高尚的,连美国弗利尔艺术馆委员毕士博都对他充满了敬意,回信支持他的坚持与在考古事业上的追求。

C.李济曾在山西主持了中国人第一次的考古发掘工作,他采用的“探方法”,继承了传统方法,奠定了现代科学考古的基石

D.李济主持对殷墟的挖掘期间,出土了刻满殷商时代贞卜文字和历史原貌的龟板,这也就意味着殷墟考古正式步入了正轨。

E李济是个纯粹的学者。国民党将文物运往台湾,他因不能割舍文物而去了台湾;在台湾期间,仍然心系大陆的考古状况。

2.李济赢得考古学家的赞誉也与他的爱国情怀有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李济在考古方面有哪些重大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为什么说李济做学问是“直道而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                            

②《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③《登高》中道出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小题。

水调歌头  定王台①

南宋·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②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②楚望:唐宋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③陵阙皇帝的陵墓。

1.结合全词,分析“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两句的作用。

2.这首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阐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时群蛮叛服不常,成连岁出兵,悉平之。已,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为前锋,首克普定,留成列栅以守。蛮数万来攻,成出栅,手杀数十百人,贼退走。余贼犹在南城,成斩所俘而纵其一,曰:“吾夜二鼓来杀汝。”夜二鼓,吹角鸣砲,贼闻悉走,获器甲无算。进指挥使。诸蛮隶普定者悉平。成在贵州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是年二月,召还京。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赠夏国公,谥武毅。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二》,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跃起断缚,持刀者    倒下          B尝从上出,舟于沙   胶:搁浅

C.土人立生祠祀                      D殿下当竭诚孝敬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顾成多谋善战的一组是                           

①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②手杀数十百人,贼退走 ③成斩所俘而纵其一 

④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    ⑤土人立生祠祀焉      ⑥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成,祖上以摆渡为业。他身材魁梧,身刺文身,力大无穷,作战勇敢,因此得以在太祖身边擎举华盖,深得太祖的信任。

B.明太祖时,顾成凭借战功,从帐前亲兵升为百户、成都后卫、指挥使,后因随傅友德征云南立功,而被封为左军都督。

C.虽然是败军之将,但是顾成深受燕王的倚重,得到他后,就把他送到北平,让他去辅佐世子。南军围城的时候,又让他统管防御、调度。

D.顾成侍奉三朝,他除了忠诚还很谨慎,比如他在北平,虽然常出谋划策,但是不肯统兵;也不肯辅佐太子监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成在贵州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

②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